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腹腔液sICAM-1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30例内异症患者和30例对照者腹腔液中sICAM-1的水平。结果发现内异症患者腹腔液sICAM-1升高,且早期高于晚期,分泌期高于增生期,提示sICAM-1在内异症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s ICAM- 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称内异症 )检测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 80例因不孕行腹腔镜诊治术患者的腹腔液及其术前空腹抽血各3m l,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 ( EL ISA)法测腹腔液中 s ICAM- 1及血清中 CA1 2 5水平。其中 4 0例镜下确诊为内异症患者 ,作为研究组 ;另 4 0例镜下确诊为正常盆腔 ,作为对照组。 结果 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 s ICAM- 1和 CA1 2 5水平分别为 ( 5 4 .0± 2 1.1)× 10 - 1 2 m ol/ L和 ( 30 .7± 18.6 ) U / ml明显高于对照组 ( 36 .2± 19.2 )× 10 - 1 2 m ol/ L 和 ( 18.4± 17.2 ) U/ m l( P<0 .0 1) ,内异症组内重度组 ( 6 1.3± 2 1.5 )× 10 - 1 2 mol/ L 和 ( 40 .2± 2 0 .2 ) U/ m l高于轻度组 ( 45 .7± 18.3)× 10 - 1 2 m ol/ L 和( 2 6 .2± 14 .7) U/ ml ( P<0 .0 5 ) ,s ICAM- 1与 CA1 2 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 72 .5 %较 s ICAM- 1或 CA1 2 5单项检测的敏感性 5 0 .0 %或 4 5 .0 %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结论 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 s ICAM- 1可以作为内异症的检测指标 ,其与 CA1 2 5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内异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盆腔局部免疫环境的改变在EM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EM腹腔液中细胞因子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腹腔液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唐山妇幼保健院诊断为EM的不孕症患者45例为病例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其血清及腹腔液中sICAM-1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异位内膜组织中ICAM-1的表达。选取其他原因不孕症患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CAM-1水平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血清、腹腔液及异位内膜中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晚期患者血清、腹腔液及异位内膜组织中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患者血清、腹腔液及内膜组织中ICAM-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CAM-1在EM致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传统的3种学说基础上,内异症患者腹腔内微环境免疫功能的变化逐渐成为研究焦点。内异症患者腹腔液的病理生理特性及异位病灶分泌的细胞因子活性,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干扰生殖过程的某些环节。该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传统的 3种学说基础上 ,内异症患者腹腔内微环境免疫功能的变化逐渐成为研究焦点。内异症患者腹腔液的病理生理特性及异位病灶分泌的细胞因子活性 ,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并且干扰生殖过程的某些环节。该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目前仍无确切定论,仅提出了许多学说。其中,免疫学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细胞因子已被广泛研究。这些细胞因子之间以及因子和细胞之间的复杂免疫反应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和进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细胞和甾体激素的调控,两种或多种因子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促进异位病灶的粘连和生长。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如果从调节免疫因子方面着手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目前仍无确切定论,仅提出了许多学说.其中,免疫学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细胞因子已被广泛研究.这些细胞因子之间以及因子和细胞之间的复杂免疫反应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和进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细胞和甾体激素的调控,两种或多种因子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促进异位病灶的粘连和生长.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如果从调节免疫因子方面着手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容积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液容积(PFV)是否高于盆腔正常者,本文对有关EM患者PFV方面的17篇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PFV的高低与EM病情有关,与盆腔正常者相比,轻度EM患者的PFV高,中度EM患者的PFV无差异,重度EM患者的PFV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异同,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名作为研究组,正常妇女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 ich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结果:血清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07±76)pg/m l,正常妇女组(148±56)pg/m 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92土98)pg/m l,正常妇女组(164±65)pg/m 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呈正相关(r=0.471,P=0.002),正常妇女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MCP-1水平均显著升高,MCP-1是EM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蛋白表达量、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74例EMs患者和68例对照者的血清及腹腔液中IL-1ra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138例EMs及100例对照者的IL-1ra基因。结果EMs组血清中IL-1r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EMs组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L-1ra水平中位值分别为102.64和175.18pg/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Ⅲ~Ⅳ期EMs腹腔液中IL-1ra水平低于Ⅰ~Ⅱ期EMs组,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ra基因型A1/A1、A1/A2、A1/A4、A2/A2在EMs患者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4.1%、12.3%、2.9%、0.7%和95%、4%、1%、0%,两组比较P<0.05;A1、A2、A4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91.7%、6.9%、1.4%和97.5%、2%、0.5%,具显著性差异(P<0.05)。A1/A2基因型个体患EMs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1/A1纯合子的3.48倍(95%CI:1.13~10.69),携带A2等位基因者患EMs的危险性是携带A1等位基因者的3.66倍(95%CI:1.23~10.94)。结论IL-1ra的蛋白水平在EMs患者尤其是Ⅲ~Ⅳ期EMs者的腹腔液中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IL-1ra可能参与EMs的发病过程,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且IL-1ra基因的A2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妇女患EMs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确定基因多态性是否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水平改变的原因之一。方法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结合DNA测序,以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PCR-RFLP)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EMs组和对照组IL-10-1082G/A、-819T/C和-592A/C的基因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清和腹腔液中IL-10水平。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均发现3种单倍型GCC、ACC、ATA,6种单倍型组合,其中以ATA/ATA、ACC/ATA和ACC/ACC占多数。对照组仅-1082位点的多态性与血清、腹腔液IL-10水平相关(P0.01)。EMs组-1082(GG或AG型)、-819(CC或TC型)和-592(CC或AC型)均与腹腔液IL-10水平升高相关(P0.05),其中Ⅰ~Ⅱ期EMs患者仅-1082位点与腹腔液IL-10水平相关(P0.01),Ⅲ~Ⅳ期EMs患者-1082、-819和-592位点的基因型均与腹腔液IL-10水平相关(P0.05)。EMs组-1082、-819、-592基因型与血清IL-10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Ⅰ~Ⅱ期EMs影响IL-10表达的遗传学机制主要位于-1082位点,但在Ⅲ~Ⅳ期EMs患者中,腹腔局部因素如某些活性因子等除可作用于-1082位点外,可能还可通过作用于-819和-592位点共同调控IL-10水平,但EMs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其基因多态无相关性,可能与血清IL-10表达受多种机制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同源异型盒(HOX)蛋白质是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决定着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的部分生物性状的表达。 HOXA10基因通过调节下游基因及雌激素、孕激素的表达直接影响子宫的胚胎发育和着床。根据体内激素的调控作用,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上呈周期性表达,其表达高峰发生在植入窗期。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变中表达对子宫内膜组织的“从头开始”发育过程是必要的。EMs患者的子宫内膜存在影响胚胎着床的诸多不利因素,提示胚胎着床失败可能是EMs患者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EMs患者通常不会出现HOXA10表达水平在黄体中期上升的现象,可以解释EMs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同源异型盒(HOX)蛋白质是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决定着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的部分生物性状的表达。HOXA10基因通过调节下游基因及雌激素、孕激素的表达直接影响子宫的胚胎发育和着床。根据体内激素的调控作用,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上呈周期性表达,其表达高峰发生在植入窗期。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变中表达对子宫内膜组织的“从头开始”发育过程是必要的。EMs患者的子宫内膜存在影响胚胎着床的诸多不利因素,提示胚胎着床失败可能是EMs患者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EMs患者通常不会出现HOXA10表达水平在黄体中期上升的现象,可以解释EMs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和30例非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COX-2的含量。结果:EM患者腹腔液中COX-2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及非EM患者(P<0.01),Ⅲ~Ⅳ期EM患者腹腔液COX-2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COX-2在EM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黏附分子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时黏附分子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血浆sE-selectin和sICAM-1的水平。再从病例组选择性别比例、病程和年龄相匹配的无下肢血管斑块形成者16例(组1)、有下肢血管斑块形成者17例(组2)及对照组中选择性别比例和年龄相匹配者17例(组3),比较三组之间血sE-selectin和sICAM-1的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sE-selectin和sICAM-1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1 sE-selectin和sICAM-1与组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2血糖高于组3(P〈0.01);组3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依次高于组2和组1,但与组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sE-selectin高于组3(P〈0.01);组1和组2 sICAM-1高于组3(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14,95%CI:1.087~1.366)、收缩压(OR=1.492,95%CI:1.291~1.7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045,95%CI:1.214~1.993)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sE-selectin与sICAM-1水平高于非糖尿病者,说明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细胞的活化;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下肢血管斑块形成,均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黏附分子的作用在下肢血管斑块形成前可能更为活跃;年龄、收缩压和LDL-C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讨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2例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总结。经过精心护理,2例会阴部手术患者手术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6-异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表达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42例患者并进行分期,其中早期(Ⅰ期、Ⅱ期)20例,晚期(Ⅲ期、Ⅳ期)22例;并选择同期无月经改变、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的子宫肌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集上肢静脉血,术中采集腹腔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液和腹腔液中6-k-PGF1α的水平,并对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6-k-PGF1α的表达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内异症早期组、晚期组血清、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②内异症晚期组组血清、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均比内异症早期组明显增高(P〈0.05);③内异症组血清与腹腔液6-k-PGF1α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80,P=0.008)。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6-k-PGF1α水平明显增高,后者可作为评判内异症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