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不同品种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丹参酚酸B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品种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方法测定丹参酚酸B含量.结果 标准曲线方程y=981230 x-342049(r=0.999 0),表明丹参酚酸B在11.96~29.9 mg·mL-1线性良好,日内精密度小于1%,日间精密度小于2%,重现性试验RSD%为1.95%(n=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测得不同品种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分别为:红参3.92%(RSD=0.49%,n=3),一窝团5.52%(RSD=0.49%,n=3),系参7.64%(RSD=0.49%,n=3).结论 RP-HPLC方法测定丹参酚酸B含量简便可靠,可做为微量样本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不同品种丹参中丹参酚酸B含量差异较大,系参含量最高,比红参高了近2倍,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对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总酚酸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成分的量。结果纯化工艺确定为60%、80%乙醇醇沉两次,相应乙醇体积分数洗涤沉淀;醋酸乙酯和10%碳酸钠溶液交替萃取。结论水提醇沉和醋酸乙酯萃取法适合于丹参总酚酸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丹参醇沉过程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回收率的预测模型。 方法 采集15批丹参醇沉正常生产的操作参数,测定浓缩液和醇沉液中的5种有效成分,计算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的回收率。采用将醇沉操作参数和浓缩液有效成分的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Stepwise MLR回收率预测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变量的重要性。 结果 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酚酸D的回收率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5。 结论 建立的丹参醇沉过程中有效成分回收率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醇沉过程,提高丹参醇沉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丹参酚酸B是中药丹参主要的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对丹参酚酸B的药理药效、提取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丹参酚酸B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中主要成分丹酚酸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中的丹酚酸B及丹参总酚酸的含量,并测定其崩解时限和片重差异。结果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平均崩解时限为23.5s,且片重差异符合规定;丹酚酸B在41.04—205.2μg·mL^-1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0.55%;原儿茶醛在41.36~248.16μg·mL^-1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进样量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6.67%,RSD为1.54%。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其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
丹参酚酸B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1]、改善血液流变性[2]等多种药理活性。其化学组成是二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原紫草酸缩合而成的四聚咖啡酸类化合物。丹参酚酸B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实验中发现水溶液中的丹参酚酸B在低质量浓度(<0.1mg/mL)下室温过夜损失接近30%,其分解产物为丹参素、原儿茶醛等。大多数丹参制剂均采用丹参酚酸B的分解产物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作为主要有效成分或质量检测指标,但丹参酚酸B分解过程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制剂质量的均一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目…  相似文献   

7.
丹参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总酚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优选丹参总酚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丹参饮片中丹参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3次,0.5h/次。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丹参饮片的外观性状与丹酚酸B含量的相关性研究,探讨丹参饮片的质地、直径、颜色与丹酚酸B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埋沙法测定丹参饮片的密度,考察丹参饮片的质地,游标卡尺测定丹参饮片的直径,直观法观察丹参饮片颜色,高效液相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饮片直径大、质地致密、棕红色系,其丹酚酸B含量颜色较高;直径小、质地疏松、灰褐色系,其丹酚酸B含量较低。结论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含量与其直径、质地呈正相关,与颜色的色系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浓缩、精制及干燥对复方丹参提取液中水溶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出最佳的以丹参为君药的复方中药水提取液的浓缩、精制及干燥工艺及其条件,以使丹参水溶性酚酸尽可能少地被破坏,且其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宜于大生产。方法:以丹参中丹酚酸为筛选指标,对其精制、浓缩及干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以90℃减压沈缩,2500r/min、30min离心精制,进口温度为140℃喷雾干燥为最佳的浓缩、精制及干燥条件。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水溶性酚酸得以最大限度地被保留。  相似文献   

10.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丹参药材中丹参酚酸B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丹参酚酸B.方法 应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水为两相溶剂系统,主机转速800r/min,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大于95%.结果 从1 g丹参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了35 mg丹参酚酸B.结论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方法分离丹参中水溶性成份丹参酚酸B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张昀  刘路  李钦 《医学教育探索》2007,(8):1193-1194
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多具有酚酸性结构,主要由丹参素,丹酚酸A、B、C、D、E等含酚羟基的化合物构成,其中丹酚酸B的量最高,为3个分子丹参素与1个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是丹参发挥疗效作用的主要物质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总丹酚酸(totalsalvianolic acid)、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和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1]。本实验针对丹酚酸B对热的不稳定性,本实验比较了水提法、超声提取法和闪式破碎提取法处理丹参样品,为进一步优化丹酚酸B的提取条件提供参考。1仪器与试剂日本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KQ—300VDE超声提取器(昆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酚酸B的含量.方法 以丹参酚酸B为对照品,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酮-甲醇-甲酸(2:3:4:0.5:2)为展开剂,层析分离得到丹参酚酸B,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87nm,潮定丹参酚酸B的含量.结果 丹参酚酸B在6.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P=0.9997.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薄层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酚酸B的含量,方法可靠、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丹参酚酸B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温度对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加速试验法测定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结果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降解的速率常数的对数(lgk)对温度的倒数1/T的关系为:Y=8.425×10^9X+157403.9,r=0.9905,t1/2=222天。结论 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在不同温度下稳定性有很大的差别。提示在实际储存过程中,丹参饮片必须注意温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水溶液中丹参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为丹参酚酸B的生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HPLC法检测溶液中丹参酚酸B的含量变化考察丹参酚酸B溶液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丹参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丹参酚酸B在溶液质量浓度为1mg/mL、pH=2、温度为20℃和保存时间为1d时最稳定。结论为保持溶液中丹参酚酸B稳定性,应尽可能做到低溶液pH值、高丹参酚酸B质量浓度、低温,并且要尽量缩短溶液状态的存放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丹参水溶性部分丹酚酸的进展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丹参的水溶性部分主要是丹酚酸类,其中有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紫草酸等,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中含量较高的丹酚酸B被证明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肝纤维化等多种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中丹酚酸B对丹参素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别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以及丹参注射液外加丹酚酸B,血浆药动学研究中另外增加了丹参素组及丹参素外加丹酚酸B组,用LC/MS法测定血浆和心、肝、肾、肺等各组织以及尿液中丹参素的浓度。结果: 在丹参注射液中外加丹酚酸B能显著增加丹参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暴露程度,而在丹参素中外加丹酚酸B对丹参素的药动学行为却无显著影响,与丹参注射液组相比,大鼠给予丹参注射液外加丹酚酸B单体后,丹参素在肾脏的分布下降,在尿中排泄的减少,这可能是引起血浆药动学变化的原因之一。结论: 丹参注射液复杂体系存在的情况下,丹酚酸B对丹参素药动学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提示中药复杂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与中药复杂体系整体性存在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丹参原药材及其提取液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差异较大,每种丹参提取后其丹酚酸B含量下降明显。结论产地及提取方法对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不同组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C、TG、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FFA、SOD、MDA的含量或活性改变,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FFA、MDA的含量,降低血清ALT、AST的活性,增加肝组织SOD活性,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且总体疗效以丹参总酚酸为佳。结论:丹参总酮和总酚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滴注液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丹参滴注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乙腈0.5%冰醋酸系统梯度洗脱程序,考察在加热、醇、酸碱等条件下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丹酚酸B减少,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增加。结论?在高温和酸碱条件下,丹酚酸B被降解为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滇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丹酚酸B的含量和提取物出膏率为指标,采用以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法,对滇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滇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的最优提取工艺为8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此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滇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