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川芎天麻汤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旷场实验观察实验药物对小鼠运动时间、路程和中央区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 川芎天麻汤3、12、24、36 g/kg均能使小鼠在旷场中的静止时间增加,运动路程减少。[结论] 不同剂量的川芎天麻汤对小鼠中枢神经均有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0例,西药用联合化疗和椎管内给药(阿糖胞苷40毫克或甲氨喋呤5毫克加地塞米松5~10毫克椎管注射),每周2~3次。中药治疗分四型:(1)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型,方用杞菊地黄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2)脾失健运、痰浊中阻型,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肾阴亏虚、肝风内动型,方用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加减;(4)热毒炽盛、邪入心包型,方用清瘟败毒饮合羚羊钩藤汤加减。治疗结果:完全缓解6例,死于中枢神经白血病3例,自动出院1例。生存期75~665天。  相似文献   

3.
中药天麻(Gastrodia elata Bl.)隶属于兰科天麻属,用药部位是植物块茎,主要含有天麻素、天麻普元、香草醇、天麻多糖等化学成分,其中天麻素的含量是评价天麻质量的主要指标。本文主要对天麻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天麻的应用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天麻濒临灭绝,而人工栽培天麻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产量下降。综述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及其退化机制,从天麻种质、繁殖技术、播种方式,尤其是蜜环菌的优选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天麻退化的防治技术体系,为天麻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有效可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天麻真伪辨     
赵轩 《开卷有益》2013,(5):40-41
天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干燥块茎。天麻生长于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谷林地,单一直立,宛如箭杆,一株只长一枚天麻者,叫独麻;一株长一窝天麻者,叫窝麻。药谚云:"赤箭钻天,有风不动能定风,无风自动可驱风。"因此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独摇、神草。天麻是一种长于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之药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元素分光光度法测定天麻中锌含量。结果表明:天麻中锌含量与其栽培过程中施锌量呈正相关关系。提示施用微量元素锌栽培天麻是可行的。药效试验表明:施锌培育的天麻不但具有天麻原有的药理效应,而且在降压、免疫、抗炎等方面增加了新的药理作用,表明天麻增锌具有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麻注射液及天麻甙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是我国传统中药,本草纲目记载“治瘫痪不随。语多恍惚。善惊失态。风虚眩晕头痛”。我们曾报道天麻水提取物对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天麻甙索(Gastrodin)是天麻中含量较多的成分之一,在我所自制的天麻注射液中约含0.45~0.5%。在寻找天麻有效成分时我们对天麻注射液和天麻甙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是兰科植物的块茎。我国劳动人民用天麻防病治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益气、养肝、定惊、止晕、去风湿、强筋骨等功效,是治疗风湿腰膝痛、四肢痉挛、眩晕头痛、小儿惊痫等病的常用中药。陕西省是天麻产区之一,巴山、秦岭山区都有分布,群众有采挖天麻的传统习惯和丰富经验,发展天麻生产的条件很好。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9.
天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属兰科植物,从天麻中可提炼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是天麻素。天麻具有十分珍贵的药用价值,因此其临床应用较广。本文就天麻的化学成分、药理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贵州天麻野生与栽培品种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SR)分子标记鉴定贵州天麻4个居群的野生和栽培品种.方法:合成8对SSR引物用于天麻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结果:除引物对16外均能很好地区分野生天麻、无性繁殖天麻及有性繁殖天麻,其中有性繁殖天麻均扩增出2条带,为杂合子;野生天麻及无性繁殖天麻只扩增出1条带,为纯合子.结论:天麻的自交及杂交是形成纯合与杂合的原因.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区分纯合子及杂合子,从而使其能够在分子水平鉴定野生和栽培天麻.  相似文献   

11.
天麻注射液,去天麻甙部分和天麻甙药理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作者观察到天麻注射液能提高心肌对~86的摄取、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并能提高小鼠的抗缺氧能力;而天麻甙则无以上作用。天麻甙在天麻注射液中含量高达0.45~0.5%,且国内许多药厂在生产合成天麻甙并在临床广为应用。为进一步弄清天麻甙的作用,本实验比较观察天麻注射液、去天麻甙部分和天麻甙的部分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麻丸中天麻的显微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定天麻在天麻丸中的显微定量标准。方法 :用显微定量法 ,以天麻的木化厚壁细胞为显微特征物 ,对天麻丸中的天麻进行测定。结果 :天麻含量与每mg特征数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 y =6 2 35x 1 80× 10 -3 (γ =0 9999,a =0 0 5 )。结论 :显微定量法测定天麻丸中天麻的含量是可行的 ,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天麻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结合实验室多年来天麻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了天麻质量控制及活性成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天麻对照品的匮乏是制约其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的瓶颈问题:应加强天麻系列对照品的规模化制备步伐,为多指标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药效学评价及体内过程研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LC-MS指导的新化合物分离结合天麻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可能是天麻活性成分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天麻营繁茎被蜜环菌侵染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u JT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3(2):150-153,I002,I003
目的 研究天麻营繁茎被蜜环菌侵染后细胞结构的变化,及天麻整个生长期的营养来源。方法 作天麻营繁茎连续纵切片结合横切片观察;在天麻生长期切断其与菌材连接的蜜环菌素,测量生麻生长情况。结果 密环菌索侵入天麻营繁茎后,分成多个分枝的菌丝通道,菌丝突破通道形成菌丝流,向外侵入皮层细胞形成菌丝结,向内直接侵入大型细胞被天麻消化作为营养;切断天麻与菌材连接的密环菌索,新生麻就停止生长。结论 密环菌索侵入天麻营繁茎后,菌丝结、突破菌丝爱道的菌丝流,及大型细胞等三层细胞层呈片状环周包围了整个营繁茎,菌丝通道是天麻整个生长期营养的补给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含量的方法,优选不同产地的天麻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含量,色谱柱为Spursil C18-EP(2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5∶95),检测波长220nm,柱温40℃,流速1mL/min。结果隔水蒸30min、清水煮15min、0.2%矾水煮15min、煮后直接切片是4种较佳的加工工艺,所制得的天麻饮片中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含量依次降低。结论隔水蒸30min所制得的天麻饮片中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含量最高,优于其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块茎,古名赤箭,是传统的平肝息风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及其制剂具有镇痛、镇静、催眠、延缓衰老、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本室前期研究发现天麻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主要成分为以4,4′-二苯酚甲烷、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天麻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又有赤箭、定风草、独摇芝等31个别名[1],兰科植物的干燥块茎。两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述天麻能“主诸风痹,久服益气,轻身长年”,治疗“语多恍惚,善惊失忘”等证。中医临床用于治疗惊风抽搐、风湿痹、头痛、眩晕、胸痹、癫痫等病。天麻还被认为是“治风之神药”。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天麻的栽培、植化、药理等作了系统研究。随着天麻研究的深入,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笔者就最新资料对天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天麻栽培与植化 70年…  相似文献   

18.
天麻治疗眩晕的中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麻治疗眩晕的药理,既可以拓宽天麻的临床应用,又可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结果天麻治疗眩晕,无论寒热虚实之证,男女老少之体,皆可配伍应用。天麻是治疗眩晕的重要药物之一。结论天麻是治疗眩晕的重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天麻自古就被认为是补益药物。《本经》记载天麻“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日华子本草》称天麻“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这些古代文献提示:天麻具有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在内的扶正固本作用。近代的实验药理学多偏重于天麻的镇静抗厥的研究,天麻的扶正作用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天麻多糖的药理作用尚未见诸报道。本文以我院植物化学教研室郑锡文老师提供的天麻多糖作为研究材料,初步观其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0.
贵州名药     
第二讲 天 麻 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赤箭”,至宋《开宝本草》改称天麻,其名沿用至今。 本品为兰科多年生寄生植物天麻castrodiaelata BI.的块茎,经加工干燥入药。古籍记载茎杆、种子均可入药,现使用不多。我省历来属天麻主要产区,以大方、正安、道真为主,其次是瓮安、贵定、赫章、黔西、金沙、纳雍、开阳、惠水、桐梓等县,其它各县均有零星分布。过去天麻均系野生,近年各地开展人工栽培,以道真、大方、赫章、贵阳为多。解放前我省天麻多经四川宜宾外运,解放后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