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2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对扩冠、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术后心脏情况和心电图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手术是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分析了2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ECG)变化。结果,2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中,24例经手术治疗,4例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也得到改善;对胆心综合征的诊断应注重其病史、症状及ECG的改变,手术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GCS)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症状及/或心电图改变,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结论胆心综合征首诊比较困难,但有其临床特点,能与冠心病相鉴别。胆心综合征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胆心综合征手术前临床及心电图变化。方法1500例胆道疾病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比观察胆心综合征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结果胆道疾病患者合并胆心综合征的发病率为20%,术后治愈率为99%。结论胆心综合征患者经胆囊切除术后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与冠心病相似,但治疗不同。结论胆心综合征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为可逆性,祛除病因后可改善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经临床确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合并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及心电图ST—T等改变患者共100例,行胆囊切除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及心电图恢复正常55例,好转18例,符合胆心综合征诊断标准。并就此73例手术前后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 一、一般资料 73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男31例,女69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本组收集8例经手术证实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术前均有心脏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经手术切除胆囊后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故符合胆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胆心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对42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行急诊或择期手术,其中因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3例。结果手术结果证实,胆囊结石并发慢性胆囊炎21例,并发急性胆囊炎3例,其中并发胆总管结石3例。平均住院时间9.2d,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40例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2例术后仍有偶发室早,含服心律平3d后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结论术后胆道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扬波  罗书裕 《广东医学》2005,26(9):1262-1263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25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心脏症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正常。结论胆道症状治疗缓解,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胆心综合征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胆心综合征46例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胆心综合征之方法及疗效。结果46例中35例为急诊手术,11例为择期手术。治愈率为934%。术后1周观察:原有心前区症状消失38例,心电图恢复正常37例。随访1年无1例因心脏病再就诊。结论胆道手术是治疗胆心综合征之有效方法,良好的麻醉,充分的显露及术中对迷走神经的阻滞是手术成功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敏  章毅  古艳  黄伟华  刘远枚 《中外医疗》2011,30(23):11-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l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连续监测24h与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40例行UPPP手术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有OSAS和无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有OSAS组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行PUUU手术治疗后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心综合征的诊断方法与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心电图变化、影像学检查、误诊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颈椎X线、CT或MRI检查,发现颈椎异常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或CTA冠脉无异常情况,心电图检查发现37例出现心律失常,出现ST-T改变者34例,确诊前误诊为基础心血管系统疾病31例(73.8%):其中冠心病21例(50%),高血压心脏病6例(14.3%),心包炎3例(7.1%),心肌炎1例(2.4%),误诊为冠心病率最高,达50%。其他病例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2例,肋间神经痛1例,肩周炎2例,纵膈肿瘤1例。结论颈心综合征易误诊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疗药紫杉醇(taxoere)联合顺铂治疗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导致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确诊为肺癌的患者170例、乳腺癌152例、鼻咽癌170例共492例患者,经静脉滴注紫杉醇175 mg/m2和顺铂80 mg/m2,以d1、8、15,每周给药方式,每3周停1周作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各观测心电图1次,共动态观察5个疗程。结果:5个疗程结束后,ST-T异常改变129例(26.22%),房性早搏23例(4.67%),QRS波低电压22例(4.47%),心率加快20例(4.06%),窦性心动过缓21例(4.26%),室性早搏20例(4.06%),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2.44%),房室传导阻滞8例(1.62%),无明显变化237例(48.2%)。结论:化疗药物紫杉醇和顺铂对心脏的毒性虽然较蒽环类低,但是临床上应用广泛,能够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慢性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电图的ST-T及QRS波群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术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与腔内传导参数改变的关系.方法经导管封堵术的VSD患者50例,使用腔内电图观察封堵术前后腔内心电参数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与VSD封堵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心律失常20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16例,包括完左2例,完右4例,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1例,在随访中大多可恢复正常;(2)封堵术前、术后心腔内电图示:房室传导参数 A-H、H-V 值(75.10±14.34) ms vs (80.67±23.03) ms 及(47.9±12.61) ms vs (50.07±15.23)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导管VSD封堵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新的心电改变,表现为1周内束支传导阻滞增多,但大多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2)术中发生A-H、H-V延长与术后出现各类缓慢心律失常无关;(3)心律失常是VSD封堵术常见的并发症,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严格选择适应症,避免采用直径过大的封堵器是减少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静  徐佳卿  黄琴  陈文静 《中外医疗》2011,30(18):18+20-18,20
目的探讨床边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监护应用于多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诊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MODS患者30例,并采用CRRT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记录中心静脉压,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最后分析其结果。结果经分析得知,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有明显改善迹象,而血压及心率变化不大,电解质在治疗后恢复到正常范围值。30例患者中,治愈11例(36.7%),死亡19例(63.3%)。结论采用床边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的方法对患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氮质血症指标及综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优化M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行优化MED术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VAS和ODI评分.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78例获随访3~35(11 ±3)个月,均无相应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优化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保持脊柱稳定性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卵巢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33例卵巢癌患者,其中,18例患者采用BEP方案,15例患者采用TP方案.观察两种方案治疗患者的停经时间及化疗前后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Kupperman评分的变化.结果 33例患者中,月经异常者25例,占75.75%,其中,发生停经20例,占80%,月经减少5例,占20%.对于停经患者,在化疗结束后3个月左右月经可恢复正常.患者停经后2d,其血清中FSH[(8.6±3.4) mU/mL]及LH[(6.7±2.6)mU/mL]水平明显降低,而E2[(158.2±58.6)mU/mL]水平明显升高,与停经前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经时间与患者的化疗时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r=0.625,P=0.022).化疗前后患者血清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卵巢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保守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而言,术后给予化疗对其卵巢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能够明显升高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导致患者出现停经或月经减少等表现.  相似文献   

18.
李云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2-13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在人院后测定心肌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动态观察,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心肌酶显著升高(P〈0.01);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9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占81.7%),主要表现为心室复极异常、心律失常及类心梗样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异常心电图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电图死亡率,以室性心律失常及类心梗样改变死亡率最高。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异常提示有心肌损害,常系脑心综合征所致,两者的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婷  李海燕  郑红晓 《医学综述》2014,(12):2252-2254
目的探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74例60岁以上心功能Ⅲ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低钠血症者59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血清钠正常组(135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低钠血症者59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血清钠正常组(135145 mmol/L)、轻度低钠血症组(130145 mmol/L)、轻度低钠血症组(130134 mmol/L)、中重度低钠血症组(中度120134 mmol/L)、中重度低钠血症组(中度120129 mmol/L、重度<120 mmol/L)三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范抗心力衰竭治疗+3%氯化钠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治疗后血钠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低钠血症组病死率较血清钠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Ⅳ级和较长时间的血钠水平低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有密切联系。结论适度补充氯化钠可及时纠正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的低钠血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确诊病例按心绞痛分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脑宁胶囊,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疗效变化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为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为80.8%,对照组为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电图显示治疗组中心电图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