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工肝系统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重型肝炎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瑞敏  杨海芳 《山西中医》2008,24(12):18-19
目的:通过MELD评分系统,判定人工肝系统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预后(存活或死亡)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分析人工肝系统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前后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其预后差异。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浆白蛋白回升,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临床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结论:①MELD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②人工肝系统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间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内科综合治疗及中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5例。结果症状明显改善,血胆红素显著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P<0.01),血内毒素降低(P<0.05),好转出院34例(75.6%)。结论中间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中西药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的前景,为更多的肝病患者减轻痛苦。方法在所收集的120例重型肝炎中,随机分中药组40例采用伏肝十味饮治疗,针药组40例采用肝细胞生长素及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40例采用中药组及针药组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结果中药组40例,治愈13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72%;针药组治愈14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7%;联合用药组治愈16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药、西药治疗重型肝炎均有一定疗效,但中西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81次,通过比较治疗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查指标,判断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的好转,血清中转氨酶、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浆中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提高,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52例患者基本治愈48例,无变化1例,死亡3例。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安全可靠,明显降低了重型肝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治疗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支持对症及人工肝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30例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2周后的各项生化指标,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1个月内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指标好转,预防感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可提高重型肝炎的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灌肠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重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内科基础疗法及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7 d后鲎试验转阴及血氨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灌肠治疗重型肝炎能够取得更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重肝合剂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肝合剂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相同的西医疗法(护肝及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重肝合剂,1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肝血清学主要指标方面(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凝血功能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重肝合剂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且可提高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阶段、分期,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个体化治疗,以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多法联用,多途径用药。结果:通过非生物型人工肝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够有效减少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毒素吸收,抑制炎性反应综合征;改善肝功能,防止人工肝治疗后黄疸快速反弹;延长人工肝治疗间歇时间,部分清除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HBV-DNA负荷量等。并且中医药能有效防治非生物型人工肝并发症。结论:两者的联合治疗运用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提高疗效、减少非生物性人工肝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转换方法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分析慢性重型肝炎37例共73例次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的转换方法和体会;结果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较理想的治疗模式,方法操作简单,治疗安全有效.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将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带来最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47例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好转41例,死亡6例。血浆置换68例次,出现不良反应10例次。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和并发症处理、术后置管护理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为H型高血压标准化诊断及分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盐城市中医院85岁以下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纳入对象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录入Epidata软件系统,校验导出;SPSS Statistics因子分析法分析数据,结合中医临床及专家意见,归纳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结果:因子分析四诊信息,F1-肝火亢盛证:脉弦数、面红赤、目赤、急躁易怒、小便短黄、苔黄、口苦、舌红、耳鸣;F3-阴虚阳亢证:五心烦热、目涩、颧红、腰膝酸软、多梦、少津、头重脚轻、耳鸣、目胀、舌红、口干、苔少;F2-痰湿壅盛证:口黏腻、苔腻、头重如裹、舌淡胖有齿痕、痰色白、痰多、痰质稀、脉滑、苔白、泛恶欲吐、食少。结论:H型高血压中医病性证素:阴虚、阳亢、阳虚、火、痰、血瘀;病位证素:肝、脾、肾。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白细胞总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优于对照组的66.67%;其血气分析,通气功能及主要体征等改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呼吸衰竭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156例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自愿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行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80例在此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使用中药基本方加减。随访3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围、体重、尿量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腹围、体重、24h尿量、AST、A、G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西药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急肝退黄汤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2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91%,对照组52.6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降低总胆红素、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能加速黄疸消退,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ST—T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中西医结合和西医综合疗法,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陈平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湿阻肺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湿阻肺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加味陈平汤,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快速C反应蛋白、血沉及降钙素原)水平、胸部CT炎症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快速C反应蛋白、血沉及降钙素原)、胸部CT炎症吸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轻微静脉炎、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受损等药物副作用,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陈平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湿阻肺夹瘀证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多中心调查的MHD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一般资料及中医症状信息,同时采用舌象仪采集舌象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症状及舌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公因子中医证候含义。结果:共提取12个公因子,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胃,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血瘀为主。结论:CKD5期MHD患者本虚标实并见,本虚包括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实证包括肾络瘀热、肝胆湿热,虚实夹杂包括脾虚湿浊、肾虚湿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相似文献   

19.
周笑漪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63-1367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湿热困脾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肥胖型T2DM证属湿热困脾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汤,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W)、体重指数(BM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改善血糖、HbA1c、血脂、HOMA-IR及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而对W、BMI及肝功能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有3例恶心伴腹泻,5例厌食,2周后好转,均可耐受并在治疗4周后缓解,联合组出现2例厌食,2周后好转,组间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联合利拉鲁肽对肥胖T2DM湿热困脾证患者降低W、BMI、改善肝功能作用与利拉鲁肽相当,但对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和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优于单用利拉鲁肽,而且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使患者依从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北京市城区老年人慢性病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 894名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和体检档案获取老年人的慢性病资料,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结果:该人群的慢性病的患病率58.8%,偏颇体质的检出率71.5%。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9.84%)、痰湿质(9.97%)、湿热质(8.86%);高脂血症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3.31%)、湿热质(9.39%);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2.54%)、湿热质(10.17%);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1.89%)、湿热质(10.25%);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阳虚质(16.07%);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33.48%);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27.63%)、阳虚质(22.37%);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血瘀质(16.38%)、阳虚质(16.03%);肥胖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3.89%);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痰湿质(12.70%);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特禀质(13.79%),上述中医体质类型与未患该病的老年人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慢性病计数存在体质类型分布间的差异(χ2=183.095,P0.001)。结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病存在一定关联,应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类型,采取中西医综合保健措施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