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微生态参与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且其整体平衡、动态变化等特征与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涉及到理、法、方、药各个方面.本文对近年来基于肠道微生态进行的中医药研究从证候研究、舌诊研究、脏腑相关性理论研究、中医治法方药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中医药领域肠...  相似文献   

2.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尿液和胃肠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由肠道菌群和其寄居的环境组成,具有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吸收、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作用,与机体生理及病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人体微生物群落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等组成,他们之间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肠道微生物生物量占人体微生物总生物量的78%,约有400~500种肠道细菌。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具有稳定性,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细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生态平衡。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杆菌受到抑制,会发生各种肠道疾病和肠外疾病。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人类抵抗肠道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关系密切。关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药也成为打开肠道微生态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着手,系统论述了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很多常见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如慢性肾脏病[1]、2型糖尿病[2]、心血管疾病[3]等。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肝病互为因果的关系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目前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慢性肝病已逐渐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目前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UC发病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肠道微生态影响UC的机制以及单方、复方、针灸、灌肠四个方面探讨中医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治疗UC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也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的失调引起的各种因素的发生改变可能促进或加重肝硬化,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现。中医药能够有效的改善肝硬化肠道菌群的失调,目前对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肝硬化的文献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总结,笔者就目前研究现状做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微生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影响肠道恶性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而且与乳腺癌、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基于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抗肿瘤机制,认为调节肠道微生态或许是中药或复方发挥抗肿瘤效应的重要一环。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并总结部分既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又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及中药复方,希冀为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类辅助生育技术(ART)是指人类不经过两性性交而使用人工辅助方法产生下一代个体的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临床成功的应用成为ART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为不孕不育症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IVF-ET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卵巢反应低下、成本高、取消率高、受精率低20%、优质胚胎率低、活产率低以及易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异位妊娠、流产等不足。因此,如何提高IV F-ET活产率、降低IVF-ET并发症是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关注研究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IVF-ET活产率、降低与治疗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调控肠道微生态干预结肠炎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炎癌转化是指炎症性肠病长期持续并且向癌症演进的动态过程,近期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紊乱在促结肠炎-癌转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比,稳定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调控宿主免疫应答、代谢等平衡肠道微生态从而阻断或延缓结肠炎-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442-2445
现代微生态学主要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人类、动物、植物)之间的对立统一而形成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1]。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的临床医疗、药物与病症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作者就十五年来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在中医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来综述,通过分析阴阳学说、天人相应整体观、正邪学说理论以及脏象学说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分别探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药与病证两个方面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联系,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12.
中药微生态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微生物与宿主动、植物普遍共存,形成共生形式的微生态系统,共同参与机体复杂代谢。随着微生态理论在中药学中的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方面,中药在防治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进行纠偏与调整;另一方面,微生态系统实时调控中药品质,影响中药疗效。由此,逐渐形成了中药微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该文对中药微生态的产生背景,理论构成,研究方向,关键问题及其与人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以期推动中药微生态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中药药效的微生态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医走出国门,它以独特的疗效赢得了法国人民的喜爱和追捧.现就中医药在法国的现状与展望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以动脉管壁增厚、僵硬、弹性减弱和管腔变窄为特征,其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浸润、炎性因子的释放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关[1] ,是包括冠心病、中风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降脂和稳定斑块治疗在减少AS患者心脑血...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日益受关注,结合肠道微生态学科的发展,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已逐渐被阐释。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动物实验,都已证实中药可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笔者整理近10年来中药复方调整肠道菌群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具有健脾益气、通便理气、化湿止泻、清热解毒、消食化积等作用的中药复方对肠道微生态有调节作用,为揭示肠道微生态的中医本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9)
微生态在人体中广泛存在,而肠道微生态是最大的、微生物最多、功能多样的一个生态群落,以肠道菌占主要成分。其功能正常的发挥对人体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如果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各项功能的异常,而诱发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有益菌的种类、数量变化起着显著作用。在疾病治疗方面可以根据肠道菌群的变化,给予补充有益菌,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中草药口服,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知肝传脾""治肝实脾"乃中医临床治疗肝病的经典思路,肝脾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脾气健旺,使肝有所藏".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受到脾脏功能的调控同时,通过肠—肝轴影响肝脏.临床治疗上也把调理脾功能作为一种主要的治法,疗效显著.故文章基于对中医肝脾理论的认识,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进行探讨,初步认为脾脏的"主运化"和"主卫"功...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戒毒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翼  符仲华 《中医杂志》1996,37(4):245-247
吸毒是一种采取各种方式(主要有吸烟、口服、鼻吸、肌肉或静脉注射等)滥用麻醉品(阿片类、可卡因类和大麻类)的行为和现象。1994年我国在案统计的吸毒者约30万人,海洛因成瘾者约200万人,并有继续增多的趋势,防毒禁毒已刻不容缓。戒毒治疗包括脱毒、康复和随访监督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中帮助吸毒者脱毒和康复是医疗工作的主要任务。目前尚无理想的脱毒和康复方法,开展中医药戒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梳理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研究发展脉络及方向,分析研究热点,为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研究应用文献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高产团队常依托核心作者产生,且人数规模多为5人以上;核心研究团队数量较少;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力度尚显不足;肥胖、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免疫代谢疾病,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结论 随着现代科学基础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从肠道微生态角度阐释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建立对应信息指标,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医药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多元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导言多元分析是定量分析事物复杂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在未来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它将是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工具.目前,人们在中医药研究中运用的多元分析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