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穴位植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颈性眩晕是其最为常见的症状,为临床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采用穴位植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08例,男66例,女42例;年龄23~71岁,平均44.5岁;病程2d~12年。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即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中华外科杂志,1984,22(12):719]。诊断依据:①曾有卒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对患有心…  相似文献   

2.
针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 ,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为其最常见的类型 ,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笔者对 1999年 3月至2 0 0 1年 12月间所收治的 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以 2 :1的比例分别采用针刺加牵引 (治疗组 )与单纯牵引 (对照组 )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0例中 ,男 39例 ,女 5 1例 ;年龄 2 5岁~ 75岁 ,平均 37岁 ;病程 1天~ 4年 ,平均 1.5年。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参照潘之清标准 [1 ] ,其中有颈项疼痛 74例 ,上肢放射痛、麻木 90例 ,肩胛区疼痛 5 0例 ,棘突旁压痛 88例 ,椎间孔挤压…  相似文献   

3.
陈树燕 《颈腰痛杂志》2002,23(3):195-195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但单纯运用牵引治疗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理想。我科用牵引加电脑中频电疗仪综合治疗颈椎病 87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CT、X线片检查确诊 ,同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牵引并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组 (综合组 ) 87例 ,男 47例 ,女 40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 5 3岁 ;病程 1~2 0年 ;神经根型 36例 ,混合型 2 3例 ,椎动脉型 2 8例。单纯牵引组 5 6例 ,男 31例 ,女 2 5例 ;年龄 49~ 70岁 ,平均 5 9.5岁 ;病程 1~ 15年 ;神经根…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以中老年人较多见。笔者近年来采用颈椎牵引配合经气导平疗法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5例 ,男 12 0例 ,女 12 5例 ,年龄 2 3~ 76岁 ,平均 49.5岁 ,病程 2~ 15 d,神经根型 16 8例 ,椎动脉型 77例。对照组患者 2 2 0例 ,男 10 7例 ,女 113例 ,神经根型 12 1例椎动脉型99例。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牡丹江产ZQ- 4型颈椎牵引器作颈椎牵引 ,病人取正坐位根据年龄、性别、体质情况选择牵引重量 ,一般从 6 kg开始 ,首次 2 0 min,若无不适感 ,以后每次 30 m in。重量视病情逐渐增至 8~ 14kg,…  相似文献   

5.
个人卫生在颈椎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附16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荣峰 《颈腰痛杂志》2003,24(6):381-38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不仅在骨科 ,而且在神经科、普通内科、中医科、针灸科、理疗科均十分多见 ,已成为当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在某些职业发病率可高达 90 %以上。我科自 1994年 8月 - 2 0 0 2年 7月共收治 16 5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诊断标准 [1 ]。男86例 ,女 79例 ;年龄 2 1~ 6 8岁 ,2 1~ 2 9岁 8例 ,30~ 39岁 5 7例 ,4 0~ 4 9岁 4 5例 ,5 0~ 5 9岁 4 1例 ,6 0~ 6 8岁 2 4例 ;病程≤ 1年 5 4例 ,>1年 111例 ;其中颈型2 6例 ,神经根型 38例 ,椎动脉型 6 7例 ,…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遵来  王雷 《颈腰痛杂志》2003,24(5):316-317
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 )是颈椎病专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笔者自 1999年以来采用整脊寻隙复位法为主 ,配合中西药结合等综合治疗 CSA2 80例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 1992年 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确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疗效标准”。本组 2 80例 ,男 12 0例 ,女16 0例 ,年龄 14~ 70岁 ,病程 1天~ 30余年 ,所有病例均摄 X线片 ,且临床表现主要有 1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90例 ,2椎间隙变窄 6 5例 ,其中多以 C5- 6多见 ,3椎体缘或钩椎关…  相似文献   

7.
益气化瘀利水方结合手法和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惠清 《颈腰痛杂志》2000,21(4):331-332
施杞教授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 ,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方治疗颈椎病 ,得到广泛赞誉。为评价其疗效并推广应用 ,我们用该方结合手法和牵引为治疗组 ,西比灵为对照组 ,对 42 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伴头痛和眩晕症状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患者情况 :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 42 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参考潘之清主编《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组 ,其中治疗组 30 0例 ,对照组 12 0例 ,治疗组中男 12 3例 ,女 177例 ,年龄 2 6~ 6 5岁 (平均 44 .3岁 ) ,病程2月~ 18年 (平均 2 .8年 ) ;对照组中男性 45例 ,女性 …  相似文献   

8.
针灸加水针治疗颈源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强 《颈腰痛杂志》2001,22(3):259-260
颈源性眩晕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笔者自 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 ,采用本法治疗该病。收效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119例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 ,男 72 ,女 47例 ;年龄29~ 77岁 ,平均 44岁 ;病程 1天~ 14年。按辨证分型其中 ,肝阳上亢 18例 ,痰湿 14例 ,气血亏虚型 36例 ,肝肾不足型5 1例。对照组 12 3例全收集住院病人 ,其中男 6 8例 ,女 5 5例 ;年龄 2 6~ 75岁 ,平均 43岁 ;病程 3天~ 13年。诊断标准、参考 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制《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1)眩晕 ,具有阵发性 ,体位…  相似文献   

9.
王德瑜 《中国骨伤》2007,20(5):352-353
2001年2月-2005年8月,笔者采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男44例,女40例;年龄28~62岁,平均45·3岁;病程7 d~10年;有明显外伤史者18例,长期低头工作者42例,其他2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9~61岁,平均47·5岁;病程8 d~10年,平均2·5年。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8~62岁,平均45·9岁;病程7 d~9年,平均2·1年。两组间性别(2χ=0·20,P>0·05)、年龄(t=0·42,P>0·05)、病程(t=0·51,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  相似文献   

10.
综合疗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奎 《颈腰痛杂志》2001,22(4):327-328
自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6月 ,笔者应用中频电、牵引及按摩三种疗法综合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 2 46例 ,并与同期单纯应用按摩疗法治疗的 182例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42 8例均符合颈椎病 (非脊髓型 )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1)观察组 2 46例 ,男 135例 ,女 111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44岁 ;病程 8个月~ 16年 ;从事体力劳动者 78例 ,从事脑力劳动者 16 8例 ;按临床病理分型标准 ,属颈型 97例 ,神经根型 93例 ,椎动脉型 37例 ,混合型 19例。 X线检查 :生理弧度变直 195例 ,椎体节段反弓 2 0例 ,…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