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髓内侧梗死(M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例双侧MMI及3例单侧MMI的病例,分析MMI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5例MMI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类(立普妥)调脂治疗。结果MM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MI好发于高龄患者,严重的病例除肢体瘫痪等表现外,还会出现吞咽呼吸困难,常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血压。结论 MMI临床少见,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MMI经典的临床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深感觉障碍及病灶同侧舌瘫,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行核磁共振检查可尽早诊断MMI,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延髓梗死(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延髓外侧和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延髓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MI患者,31例延髓外侧梗死(LMI),19例延髓内侧梗死(MMI).LMI组和MMI组的发病年龄分别为(57.3±9.3)岁和(61.4±12.6)岁.LMI组病灶多位于延髓上中段28例(90.3%),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头晕或眩晕28例(90.3%),感觉障碍26例(83.9%),构音障碍16例(51.6%),吞咽困难19例(61.3%),共济失调17例(54.8%)等.MMI组病灶多位于延髓上段14例(73.7%),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肢体无力17例(89.5%),眩晕13例(68.4%),构音障碍12例(63.2%).LMI组和MMI组梗死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分别为24例(77.4%)和12例(63.1%).50例MI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结论 MMI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LMI患者大,LMI病灶多位于延髓中、 上段,MMI则以延髓上段多见.椎动脉粥样硬化是MI的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延髓内侧梗死(M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其与MMI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1例M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特征。结果(1)早期临床表现:21例患者中20例(95.2%)肢体活动受限,17例(81.0%)感觉异常,15例(71.4%)构音障碍,13例(61.9%)头晕,9例(42.9%)轻度共济失调,7例(33.3%)水平眼震,5例(23.8%)轻度面瘫,5例(23.8%)恶心、呕吐,4例(19.0%)吞咽障碍,3例(14.3%)头痛,2例(9.5%)复视。(2)MRI资料特点:MMI患者MRI显示梗死部位包括左侧病变12例(57.1%),右侧病变8例(38.1%),双侧病变1例(4.8%);MRI横断面显示病变多同时累及延髓内侧腹部、中位和背部,同时累及腹部和中部也较常见;MRI矢状面显示病变多累及延髓内侧头部,同时累及头部和中部也较常见,仅累及中部较少见;(3)MRI横断面显示21例患者病灶均累及延髓内侧腹部,20例出现运动障碍,发生率为95.2%;17例患者累及延髓内侧中部,均出现感觉障碍。(4)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16例患者存在椎动脉或椎动脉-基底动脉结合处病变,出现椎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或阻塞,其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3例,闭塞1例。结论通过M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灶并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HRP顺、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等方法对大鼠延髓腹外侧区(VLM)向伏核(Acb)的投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将HRP注射到Acb尾侧的腹、内侧区,结果在VLM尾段出现大量的标记细胞和终末,以同侧为主。2.HRP注射Acb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在VLM尾侧发现HRP/TH、HRP/NT、HRP/CCK样双标细胞。3.根据以上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VLM有纤维投射到Acb,有的纤维含有TH、NT、CCK样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及MRI、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LM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32例L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MS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28例(87.5%),眩晕27例(84.4%),恶心、呕吐24例(75.0%),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3例(71.9%) ,眼球震颤21例(65.6%).核磁共振显示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背外侧、小脑.1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9例显示病变同侧椎动脉开口处中重度狭窄.其中2例移行为小脑后下动脉,1例并发对侧椎动脉开口处中度狭窄,2例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2例显示病变同侧为优势椎动脉,其颅内段(V4)小脑后下动脉发出前重度狭窄;3例显示一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3例全脑正常.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临床特点复杂多变,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DSA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甲巯咪唑(MMI)建立亚临床甲减(SCH)大鼠模型的有效给药剂量及时间点.方法 将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MMI低剂量组予MMI5 mg/(kg.d)灌胃;MMI高剂量组予MMI 10 mg/(kg·d)灌胃,分别于给药后第45、90、120天采血测定甲状腺功能.结果 45 d时MMI高剂量组血清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符合SCH标准的有7只,成功率为63%(7/11).90d时MMI低剂量组和MMI高剂量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MMI高剂量组符合SCH诊断标准有8只,成功率为66% (8/12),MMI低剂量组符合SCH的诊断标准有6只,成功率为60%(6/10).120 d时MMI低剂量组和MMI高剂量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SH及T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0 d时MMI高剂量组符合SCH诊断标准有1只,成功率为8% (1/12),MMI低剂量组符合SCH的诊断标准有4只,成功率为33%(4/12).结论 应用MMI可以成功建立SCH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及误诊原因和预后.方法 对1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好转痊愈9例,4例分别遗留轻度Horner征和交叉性感觉障碍,2例遗留吞咽困难需鼻饲流食.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床以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水平眼震、Horner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偶见呃逆、对侧锥体束征等症状,磁共振成像为本病确诊有效手段.该病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他巴唑不同疗法对Graves病甲状腺内他巴唑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40例术前服用5~30mg/d 他巴唑(MMI)及不同服药法的Graves 病患者的(GD)甲状腺 MMI 浓度进行测定,发现 MMI 5~15mg/d,甲状腺 MMI 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当剂量>15mg/d 时,甲状腺 MMI 浓度不再显著增加。每日剂量相同顿服与分服其甲状腺MMI 浓度相同,甲状腺 MMI 浓度可维持26h 以上。结果提示甲状腺对 MMI 的摄取存在饱和现象,MMI 15mg/d 是治疗 Graves 病理想的剂量,每日1次顿服的疗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科收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 32例 ,其中男性 2 6例、女性 6例 ;年龄 49岁~ 71岁 ,平均 5 9岁。既往有高血病史 2 5例、高脂血症 12例、糖尿病史 7例、冠心病史 6例、脑梗塞病史 3例。3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 ,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见附表。附表  3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症状及体征症状及体征n %头晕 (眩晕 ) 32 10 0声音嘶哑 32 10 0进食水呛噎 32 10 0恶心呕吐 32 10 0呃 逆 3196 .8头 痛 6 18.8突发呼吸停止 3 9.4消化道出血 17 5 3.1眼球震颤 2 990 .6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32 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MMI)对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探讨MMI的药理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个实验依据,方法人甲状腺细胞培养2d,之后分别培养在5H和6H液中,不同浓度MMI(1、10、100μmol/L)状态下孵育2d。用改良的愈创木酚法测定TPO活性。用放免法测定T3、T4。以竞争性蛋白结合法测定cAMP。结果在1~10μmol/L MMI浓度下甲状腺细胞内的TPO活性有较明显的增高,而100μmol/L MXII则抑制TPO活性。甲状腺细胞分泌的T3、T4与TPO活性的变化保持一致。MMI在较大范围(1~100μmol/L)内不影响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MP的含量。结论MMI对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细胞的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他巴唑与丙硫氧嘧啶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8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他巴唑(MMI)治疗组和丙硫氧嘧啶(PTU)治疗组各44例,随访4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MMI组引起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9.1 %、6.8%、4.5%、11.4%,明显高于PTU组(依次分别为4.5% 、0、0、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U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20.5 %)高于MMI组(6.8%),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在治疗甲亢过程中引起血细胞减少及皮疹等不良反应较PTU常见,而PTU引起肝功能异常较MMI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抗甲状腺药物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过程中是否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方法 对60例初诊Graves病甲亢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以他巴唑(MMI)及丙基硫氧嘧啶(PTU)治疗.检测研究对象初诊与药物治疗后第24个月的血清ANCA水平,以及TT4、TT3、FT4、FT3、TSH、TPOAb、TGAb、小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组各25例完成2年追踪观察,失访率16.7%.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差别(性别:25% vs 40%,χ2=3.57,P=0.61;年龄(31.6±9.3)岁vs (33.8±10.8)岁,t=0.79,P=0.42.研究对象初诊时均无血管炎.药物治疗2年过程中,PTU组6/25例(24%)和MMI组5/25例(20%)患者发生小血管炎(24% vs 20%,χ2=0.17,P=0.70),其中PTU组4/6(66.7%)例与MMI组0/5(0%)例ANCA阳性(66.7%vs 0%,χ2=2.75,P=0.06).结论 在内科药物治疗过程中,丙基硫氧嘧啶(PTU)可以诱发ANCA及ANCA相关血管炎,而他巴唑(MMI)可能诱发与ANCA无关血管炎.  相似文献   

13.
多站迷你面试(MMI)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医学院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形式发展出来的一种招生面试模式.文章通过对MMI的研究和介绍,旨在为我国医学面试及能力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药物主要是丙基硫氧嘧啶(PTU)、甲巯咪唑(MMI),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MI和PTU在甲亢治疗中的地位已有改变,MMI已升为一线治疗药物。笔者对目前MMI在治疗甲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1 MMI抗甲亢的作用机制MMI是硫尿类药物中的一种,是一类含有巯基的小分子物质。主要作用机制是:①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Kangjia Pill(抗甲丸,KJP)on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rat goiter model induced by methimazole(MMI).Methods:Fifty-six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the normal group,MMI model group(MMI),low dose of KJP group(LKJP),and high dose of KJP(HKJP). Except the normal group(20 rats),the other groups(12 rats in each)were given 0.04%(w/v)MMI through the drinking water until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One week later,the rats in the LKJP and HKJP group...  相似文献   

16.
他巴唑与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他巴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治疗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Graves病患者6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他巴唑(MMI)治疗组和丙基硫氧嘧啶(PTU)治疗组各30例,随访12周,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好转,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的主要的不良反应均为皮疹、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变化,其中MMI组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PTU组;两组发生肝功能受损的例数相同.结论:MMI和PTU在Graves病的治疗中均是有效的,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MMI引起的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较PTU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对呼吸及呼吸时相的影响。并了解其作用机制。分别暴露家兔延髓腹面侧和背面侧,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记录一侧膈神经放电作为呼吸指标,观察机械损毁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对呼吸的影响。结果:(1)动物在自主呼吸时(n=8),轻触压延髓腹侧表面舌下神经根部,家兔呼吸立即停止;(2)自主呼吸下,从延髓腹面侧机械损毁双侧mNRF,家兔(n=6)自主呼吸和膈神经放电在2min内同时停止,并不可恢复;(3)从延髓背面侧机械损毁双侧mNRF,家兔(n=22)自主呼吸仍存在,但呼吸频率显著变慢,TI和TE延长,但以TE的延长极为显著,对上述各损毁点做组织学检查,其均在mNRF内,结果提示;mRNA与呼吸节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它可能是呼吸节律发生器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8.
在72只乌拉坦麻醉,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制动和人工呼吸的家兔上,用局部给药的方法,观察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延髓腹侧面加压区(VSMp)可使血压呈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的明显增高,这种作用主要是由局部的α_1受体介导的,似乎与α_2、β受体无关。在 VSMp 预先给予纳络酮,可显著增强 TRH 的升压效应。预先在延髓腹侧面减压区(VSMd)给予酚妥拉明,可使 TRH 在同侧 VSMp 的升压效应显著增强。预先在一侧孤束核区微量注射甘氨酸,可显著增强 TRH 在同侧 VSMp 的升压效应。  相似文献   

19.
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是维持外周血管紧张性的最后公路,该神经元的紧张性活动是维持静息状态动脉血压的关键性因素。尽管100多年前人们已经提出这种紧张性活动起源于延髓,但实验研究进展缓慢。1974年,Guertzenstein的研究表明损伤腹侧延髓可引起动脉血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甲硫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甲硫咪唑治疗组(MMI组)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组(PTU组)各1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安全性和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MMI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22.2%、11.1%、5.6%、16.7%,均显著高于PTU组(依次分别为5.6%、0、0、5.6%)(P<0.05);MMI组引起的ALT、ALP、TBIL、和DBIL异常发生率为5.6%、0、0、0,均低于PTU组(11.1%、5.6%、5.6%、5.6%),MMI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PTU组(27.8%)(P<0.05).结论:在甲亢的治疗过程中,不同药物有不同的副作用,MMI易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及皮疹等,而PTU易引发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