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庞洲  查赣  许尔凤 《北方药学》2013,(7):100-101
目的:探析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寻找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及表现,在临床应用中注意观察,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来我科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7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减慢速度滴入阿奇霉素,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速度滴入阿奇霉素。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通过观察,治疗组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局部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反应以及其他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临床使用阿奇霉素需要注意用量及滴入速度,以保证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所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有20例出现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消化系统反应次之,其他依次为泌尿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和运动系统反应。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监测,严格控制药物浓度,降低滴注速度,尽量改为口服,可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朱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42-243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作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上报的50例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归类与统计学分析。结果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可累及人体各个系统,其中以占42.0%的变态反应最为常见;ADR可产生在用药后的各个时期,用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结论应重视阿奇霉素的合理使用,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15元环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组织分布广、抗菌活性强、半衰期长等优点,并有良好的抗菌后效应。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随着阿奇霉素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对该院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98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92例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4例(26.09%)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过敏反应(41.67%),其次为消化系统(20.83%)、泌尿系统(12.50%)与循环系统反应(12.50%),最后为血液系统(8.33%)与运动系统反应(4.17%)。结论 医师应当严格掌握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适应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尽可能的选择口服用药,以预防不良反应出现,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到某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疾病治疗的6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减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以标准速度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高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高于其他年龄层次;不良反应类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通过合理控制阿奇霉素的滴注速度,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170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雪根 《抗感染药学》2009,6(3):209-21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判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静脉给药大于口服给药,以女性居多占56.47%(96/170),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占43.53%(74/17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42.35%(72/170);其他还有静脉炎占5.89%(10/170)、心血管系统损害占2.94%(5/170)、神经系统损害占2.94%(5/170)等。结论:合理使用阿奇霉素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时荣同 《安徽医药》2012,16(7):1043-1044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提示临床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并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该院临床医师、药师及护士所上报的34例乳酸阿奇霉素AD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乳酸阿奇霉素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此外还可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均应及时给予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未遗留后遗症。ADR报告人职务依次是:医师(85.5%),药师(10.5%),护士(4.0%)。结论加强ADR检测及相关知识宣传是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关键,也是医院质量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上合理使用该药能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曹冰 《中国药业》2012,21(24):83-8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方法查找最新相关文献,并结合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果120例患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比较严重和少见的是损害循环系统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120例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中胃肠道反应76例,过敏反应44例。结论应重视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严格监测用药效果,控制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滴注速度,尽量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为临床有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报的50例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使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成年女性居多,为27例,占54%;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44例,占8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2例,占64%)。结论:医师、护士、患者应三方协作,加强用药观察与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泼尼松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于泼尼松引起的不良反应30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泼尼松引起的ADR主要表现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5%)、肌肉骨骼系统损害(12.5%)、胃肠系统损害(12.5%)、代谢和营养障碍(10.42%)呼吸系统损害(6.25%)等。结论临床治疗上,应重视泼尼松引起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我院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镜  冯文涛  向阳 《中国药业》2009,18(16):58-59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67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ADR患者中,女性ADR发生率是男性的1.58倍;中老年患者(≥50岁)发生ADR的几率更大(64.18%);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1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92.54%);I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4.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2.39%)。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陈海云 《中国药物警戒》2013,(11):676-678,682
目的对淮安市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淮安市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474例的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中老年患者最多;顺铂、紫杉醇、奥沙利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居前3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血液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4.
153例丹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丹参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预防或避免该类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资料,查阅l993~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医药期刊,对有关丹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丹参所致的ADR报道共153例,女性较多;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全身损害和变态反应为主,占总例数的58.8%。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当重视丹参的不良反应,了解发生规律,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从而使临床用药更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上报的47例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用药途径、所用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致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41~60岁;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事件最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不良反应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消化系统占19.44%,皮肤及附件占18.52%,心血管系统占15.74%和中枢神经系统占13.89%,各脏器不良反应均有报道,合并用药更易发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防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189例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筛选有效ADR报告表,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胺碘酮给药方式、剂量对胺碘酮所致ADR严重程度的影响,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ADR的临床表现,同时分析对ADR的处理情况和预后转归。结果共收集ADR报告189例,其中男性116例,平均年龄(67±15)岁;女性73例,平均年龄(60±15)岁。原患疾病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174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肿瘤4例,外科疾病2例,其他5例。给药方式包括负荷给药37例,无负荷给药152例。严重不良反应共30例,肝损害最多,占74.19%,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和血压下降,分别占6.45%,尖端扭转型室速、肾功能不全、心悸、神经系统损害分别占3.23%。对A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减量、停用、积极临床治疗。共对183例进行随访(6例未能随访),其中67例治愈,106例好转,7例有后遗症,3例死亡(原有疾病死亡)。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严重ADR比例为15.87%, ADR的发生与性别(P=0.061,〉0.05)、年龄(P=0.140,〉0.05)、剂量(P=0.857,〉0.05)、有无使用负荷剂量(P=0.572,〉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胺碘酮在临床应用中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但其ADR多样,但经及早对症处理,均获得良好转归,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临床医生对药品ADR的重视,注意个体化应用,严密监测ADR情况,减少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4750例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及对结核病患者的危害程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某时间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抗结核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肝胆系统,多发生在用药后50天以内,预后较好。结论为保障结核病治疗的有效进行,临床医生要熟悉抗结核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尽可能有效地减少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1956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戈  孙骏 《中国药物警戒》2009,6(4):231-235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品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2003年12月至2008年2月收集的1956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中老年人最多;奥沙利铂、顺铂、紫杉醇所致不良反应/事件居前三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的系统一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371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