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培酮临床运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培酮临床运用评价汪卫华张英王焕林审校利培酮(Risperidone)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目前仅在少数欧州国家使用。大量的双盲对照试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利培酮是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疗效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对其他精神障碍亦有效...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与猝死(附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精神病药物与猝死(附20例临床分析)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621000)易华陈倩周小东李建勋抗精神病药物能否引起猝死,在临床上尚有争议,但更多的文献报告[1~4]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病人猝死关系密切。现将我院1965~1995年间住院用抗精神病...  相似文献   

3.
抗痫药物的特应性反应及识别高危病人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痫药物的特应性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非常严重,但临床却难以预测。本文介绍抗痫药物的特应性反应的一般表现、发生机制、几种常见抗痫药物特应性反应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抗痫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纳曲酮抗复吸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分析145例阿片类药物依赖后自愿戒断使用纳曲酮脱瘾及抗复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纳曲酮对于有固定职业、戒毒愿望强烈、家庭关注较多和个人支持系统相对较好抗复吸疗效好,能明显延长探亲时间,减少吸毒冲动,觅药行为,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纳曲酮在抗复吸中有很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现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方法:样本采取整群入组,横断面调查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3例,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占90.9%),氯氮平使用比例较高(占30.2%);首次发病及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相对较多(分别为20.7%及31.5%)。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仍为目前的主流治疗药,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临床医生在选择氯氮平时,对躯体情况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病药致猝死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精神病药致猝死30例临床分析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212001)黄永元抗精神病药治疗中引起的猝死,国内外均有诸多文献报导[1~3],正日益受到精神医学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作者收集本院1975~1995年间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猝死的30例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43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51例),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比较。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第1、2、4、6和8周末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3.7%,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2.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非典型药物组的不良反应较典型组少,药物依从性较典型组高。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抗精神病药———奥兰扎平周小东李建勋随着利培酮(risperidone)在美国跃居抗精神病药应用量的榜首,并开始在我国精神科临床广泛运用之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兰扎平(Olanzapine,商品名Zyprexa)也已获得FDA批准上市...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特征及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对11例停用抗精神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本身不会导致阴性症状,相反,停用药物会原有阴性症状加重。结论支持阴性症状属原发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临床使用10年前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临床使用情况作相隔10年变迁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葡萄糖.胰岛素.钾(GIK)极化液对抗精神病药引起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因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有心悸、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等临床症状,或心电图改变,或心肌酶改变的患者8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极化液和维生素C,静滴15d,对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进行评定或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心肌损害,极化液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体重增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与抗精神病药有关的体重增加从临床特征,药物间差异,可能的机制与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关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此相关的临床和放射学资料。方法 所有病例分为3组,1组为与抗凝及抗血小板有关的颅内出血病人,对病人CT表现、临床症状、血小板、凝血因子筛选试验,出血部位和体积,住院30d死亡率进行分析。2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方法同上。3组为长期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而无颅内出血者。结果 1组与2组比较,前者有卒中史者比较高,出血体积大,临床表现重,预后差。1组与3组相比较,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短,血小板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结论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有关的颅内出血比自发性颅内出血体积大,死亡率高,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过量是主要危险因素。对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病人应定期进行止血功能检测,尤其在第1年.有助于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抗精神病药引致胃出血4例报告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急诊科赵文健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621000)周娅抗精神病药物引致的胃出血,临床较少见,现报告4例。例1,男,52岁,住院号7831.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第三次住院,20年(197...  相似文献   

15.
高催乳素血症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月经紊乱、溢乳、男性乳房女性化、性功能障碍以及乳腺癌等多种临床结局,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预后。本文对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催乳素升高的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个体化用药和未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编辑先生: 以前抗精神病药换药时都是采用交替法,即换下的抗精神病药逐渐减量,换上的抗精神病药逐渐增量,这样似较稳妥,没有什么风险。可现在用的新药,种类就多了,既有交替法,也有突增突减法,还有突增缓减法,能不能把这些换药法清理归类,哪种药该用哪种换法,也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章可循,心里有数。  相似文献   

17.
新型抗精神病药的比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和针进入临床应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作用特点进行了比较,希望对临床用药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临床报道显示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fic drugs,AP),尤其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AAs)可以引起血糖血脂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但是有关AP对糖代谢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这方面的手边文献进行了复习,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人认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情感稳定剂的作用,而利培酮就是其中之一。作者为了对此加以验证,采用利培酮治疗躁狂症61例,并分析其临床疗效于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分析目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程,服抗精神病药物等因素关系。方法:调查分析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患者患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糖变化。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发生率与脸群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高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16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高血糖发生率16.4%,为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率2.5%的7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患者高血糖的发生与病程长短,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等因素有关。患者的高血糖发生,服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用者高血糖发生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其高血糖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可能是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延迟性,慢性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