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l/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3 0 5例ⅠA~ⅡB期宫颈癌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0 ,ⅠB期为 9 8% ,ⅡA期为 18 5 2 % ,ⅡB期为 5 7 14 % ;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8 2 % ,宫颈腺癌为42 2 7% ;宫颈癌高分化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0 ,中分化组为 11 16% ,低分化组为 40 62 % ;宫颈间质浸润深度 <1/ 2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1 2 3 % ,≥ 1/ 2组为2 1 88% ;宫颈癌糜烂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17 0 2 % ,外生型为 13 95 % ,内生型为 18 5 2 % ,溃疡型为 41 67% ;宫颈肿瘤≥ 4cm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2 0 0 % ,<4cm者为 12 14 % ;手术前予化疗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7 4% ,未行化疗者为19 5 6% ;手术前行放疗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4 76% ,未行放疗者为 19 5 6%。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类型、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及术前化疗或放疗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直接关系 ,而肿瘤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MRI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宫颈癌患者于术前2周内行盆腔和腹膜后MRI扫描,直接或经新辅助治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病理可疑早期浸润癌患者行冷刀锥切术,将术前MRI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评价术前MRI的诊断价值。结果人组的72例患者病理类型包括: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2例(2.8%),鳞癌61例(84.7%),腺癌6例(8.3%),腺鳞癌1例(1.4%),小细胞癌2例(2.8%)。IB期以前患者4例,MRI未见明确宫颈肿物。IB1期39例,IR2期17例,ⅡA期11例,ⅡB期1例。MRI诊断淋巴结转移、宫旁扩散、阴道受累、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1%和84.92%,100%和97.01%,37.5%和89.47%,96.15%和80.00%。其中诊断困难的内生型宫颈癌2例,MRI均提示深肌层浸润。结论MR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宫旁受累具有较好诊断价值,为诊断困难的内生型宫颈癌患者选择最适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8月瑞安市塘下人民医院诊治的89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期均为ⅠA2~ⅡA2期,对影响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89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共有53例患者出现宫旁转移,转移率为6.0%(53/8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肿瘤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手术切缘状态、淋巴结转移、累及宫体和累及阴道是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宫旁转移率较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提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三级分站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96例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的Ⅰa2~Ⅱa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在宫颈肿瘤周围黏膜下3、6、9、12点处分别注射99mTc-硫胶体0.5ml,术后将清扫的盆腔淋巴结用闾讲庖墙刑逋馓讲?确定放射活性计数比同侧淋巴结升高5倍者为前哨淋巴结,将切除的盆腔淋巴结连续切片行HE染色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共检出41例患者的83枚转移盆腔淋巴结,其中宫旁和闭孔淋巴结转移65枚,髂内外淋巴结转移17枚,髂总淋巴结转移1枚.22例宫旁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同时伴有髂内淋巴结转移者3例,髂外淋巴结转移者5例,髂内和髂外淋巴结均转移者1例.19例闭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同时伴有髂内淋巴结转移者3例,髂外淋巴结转移者4例.x2检验显示,宫旁和(或)闭孔淋巴结转移与盆腔其他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共检出转移前哨淋巴结81枚,其中宫旁和闭孔前哨淋巴结转移64枚,髂内外前哨淋巴结转移17枚.宫旁和(或)闭孔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患者的1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转移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93.2%)明显高于转移组(65.1%).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三站是可行的,第1站为宫旁和闭孔区域淋巴结,第2站为髂内和髂外淋巴结,第3站为髂总和腹股沟深淋巴结,可根据转移情况合理地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3年 11月~ 1997年 12月 2 36例Ⅰb~Ⅱb期 (FIGO分期 )宫颈癌根治术后证实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生存曲线用Kaplan 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本组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 82 0 % ,中位生存时间 10 0 0月。本组患者的复发和 (或 )转移率为19 5 % ,五年生存率为 16 9% ,中位生存时间为 15 0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Ⅱb ,宫颈肿瘤巨大 ,非鳞癌组织类型 ,低分化 ,深肌层浸润 ,宫旁浸润 ,阴道残端有癌残留 ,脉管有癌栓的患者预后不良 (P <0 0 5 )。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 12个临床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年龄 ,宫颈肿瘤大小 ,组织学类型 ,分化程度 ,宫旁浸润和阴道残端癌残留是影响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P <0 0 5 )。结论 :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较好 ,但宫颈肿瘤巨大 ,非鳞癌类型 ,低分化 ,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不良 ,也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以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宫颈癌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率为54.8%(23/42),而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均为阴性表达;肿瘤直径≥4cm或间质浸润≥1/2的宫颈癌病人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或间质浸润<1/2。有宫旁浸润或盆腔淋巴结转移,VEGF的表达显高于无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结论:VEGF与宫颈癌的局部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Feng SY  Zhang YN  Liu JG 《癌症》2005,24(10):1261-1266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综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的报道鲜见。本文综合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对205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行广泛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4%(50/2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有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临床分期、宫颈管及宫颈阴道部浸润深度、宫旁韧带侵犯;SCC-Ag超过4μg/L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4.2倍(P<0.001,OR=4.212)。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和宫颈管肌层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最主要的高危因素。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闭孔及闭孔窝区(48.0%);60.0%转移病例存在多组淋巴结转移,并出现跳跃式转移现象。淋巴结转移与宫颈深肌层侵犯、宫旁浸润之间关系密切,72.0%的淋巴结转移者同时存宫颈深肌层浸润,90.9%的宫旁韧带浸润者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补充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较未作放疗者高(89.1%vs45.5%,P=0.012)。结论: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宫颈阴道部深肌层浸润、宫旁韧带受侵,特别是临床分期晚、宫颈管深肌层浸润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提高。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高的病例,应行标准的宫颈癌根治术,以保证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及足够的宫旁切除范围。对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补充放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情况、肿瘤宫旁浸润情况及患者术前化疗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00例宫颈癌患者,3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占11.7%.临床分期为Ⅱ期的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Ⅰ期的3.283倍;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4 cm的2.332倍;浸润深度≥1/2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1/2的1.823倍;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739倍;宫旁浸润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672倍.结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三原发癌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1999年1月因阴道不规则流血3月,入我院诊治,查体见宫颈口一菜花状肿物,约3cm×2cm,触血,阴道后穹隆受侵,宫旁无受侵,病理活检报告为宫颈高分化鳞癌,诊断宫颈高分化鳞癌(Ⅱ a期),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高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7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32例(18.60%)发生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68.8%(22/32例);其次为髂外淋巴结转移为34.4%(11/32例),髂内淋巴结转移为25.0%(8/32例),宫旁淋巴结转移21.9%(7/32例),髂总淋巴结转移15.6%(5/32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1/2者发生率为87.5%(28/32),<1/2者为12.5%(4/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P>0.05).接受新辅助化疗者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0.6%(13/32),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者为59.4%(19/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盆腹腔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在行根治性治疗时,对外观未见明显异常的卵巢行保留移位术,无需常规做卵巢楔形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以手术日期为准)750例卵巢楔形切除的宫颈鳞癌的临床资料,并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及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750例Ⅰa- 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中卵巢转移3例,转移率0.40%;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显示:组织分级(P<0.05)、肌层浸润(P<0.05)、宫体受侵(P<0.05)、宫旁受侵(P<0.05)及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与卵巢转移相关。结论:临床Ⅰ-Ⅱa 期宫颈鳞癌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时,对术前影像学、术中肉眼所见卵巢无明显异常者可直接行卵巢移位术,无需行卵巢楔形切除是可行的;Ⅱb期患者保留卵巢存在一定风险,需仔细评估卵巢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CD44v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宫鳞癌,32例宫颈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CD44v6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无关;无论宫颈腺癌或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灶大小无关(P>0.05)。结论:CD44v6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判断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ⅠA ~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02例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盆腔淋巴结总阳性率为16.8%(34/202)。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治疗前血SCC-Ag水平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其中,治疗前血SCC-Ag水平(P=0.002)、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33)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SCC-Ag的最佳预测值为3.05ng/ml。[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治疗前血SCC-Ag水平是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ⅠA~ⅡA期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44例ⅠA~ⅡA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骨桥蛋白水平。结果 (1) 44例ⅠA~ⅡA期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73%(32/44),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3.33%(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骨桥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患者年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ⅠA、ⅠB期与ⅡA期,在小于或等于1个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大于1个淋巴结转移之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桥蛋白在宫颈癌中呈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检测宫颈癌组织骨桥蛋白表达可为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Ⅰ B1~ⅡA2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06 12-2013-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284例Ⅰ 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在284例患者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82例,转移率为28.9%.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5.3%(15/28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8/284).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1,P=0.001.髂总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1.2%.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OR=2.6,P=0.01)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OR=9.3,P<0.01)均为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其独立高危因素,而且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若术后病理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补充放化疗时,建议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同时建议其靶区勾画的范围上界达到腹主动脉旁.  相似文献   

19.
影响FIGO Ⅰb期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樱  梁立治  彭小萍  魏梅  沈扬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7):1008-1011
目的:探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FIGO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74例经我院治疗的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总5年无瘤生存率为79.4%,复发率为16.7%。肿瘤〉4cm者(60例)和≤4cm(114例)者中分别有75.0%和28.1%接受过术前放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肿瘤≤4cm/无术前放疗、肿瘤≤4cm/有术前放疗、肿瘤〉4cm/无术前放疗和肿瘤〉4cm/有术前放疗各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5%、85.2%、69.3%和77.1%,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和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与5年无瘤生存率(P〈0.05)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4)和宫旁切缘阳性(P=0.040)。高危组(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或宫旁切缘阳性)中肿瘤≤4cm和〉4cm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57.4%vs44.7%,P=0.575)和复发率(7/18vs6/14,P=0.821)无显著差异。低危组(无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或宫旁切缘阳性)中,肿瘤≤4cm和〉4cm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86.5%vs82.9%,P〉0.05)与复发率(9/95vs7/47,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FIGOⅠ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旁切缘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不能为预后预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8.76%(119/6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术前放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年龄≤35岁,临床分期晚,肿瘤浸润≥1/2,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差均为宫颈癌淋巴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