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霞  王著明  温守俭 《吉林医学》2009,30(7):614-615
目的:对四种水提醇沉法纯化丹参水提取物中丹参总酚酸的工艺进行比较。方法:以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转移率及在固形物中的含量作为指标,比较不同醇沉浓度、醇沉次数及醇沉前后不同pH值对用水提醇沉法纯化丹参总酚酸工艺的影响。结果:四种水提醇沉法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转移率均在85%以上,丹参素在固形物中的含量分别为1.9%、1.2%、1.4%和1.6%;原儿茶醛在固形物中的含量分别为0.12%、0.06%、0.07%和0.10%。结论:四种水提醇沉法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转移率都比较高,醇沉前pH值调为2.0,二次醇沉工艺条件最佳。  相似文献   

2.
云南丹参酚酸类成分水醇法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儿茶醛等水溶性总酚酸的紫外吸收度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不同水提醇沉工艺对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影响,对水提醇沉法制备滇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65%,75%,85%醇沉,水溶性总酚酸损失均小于30%,并且水溶性总酚酸含量随醇沉浓度的增加略呈递增趋势。用酸水来处理药材并没有提高水溶性酚酸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丹参提取分离工艺除杂效果差,乙醇消耗多,能耗大,且能引起丹酚酸类成分的损失。2009年笔者根据丹参总酚酸类物质弱酸性及强极性的性质进行了吸附树脂筛选,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综合考察,结果显示,AB-8为富集纯化丹参总酚酸的最佳树脂,且优选了AB-8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丹参总酚酸的最佳条件,开发了适合丹参总酚酸的高效制备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丹参醇沉过程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回收率的预测模型。 方法 采集15批丹参醇沉正常生产的操作参数,测定浓缩液和醇沉液中的5种有效成分,计算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的回收率。采用将醇沉操作参数和浓缩液有效成分的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Stepwise MLR回收率预测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变量的重要性。 结果 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的回收率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5。 结论 建立的丹参醇沉过程中有效成分回收率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醇沉过程,提高丹参醇沉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5.
丹参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活血化瘀作用脂溶性有效组分的指标成分,丹酚酸B为水溶性有效组分的指标成分,考察不同的提取、纯化方式,并优选出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丹参中脂溶性的总丹参酮有效组分采用乙醇渗漉法提取,最佳工艺为6倍量的乙醇以5mL·min-1·Kg-1的速度渗漉提取;水沉法纯化,最佳条件为20倍生药材量的水进行沉淀.丹参中水溶性的总酚酸有效组分采用水提法,对丹参渗漉醇提后的药渣进行水提取,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大孔树脂纯化,最佳条件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0.5g生药/mL样品以1mL·min-1的流速吸附,最大上样体积为60mL,再以10倍药材量,流速1mL·min-1的30%乙醇洗脱.结论:优选最佳工艺得到的丹参活血化瘀有效部位中总丹参酮和总酚酸含量均较高,且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滴注液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丹参滴注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乙腈0.5%冰醋酸系统梯度洗脱程序,考察在加热、醇、酸碱等条件下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丹酚酸B减少,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增加。结论?在高温和酸碱条件下,丹酚酸B被降解为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   相似文献   

7.
大孔树脂富集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利用大孔树脂富集丹参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工艺方法.方法 以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之和为指标,HPLC检测分离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树脂种类、上样溶液浓度、pH值、上样量、洗脱剂浓度、用量和流速等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按1.1g/mL(生药量/树脂量)的上样量配制浓度为1g/mL的上样溶液,调其pH值为3,上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采用去离子水以0.5 mL/min的流速,洗脱5倍体积(BV),然后再用6 BV的40%乙醇洗脱,流速为0.5 mL/min,所得精制品中总酚酸含量为85%,转移率高达70%.结论 采用D101树脂可以改进分离纯化工艺,去除杂质,提高粗提物中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丹参为唇型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许多制剂的原料。其中的酚酸类成分是水溶性主要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溶纤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是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该类化合物主要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丹酚酸A,B,C、迷迭香酸等[2~4]。以往的精制主要采用水提醇沉法,总酚酸的量低;也有报道用大孔树脂分离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5],但只是用原儿茶醛和丹参素为指标,缺乏对总成分和分离条件的系统研究。本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滇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丹酚酸B的含量和提取物出膏率为指标,采用以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法,对滇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滇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的最优提取工艺为8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此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滇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丹参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总酚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优选丹参总酚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丹参饮片中丹参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3次,0.5h/次。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丹参总酚酸(TSA)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TSA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pH值、体外释放等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脂质体外观光滑圆整,分散性好,包封率为72.0%,粒径为(145.3±58.7) nm,pH为4.07,体外24 h累计释放46.8%,释放动力学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制备的TSA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小、良好的缓释作用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中主要成分丹酚酸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中的丹酚酸B及丹参总酚酸的含量,并测定其崩解时限和片重差异。结果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平均崩解时限为23.5s,且片重差异符合规定;丹酚酸B在41.04—205.2μg·mL^-1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0.55%;原儿茶醛在41.36~248.16μg·mL^-1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6.67%,RSD为1.54%。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其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
As one of the main water-soluble composites of Radix Salviae,salvianolic acid B is a phenolic acid ingredient of the Chinese drug,which is rich content in the herb and has strong pharmaceutical activity. It is used to treat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antagonize hepatic/renal fibrosis,prevent cancer, and promote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In the researches of its acting mechanisms,rather deepened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its application on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but that for others are rather few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酚酸 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 HPL C,色谱柱 :Hypersil ODS柱 (4.6mm× 2 0 0 mm ,10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1∶ 2 .6 5 ,甲酸调 p H值至 2 .5 ) ,流速 :0 .9m L /m in,检测波长 :2 85 nm ,以桂皮酸作为内标物。结果 方法回收率在 98.9%~ 10 6 .9% ,提取回收率大于 83% ,日内、日间精密度均低于8.4 %。结论 该法可作为丹参酚酸 A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高脂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AGEs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联合作用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通过hochest 33258染色,观察不同浓度丹酚酸B(10-4、2×10^-4mol/L)作用不同时间(12、24、36、48、72h),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丹酚酸B能够明显抑制AGEs诱导高脂内皮细胞凋亡,并有一定剂量效应性和时间效应性。结论:提示丹酚酸B对防治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冠心丹参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 HPLC法,YWG-C 18色谱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6.7:63.3,其中甲醇:乙腈=3:1,甲酸:水=1:29,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 丹酚酸B浓度在0.1~0.9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加样回收率为102.60%,RSD=1.19%(n=5).结论 本实验提取丹酚酸B处理方法简单,测定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冠心丹参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何吉洪  杨海洋  龙江 《重庆医学》2015,(33):4611-4614
目的:探讨丹酚酸 B 对体外血脑屏障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 C6细胞非接触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给药组。利用无糖 Earle′s 液代替培养液在93% N2、2% O2和5% CO2条件下孵育2 h 模拟缺糖缺氧环境。辣根过氧化物酶通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变化情况。结果给药组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通透性明显低于实验组(P <0.05);免疫荧光和超微结构图片显示正常的紧密连接连续和致密,而实验组紧密连结中断和疏松,给药组介于二者之间。结论丹酚酸 B 能直接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引起的血脑屏破坏和降低通透性,为丹酚酸 B 对血脑屏障的保护机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采用UPLC同时测定乐脉颗粒中主要成分没食子酸、丹参素、原儿茶醛、绿原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色谱系统,色谱柱为BEH C18柱(50 mm×2.1 mm,1.7 μm);以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97%~73% A;12~13 min,73%~5% A;体积流量为0.4 mL/min;检测波长:芍药苷为230 nm,没食子酸、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为280 nm,绿原酸、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为324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400 nm。结果 本方法可在12.5 min内完成一次色谱分析,11种成分的色谱峰均有良好的分离度,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0%,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回收率97.2%~102.7%,RSD 0.50%~1.42%。结论 本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乐脉颗粒中11种主要成分,可较全面地控制乐脉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STZ联合高脂饲养ApoE-/-小鼠主动脉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ApoE-/-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STZ联合高脂饲养12周后,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组;②洛伐他汀组;③丹酚酸B高剂量组;④丹酚酸B中剂量组。药物连续灌胃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以及二者比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以后者更为显著,二者比值失调;丹酚酸B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同时Bax蛋白表达降低,二者比值恢复。结论:丹酚酸B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以及下调Bax蛋白表达,并恢复二者比值,可能是丹酚酸B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