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新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52-255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在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5月间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1岁12例,1~<4岁37例,4~<8岁21例,≥8岁10例),测定MP-IgG、MP-DNA、MP-IgM.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MP-IgG、MP-DNA、MP-IgM阳性率,分析各指标单一与联合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价值.结果:4~<8岁组和≥8岁组MP-IgG、MP-DNA阳性率高于<1岁组、1~<4岁组,MP-IgM阳性率高于<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1~<4岁组.1~<4岁组阳性率高于<1岁组.4~<8岁组与≥8岁组MP-IgG、MP-DNA、MP-IgM阳性率和<1岁组、与1~<4岁组MP-IgG、MP-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IgG+MP-DNA+MP-IgM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的AUC为0.7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6%、96.21%,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论:不同年龄段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同,会影响MP的免疫应答,MP-IgG、MP-DNA、MP-IgM联合诊断能够提高儿童呼吸道感染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抗体IgM、IgA和IgG对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的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正常健康儿童和76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采用Serodia-MycoⅡ方法检测MP-IgM,ELISA方法检测MP-IgA和MP-IgG。结果:30例正常健康儿童中,MP-IgG阳性2(6.67%)人,MP-IgM、MP-IgA皆为阴性。76例受检标本中,第1周,MP-IgM检出阳性率最高,为70.97%;第2周,MP-IgM、MP-IgA和MP-IgG检出阳性率都达到80%以上;第3周,MP-IgA阳性率下降至26.32%,MP-IgM、MP-IgG阳性率基本无变化。随访57例患儿,25例随访期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MP-IgA阳性率从32%上升至84%。结论:MP感染1周内,MP-IgM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指标,MP-IgA对再感染患儿的诊断较MP-IgM更有价值。同时检测MP-IgM、MP-IgA和MP-IgG能获得最佳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IgG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诊疗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根据胸部CT或X线影像学表现,将100例MPP患儿分为支气管肺炎组(n=67)和大叶性肺炎组(n=33)。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40名健康同龄儿童,记为健康组。检测MPP患儿和健康组儿童MP-IgM、MP-IgG阳性率和血清CRP、PCT表达水平,并观察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PCT水平变化。结果:MPP组MP-IgM、MP-Ig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χ~2=17.400、17.197,P<0.01);支气管肺炎组MP-IgM阳性率和大叶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IgG阳性率低于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5,P<0.01);MPP患儿入院时血清CRP、PCT水平分别高于恢复期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IgM、MP-IgG和血清CRP、PCT水平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MPP、评估感染程度和病情转归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并观察沙丁胺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儿童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采用金标快速检测法测定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MP-IgG并选择同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 MP-IgM、MP-IgG的不同.同时给予观察组患儿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先锋类抗生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MP-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P-IgG阳性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哮喘发作的病原之一,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采用沙丁胺醇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P-IgM,MP-IgG。结果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50例(40.0%)有肺外脏器受累,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40.0%、28.0%、16.0%,皮肤损害(4.0%)少见。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易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对于常规治疗不理想及有多脏器损害的呼吸系统感染者,应注意支原体感染,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MP-IgM检测对确诊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0例疑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MP-IgM检测,并将诊断结果与C反应蛋白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患病特点,MP-IgM检测对诊断支原体肺炎的价值.结果 该组400例疑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经过MP-IgM检测后,其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者298例,治疗后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者298例,其符合率为100%(298/298),1~5岁阳性率94.0%,6~10岁阳性率59.15%,11~15岁阳性率36.11%,说明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6~8月患病率8.07%,9~11月患病率38.25%,12~次年3月患病率55.03%,说明以冬季患病患儿居多.结论 对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采取MP-IgM检测,准确率比较高,掌握患儿患病特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同时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9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286例检测出MP-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5%。其中0~1岁、1~3岁、3~6岁、6~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29.8%、37.6%、34.0%;病后第2周抗体出现阳性151例,占52.8%,病后第3周抗体出现阳性91例,占31.8%,病后第4周阳性44例,占15.4%。结论:肺炎支原体主要感染1岁以上儿童。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炎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刘宝凤 《当代医学》2013,(28):81-82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儿科治疗的哮喘患儿188例、肺炎患儿98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使用颗粒凝集法进行检测,对哮喘患者血清总IgE进行测定。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48.97%)明显高于肺炎患儿的MP-IgM阳性率(3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P-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儿童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的患儿阳性率(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患儿的血清总IgE(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尤其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更高,应该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送检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下文简称MP-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和季节的关系。方法应用深圳亚辉龙iflash3000(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MP-IgM抗体。结果 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1776例MP-IgM抗体标本,检测出阳性514例,占28.94%;3~7岁年龄组阳性率30.84%,7~12岁年龄组阳性率37.0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26.70%(0~3岁)、27.27%(12~18岁)、19.14%(18岁);冬春季阳性率分别为30.33%和33.58%明显高于夏秋季的24.93%和24.17%。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季节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86-4187
目的:探讨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C反应蛋白(CRP)同时测定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125例,运用间接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将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阳性组)314例,非支原体感染对照组(阴性组)314例,运用美国贝克曼IMMAGE特定蛋白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1125份小儿呼吸道感染血清,314份MP-IgM阳性,阳性率为27.91%。肺炎支原体感染者CRP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结论:肺炎支原体IgM及C-反应蛋白同时测定可作为小儿MP急性期感染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本地区儿童MP感染中MP-IgM Ig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渗滤式间接原理,对650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50例患儿中,68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32例(IgG)阳性,120例(IgM+IgG)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8.4%;最高发病感染率在7~9月,儿童最高感染率在3~5岁。结论本地区有着较高的肺炎支原体发病率,全年都有发病的可能,多见于秋季,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有着更高的检出率,临床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并可导致全身多个脏器病变。本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351例,合并肺外表现者112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0例,女52例。年龄~1岁2例(1.7%),~3岁12例(10.7%),~5岁42例(37.5%),~7岁30例(26.7%),~9岁15例(13.4%),~11岁7例(6.25%),~13岁4例(3.5%)。全部病例血支原体抗体(MP-IgM)皆阳性,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或肺部有大、小片状阴影或间质样改变,符合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肺外表现出现时间1~14d。其中12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1.2临床表现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3.
谢宇飞 《吉林医学》2012,33(11):2283-228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A和IgG的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意义,从而分析支原体感染与哮喘疾病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50例为支气管哮喘组,以同期入院的单独支气管肺炎感染患儿50例作为支气管肺炎组,同期选择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小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MP-IgA和MP-IgG。结果:对照组中MP-IgA和MP-IgG都为阴性,支气管哮喘组中MP-IgA和MP-IgG阳性率分别为88.0%和80.0%,支气管肺炎组中MP-IgA和MP-IgG阳性率分别为为54.0%和44.0%。结论:支原体感染与哮喘疾病有很大的正向相关性,MP-IgA和MP-IgG可能为引发哮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135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观察MP-IgM抗体阳性率及年龄的分布情况。结果469例患儿中有135例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8.78%,其中0~1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且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11.11%明显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53.33%、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上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高,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外并发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应予以重视[1].我院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186例,其中发生肺外并发症4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6例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岁2例,~3岁7例,~14岁37例.支原体抗体检测方法采用德国欧蒙试剂盒,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定性检测患儿外周血清MP-IgM抗体,同时将MP-IgM阳性作为近期感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儿童肺泡灌洗液RT-PCR检测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35例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患儿,检测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P-DNA和血清MP-IgM,根据2项指标的差异和MP-DNA拷贝量的高低,分析MP-DNA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男患儿MP-IgM阳性率低于女患儿,>3~14岁患儿MP-DNA阳性率高于1~3岁患儿,入院前病程≤7 d患儿MP-IgM阳性率低于入院前病程>7 d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中,MP-DNA高拷贝量占85.71%,高于轻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的MP-DNA拷贝量高于轻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 -PCR 法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MP-DNA拷贝量可为快速确诊和判断患儿病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IL-6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息儿31例,肺炎患儿34例,健康儿童30例。采用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MP-IgG、MP-IgM特异性抗体;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P;③细胞因子(CK)检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及肺炎患儿血清MP-IgG、MP-IgM检测:哮喘组用PCR法或IgM法检测MP阳性率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及肺炎组患儿血清IL-6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6在哮喘及肺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MP及其特异性抗体检测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急性感染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之一,IL-6与MP感染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与儿童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病房46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效价,比较不同月份、不同年龄及不同临床表现的患儿的MP-IgM阳性率。结果464例患儿中211例MP-IgM为阳性,占住院总人数的45%,一年中12月、1月是MP感染的高峰季节,其阳性率分别为60%和58.3%(χ2=20.03,P<0.05);随着年龄增长,MP感染阳性率增高,10~14岁儿童MP阳性率高达75%,而1岁以下婴儿MP阳性率仅为13.3%(χ2=72.6,P<0.001);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最高,为64.5%(χ2=24.5,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该病原体是目前儿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蒋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3,(7):1275-127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为46.15%,健康组患儿的MP-IgM阳性率11.54%,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导致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常规行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20.
王群  欧维琳  李雄  杨方源  彭娟 《华夏医学》2012,25(3):323-325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MP)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2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58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率28.2%,健康儿童MP-IgM阳性率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儿童可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结论:MP感染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