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超声手术刀配合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12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见型107例,长段型9例,短段型12例,在腹腔镜下用超声手术刀游离切断结肠系膜,肛门入路分离直肠粘膜,行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结果 118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系膜游离、7例在腹部加做4~5cm切口完成手术。术后1例腹膜后血肿、5例肛门部肠管脱垂,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短期随访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超声手术刀与腹腔镜配合,是目前各种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手术中适应证最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采用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临床资料,术式为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男21例,女17例;平均手术年龄(7±3)个月;短段型8例(21%),常见型18例(47%),长段型11例(29%),全结肠型1例(3%)。采用门诊、电话和互联网随诊了解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38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6±21)min,平均切除肠管长度为(24±17)cm,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5±4)h,住院时间为(6±2)d,术后疼痛评分为(3±1)分;21例男性患者术后均可观察到阴茎不自主勃起。术后随访6~18个月,主要术后并发症为污粪(3例,7.89%)和小肠结肠炎(2例,5.26%),术后脐部无可视性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近期效果良好,术后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7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96例。结果 本组并发症17例,占17.7%,其中小肠结肠炎8例,肠管粘膜脱出3例,粪污4例,便秘1例,吻合口破裂小肠脱出肛门1例。结论 腹腔下巨结肠根治术是目前公认的疗效满意的术式,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只要处理恰当,可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描述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wenson手术方法,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壁3个小孔进镜和操作钳,仔细辨认扩张段与正常肠管交界处,用超声刀游离结肠系膜,着重在直肠后间隙游离,直至齿状线上0.5-1.0cm,在腹腔镜辅助下将结肠从直肠内翻出至肛门外,按直肠肛管背侧纵切鸡心邻斜口吻合方法进行吻合,观察17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便情况。结果:17例患儿经腹腔镜辅助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20min,术后24h大多能排气排便,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所有患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有良好的近期效果。结论:腹腔 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显著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患儿易于接受,对于适应证患儿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的并发症、疗效及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10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率,总结操作经验。结果所有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5~205 min,平均(115±18)min。平均切除肠管20~65cm,平均(35±15)cm。无盆腔脓肿及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患儿均能自主排尿和排便,无尿潴留,术后6个月内有12例发生小肠结肠炎(11.4%)。86例男性患儿中80例(93.9%)观察到阴茎自主勃起,8例(7.6%)出现便秘。结论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效果良好,术后有较好的控便和排尿功能,可以避免Soave肌鞘和Duhamel闸门所致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因便秘接受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9例行巨结肠根治术后因便秘复发保守治疗无效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便秘复发原因:病变肠管切除不足(47.4%)、获得性无神经节细胞症(31.6%)、机械性梗阻(15.7%)、肠动力障碍(5.3%)。再次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巨结肠根治Soave术+Deloyers术9例,腹腔镜辅助改良Swenson术+Deloyers术4例,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3例,腹会阴联合巨结肠根治Soave术2例,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Deloyers术1例,其中4例再次手术前因肠管严重扩张行肠造瘘术。术后随访18~54个月。结果19例再次手术后均可自主排便,主要并发症为污粪3例(15.7%)和小肠结肠炎1例(5.3%),污粪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经排便功能训练和肠道管理后明显好转,1例术后小肠结肠炎,经回流灌肠后好转。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病变肠管切除不足和获得性无神经节细胞症,再手术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再手术方案原因合理选择个体化,术后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在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拖出病变肠管,于直视下处理肠系膜,经肛门Soave术一期根治新生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结果9例患儿均一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0~120min,切除病变肠管26~40cm。其中3例行升结肠翻转术。全部病例于术后第3d进食,第10d扩肛后出院,脐部切口隐蔽,无明显疤痕。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根治新生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不同类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5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短段型25例,常见型114例,长段型20例。其中单纯经肛门Soave拖出手术32例;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70例;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57例。主要观察手术过程、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结果在短段型和常见型患儿,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与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时间相同,但肛门解剖时间前者比后两者明显长。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比经肛门Soave手术组高,术后并发症、排便优良率、直肠肛管反射恢复率、肛管静息差、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无明显差异。长段型患儿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均明显比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腹腔镜操作不可缺少。结论对于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根治术,常规应用腹腔镜没有必要,但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手术是更全面的技术,能显著缩短肛门解剖时间,游离更长的病变结肠,更容易判断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范围,观察结肠肛门吻合后肠管是否扭转、腹腔出血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2012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拖出HD根治术的5岁以下患儿79例,其中常规腹腔镜辅助手术41例,经自然腔道辅助手术38例,按肠管切除范围分为直肠乙状结肠切除组和次全结肠切除组,分别记录各组病例手术数据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切除30例和次全结肠切除11例,经自然腔道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切除28例和次全结肠切除10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常规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手术时间(127.5±52.5)min,估计出血(22.8±22.4)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问(1.4±0.6)d;次全结肠切除手术时间(199.6.4±47.6)min,估计术中出血(28.6±19.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6±0.9)d。经自然腔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手术时间(112.3±51.8)min,估计出血(17.3±8.3)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3±0.8)d;次全结肠切除手术时间(183.0±42.4)min,估计术中出血(23.0±7.9)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6±0.7)d。两种手术方式完成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和次全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无差别。67例获随访,排便功能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两种术式相比在各时段排便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自然腔道腹腔镜HD根治术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同样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可进一步减少腹壁创伤,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