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术中肿瘤动脉直接插管技术,为部分中、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由于部分导管在体外留置,给病人带一了诸多不便。七十年代初,Blackshear首先设计并研制了皮下植入式输注泵,继而用于临床。随后国内也开展了对药泵的研究,我院于1990年9月~1992年9月使用西安生产的“KL—Ⅱ型皮下植入式抗癌药泵”治疗中、晚期部症病人30例,初步观察较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47.2岁(32~68岁)。其中原发性肝瘤27例,胰体部癌、胃癌及转移性肝癌各1例,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导  相似文献   

3.
皮下植入式输注装置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1年2月至1992年3月共皮下植入输注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化疗肝癌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PLC)7例,继发性肝癌(SLC)1例.根治性手术同时植输注装置6例,术后经装置输注化疗药物有明显预防复发的作用.非根治性手术皮下植输注装置2例,术后经化疗观察症状改善、瘤体缩小、延长了寿命.皮下植装置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肝癌和预防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皮下植入式输注装置在肝癌化疗中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从1991年2月至1992年3月共皮下植入输注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化疗肝癌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PLC)7例,继发性肝癌(SLC)1例。根治性手术同叶植输注装置6例,术后经装置输注化疗药物有明显预防发的作用。非根治性手术皮下植输注装置2例,术后经化疗观察症状改善,瘤体缩小,延长了寿命,皮下植装置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肝癌和预防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晚期肝癌是外科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特别对不能切除的肝癌,虽然治疗手段较多,但疗效仍差,预后不良。我院自1996年2月至1997年4月共行经皮下埋藏给药装置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29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9例均为原发性肝癌,男27例,女2例。年龄26~65岁,平均46.1岁。肿瘤直径7~10cm15例,11~15cm10例,16~20cm4例。肿瘤位于右肝19例,左肝4例,左右肝5例,尾叶1例。伴有门脉癌栓6例,肺转移3例,腹水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临床分期:H期20例,Ⅲ期9例。病理检查25例,均为原发性肝癌,C…  相似文献   

6.
7.
四肢恶性肿瘤的皮下埋置式给药装置动脉化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皮下埋置式装置动脉化疗法对四肢恶性骨肿瘤术前化疗的效果,为保肢术及肿瘤切除术创造条件。方法选择26例经病理证实、具有保肢条件的四肢恶性骨肿瘤进行术前皮下埋置药泵动脉插管化疗,所用药物为顺铂、阿霉素。结果 用药后26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肿块缩小3-6cm,平均4cm。关节活动功能改善。化疗后X线、CT表现可见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肿块阴影缩小,肿瘤骨密度增加。病理观察:镜下见肿瘤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亦有一定数量的肿瘤组织存在。坏死的肿瘤细胞核扭曲变形及空泡性变,核仁消失。偶见残余的肿瘤细胞。获访25例,随访时间1-37个月,平均18个月,肺转移死亡3例,占全组的12%。局部复发2例,占8%。结论 皮下埋置药泵动脉插管化疗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有良好效果,为肿瘤切除及保肢手术创造了条件,提高保肢成功率和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腹壁下动脉置入全植式给药装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植式给药装置经腹壁下动脉置入鲜见临床报道,本文就我科近年应用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皮下植入动脉给药装置加微泵导向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24~63岁。强调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基础上,应用此法,临床观察除2例死于并发症外,余8例生存,最长已半年。认为这种方法可将抗癌药大量、直接、反复地长期作用于癌灶,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病人反应轻微活动自由,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新法。  相似文献   

10.
11.
晚期癌症患者常伴顽固疼痛,口服或静脉注射大剂量止痛剂可带来明显的副作用。神经药理学证明人脑及脊髓的特定区域存在大量阿片受体(opiate receptor)。1977年Wang首先报道经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0.5—1.0mg使8例癌性疼痛患者镇痛时间持续8—30小时。进一步研究表明硬膜外腔注射止痛剂亦可得到同样镇痛效果。利用埋植式给药装置(implantable  相似文献   

12.
以微电脑泵颈外动脉给药途径,四药联合应用对36例舌癌患者行术前诱导化疗。以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作为有效指标,近期有效率为75%。其中低分化和中分化鳞癌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85.7%,较高分化鳞癌(70.8%)要高。原发灶T2和T3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9%,明显高于T4(36.4%)。用微电脑泵灌注给药具有准确、安全、操作简单的优点。本法作为术前的诱导化疗,对于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1987年4月至1988年4月用植入式微波辐射治癌机,将肝癌组织固化后切除,或单纯固化,共治疗27例中、晚期肝癌,临床上收到了较好效果。其中存活6~12个月10例,1~6个月13例。死亡4例,均为极晚期肝癌。本文认为对原发性肝癌(PHC)最好采用植入式微波治疗,本方法安全可靠,改变了传统切肝,阻断肝门的切肝方法,明显缩短了切肝时间。对肝断面的血管和胆管应进行缝扎,否则易形成胆瘘或出血,即使肝癌不能切除,经MW辐射固化治疗也可取得症状改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阿霉素每周给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海鹰  管忠震 《癌症》2001,20(12):1420-1420
目的:评价阿霉素每周给药或每3周给药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阿霉素15-20mg/m^2每周1次或50mg/m^2每3周1次静脉推注,同时加其他抗癌药联合化疗。结果:共316例患者接受了2个疗程以上联合化疗,其中113例接受阿霉素每周化疗,203例接受阿霉素每3周化疗。阿霉素每周化疗的有效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71%,非小细胞肺癌44%,小细胞肺癌80%,乳腺癌54%,胃癌30%,软组织肉瘤33%,原发性肝癌15%,阿霉素每3周化疗的有效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76%,非小细胞肺癌40%,小细胞肺癌83%,乳腺癌47%,胃癌27%,软组织肉瘤29%,原发性肝癌14%,阿霉素每周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脱发,其发生率与阿霉素每3周化疗较为接近,阿霉素每周化疗病人的心电图改变比每周化疗的病人少见,结论:阿霉素每周化疗的疗效与阿霉素每3周化疗相似,阿霉素每周给药的不良反应病人容易耐受, 心脏毒性较轻。  相似文献   

15.
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李彩霞王庆良1981年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Implantableportcathetersystem,PCS)在美国问世,用于肿瘤治疗,扩大了治疗范围。近年来李彦豪、罗鹏飞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此项工作[1]。常用...  相似文献   

16.
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应用植入式药泵25例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不能切除。术中同时应用植入式药泵化疗栓塞的作用。方法 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癌在术中同时置入肝动脉植入式药泵并给予化疗栓塞,使用药物FUDR DDP EADM 碘化油,观察存活率。结果 5年存活率8%、3年存活率56%、2年存活率24%、1年存活率12%。结论 对于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不能切除采用植入式药泵化疗栓塞,具有明显提高存活率,使用植入式药泵操作简单,疗效显,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不能切除,术中同时应用植入式药泵化疗栓塞的作用。方法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癌在术中同时置入肝动脉植入式药泵并给予化疗栓塞。使用药物FUDR+DDP+EADM+碘化油,观察存活率。结果5年存活率8%、3年存活率56%、2年存活率24%、1年存活率12%。结论对于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不能切除者采用植入式药泵化疗栓塞,具有明显提高存活率。使用植入式药泵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皮下植入式输注器治疗转移性肝癌12例。治疗后3例肝脏肿块明显缩小,达部份缓解,已存活9、12、18个月。6例肿块虽无缩小,但病情明显改善,术后已存活6~12个月。2例因不能耐受化疗,仅作互~2次治疗,存活6、8个月。1例因恐惧而未化疗,4个月后出现黄疸、肝脏巨大肿块、腰背痛,接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该法化疗有操作简便、减少疼痛及并发症、肿瘤部位药物浓度高、行动自由、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特点,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在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皮下植入式输注顺治疗转移性肝癌12例。治疗后3例肝脏肿块明显缩小,达部份缓解,已存活9、12、18个月。6例肿块虽无缩小,但病毒明显改善,术后已存活6 ̄12个月,2例因不能而受化疗,仅作1 ̄2次治疗,存活6、8个月,该法化疗有操作简单,疼痛及并发症,肿瘤部位药物浓度高,行动自由,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特点,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在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