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患儿66例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改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5)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其病因难以确定,与感染、食物、药物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常易复发。近年来研究发现,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也称慢性食物过敏,可导致机体慢性免疫性损伤,症状涉及全身各系统,却常常被临床忽视。为探讨过敏性紫癜和食物不耐受的关系,作者检测了6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14种日常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并观察了调整患者饮食后症状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8例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与IgE;将其中中重度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食物禁食/轮替疗法)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受检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阳性率(98.0%)显著高于IgE阳性率(33.7%)(P0.05)。所有患者中,有56例中重度食物不耐受。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组疗效(92.9%)显著优于对照组(67.9%)(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有相关性,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物不耐受抗体IgG导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对食物性变应原的反应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分析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结果 1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食物过敏原IgG抗体阳性率为96.8%,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具有临床意义,通过禁食致敏食物59%的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 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对诊断过敏性紫癜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全面掌握病人的过敏状态,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学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8例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与IgE;将其中中重度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食物禁食/轮替疗法)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受检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阳性率(98.0%)显著高于IgE阳性率(33.7%)(P<0.05)。所有患者中,有56例中重度食物不耐受。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组疗效(92.9%)显著优于对照组(67.9%) (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有显著相关性,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6例,对照组52例,另选用同期就诊的50例单纯性过敏性紫癜及5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组和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进行血清食物组特异性IgG(14种抗原)检测,干预组根据IgG检验结果对相应的食物进行限制,对照组仅限制高蛋白食物,分别于第30、60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腹型过敏性紫癜组为90.7%,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为70.0%,健康对照组为38.0%,腹型过敏性紫癜组明显高于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腹型过敏性紫癜组中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干预第30、60日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限制不耐受的食物可以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吴妙心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2041-2042
目的通过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本科2007年1月21日-2010年1月11日符合HSP诊断的病例,剔除有院外治疗史、非第一次发病、2周内有使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史的纳入统计病例共61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同时行血清总IgE和IgG水平测定,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用相关回归法分别对血清总IgE水平和血清总IgG与食物不耐受IgG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取均值比较两样本t检验,显著水平选择0.05。结果 HSP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升高的发生率为86.88%(53/61),多种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耐受,以蛋清/蛋黄、牛奶、鳕鱼、蟹等食物为重,分别为46.74%(43/53)、26.09%(24/53)、10.87%(10/53)、5.43%(5/53)。其中对两种及两种以上食物不耐受的病例有32例,发生率为60.38%。血清总IgE阳性率为29例,发生率为47.54%;食物不耐受IgG浓度和血清总IgE水平无相关性(r=-0.905,〉0.05);食物不耐受IgG浓度和血清总IgG水平无相关性(r=0.682,P〉0.05)。一种和两种及两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总Ig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结论该检测可为患者对某些特定的食物存在不耐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临床实施个体化的健康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及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IgG检测,可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出现食物不耐受63例,总阳性率占87.5%。其中对鸡蛋不耐受者占63.9%,阳性率为最高,其次是对大豆不耐受者,占48.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对该病患儿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及对该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食物特异性IgG和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提供指导。方法:以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58例(96.67%)结果阳性,对照组为28例(93.33%)结果阳性。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有4例,对照组1例,其余均为2种以上阳性。两组动物来源的IgG阳性率最高的均为蟹,然后是蛋清/蛋黄,鳕鱼,虾,牛肉,牛奶;植物来源的以西红柿,大米,大豆,玉米为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以上的共29例,而对照组有8例,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均在90%以上,但是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在++以上的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不耐受食物只有蓄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对食物不耐受情况及食物干预治疗的情况,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合理饮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过敏原IgG;将81例食物不耐受阳性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进行不耐受食物禁食和轮替治疗。结果检测患儿的血清过敏原IgG阳性率为(81%);经过3个月的干预治疗,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患儿寻找疾病诱因及有效预防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总IgG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卞光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7):930-932
食物不耐受的研究始于1905年,食物不耐受可引起各系统慢性疾病[1],发病机制与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有关[2].食物不耐受为许多疾病病因的确定又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目前,食物不耐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我国,近几年也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本文对106例食物不耐受(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加以分析并作血清总IgG检测及食物不耐受结果阳性者回访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体检人群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体检人群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体检人群中食物不耐受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70例体检者作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分析。结果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为0~40.1%,其中对蟹和鸡蛋的不耐受程度较高,不同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青少年组比壮年组和老年组不耐受程度严重,青少年组与壮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人群中存在食物不耐受者,不同年龄之间有明显差异,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例哮喘患儿及60例健康对照者14种日常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54例哮喘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100%,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耐受食物IgG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牛奶,虾,蟹,鸡肉,牛肉,大豆,玉米,鱼,小麦,大米,西红柿,猪肉,蘑菇。饮食对小儿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大多数患者病情好转。结论:儿童哮喘与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不耐受食物种类和程度上分别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在临床此类病人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明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6)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C抗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100例,女56例)及100例健康对照者14种日常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儿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100.0%,较对照组(65.0%)升高(X2=63.247,P<0.001),且患儿组4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者占48.7%,高于对照组的8.0%(X2=45.828,P<0.001).通过调整饮食,大多数患儿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率为73.0%.男、女患儿在不耐受食物分布及耐受程度上存在部分差异.结论: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部分结果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慢性腹痛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对慢性腹痛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8例以腹痛>3个月为主诉就诊的门诊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同时进行3个月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观察疗效。结果慢性腹痛患儿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8.5%,牛奶、鸡蛋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鳕鱼、西红柿、大豆、螃蟹等。女性患儿鳕鱼、西红柿不耐受程度高于男性(Z值分别为2.096和2.038,P值分别为0.036和0.042)。≤6岁组与>6岁组患儿鸡蛋、西红柿、大豆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26、2.100和2.934,P值分别为0.001、0.036和0.003),年龄越大,鸡蛋、大豆不耐受程度越轻,西红柿不耐受程度越重。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有效率为92.6%。结论儿童慢性腹痛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不耐受食物以牛奶、鸡蛋最多见。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对大多数慢性腹痛患儿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18.
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笑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8(2):173-174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近年来,食物不耐受与疾病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探讨食物不耐受在皮肤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本文对57例皮肤病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邱慧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2):3327-3328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本科从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患儿78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同时行血清总Ig E水平测定。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有77例存在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8.71%,鸡蛋、牛奶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鳕鱼、大豆、西红柿等。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和患儿性别、血清Ig E水平无相关性。≤3岁组与〉3岁组患儿鳕鱼食物不耐受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发病季节为非冬春组与冬春组西红柿食物不耐受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支原体肺炎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不耐受食物以鸡蛋、牛奶最多见,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为患儿对某特定的食物提供有价值信息,为实施个体化健康饮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