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凶险,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预后较差,病死率20%~30%。3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有局部并发症(坏死、囊肿、脓肿等)或合并其他脏器(肺、肾、脑、心等)并发症,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10%-15%。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国外近期报道可达到40%。1894年Koae首先提出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采取手术治疗,但疗效不佳。1938年Nordmaun提出对AP应用内科治疗,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45例SAP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治愈43例,2例死亡。病死率4.4%。结论:SAP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采用非手术,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暴发性胰腺炎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成绩非常显著,总存活率上升至85%左右,但其中一类SAP发病非常迅猛,早期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按照以往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来处理收效较差,病死率高达30%~60%。近年多数学者称此SAP为暴发性胰腺炎(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FAP)。  相似文献   

5.
1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急性胰腺炎是症状较轻且为自限性的疾病,而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需要进ICU监护治疗。SAP的死亡率为30%-50%,平均住院天数〉30d。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腹部外科的严重急腹症之一,区域动脉灌注(RAI)是一种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本院2003年7月至2005年4月对21例SAP患采用RAI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亦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为临床危重病症之一,死亡率平均为17%~20%。由于SAP是一个多因素、累及多环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采取多种积极稳妥的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尝试从多个环节参与本病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2005年采用手术治疗26例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138例,其中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1~78岁,平均48.5岁。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死亡9例(占34.6%),治愈15例(占57.7%),转为胰腺假性囊肿2例(占7.7%)。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并发症高,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治疗,清除坏死组织。若治疗不当,病死率极高。2004年5月我院覆盖式引流治疗救治了一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eute panereatitis,SAP)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10%~15%[1],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复杂,处理相当棘手。根据圈内外文献报道其死亡率约为18%~40%[2]。2003年5月~2006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部分栓塞后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方法对10例采用本手术方案的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手段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0例脾部分栓塞后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良好的护理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炎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多重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2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和12例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P<0.05),门静脉、脾静脉流速流量明显增加,呈高动力状态.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5),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若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联合运用可缓解门脉系循环高动力状态、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首次提出两步法脾动脉栓塞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其中5例合并间断黑便,分两次行介入脾脏栓塞。第一次,经脾动脉用PVA颗粒栓塞脾脏约60%~70%;间隔4~6周,再用PVA栓塞全部脾脏,并以弹簧钢圈栓塞脾动脉远端及近端。术后CT平扫及增强评价栓塞效果,临床随访患者情况。结果9例均成功行2次介入栓塞,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CT复查见脾脏85%~100%梗死,曲张静脉减少或消失。随访20~35个月,患者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两步法栓塞脾脏可作为胰腺炎导致的胰源性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患者反应较轻并无严重并发症,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CDF)评价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双重介入方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VH)的效果。方法从临床确诊为肝硬化PVH患者中筛选已行GCVE的12例患者行TIPSS治疗,应用CDF于手术前后分别检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肝静脉、脾静脉和分流道(术后支撑管)管径、血流及肝、脾和腹水等情况,将手术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显著改善P〈0.01,管径明显缩小P〈0.05,门脉压力降低,急性出血停止,分流道通畅;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8个月发生狭窄;前者12个月发生阻塞,后者经再次分流道扩张后恢复。结论双重介入方法可明显提高肝硬化PVH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栓塞术前后对 12 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观察。结果: 脾动脉栓塞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 (P< 0.01)。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P< 0.05), 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01)。栓塞前后脾静脉流速与门静脉主干流速比值及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流量比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从而证实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后, 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是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部分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 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 ,在治疗前后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对门静脉 ,脾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做定量分析和对比。结果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 4周的门静脉、脾静脉和脾动脉的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1) ,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 .0 1) ,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有重要影响 ,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 ,此对相关症状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术对原发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设置排除标准,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行单纯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术26例(肝癌切除组);行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脾动脉结扎术22例(脾动脉结扎组),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两年内肝癌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基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两年肿瘤复发率(61.5%)明显高于脾动脉结扎组(13.6%)、单纯肝癌切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4.6%)显著高于脾动脉结扎组(9.1%),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1.5%)略高于脾动脉结扎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9.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性肝癌,不增加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且降低肿瘤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患者长期能否获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更大量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者和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血常规主要检验指标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例ITP患者和22例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对比变化。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两组患者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脾动脉栓塞术后可见脾实质内梗塞坏死灶的回声。34例脾动脉栓塞术后血小板数量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脾实质的二维超声图像变化,准确分析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脾静脉回流量减少与梗塞面积呈正相关。可对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进行有效地评估。  相似文献   

19.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splenism who i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is a challenge for anesthesia providers. We report a case that wa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in which preoperative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improved the hematologic parameters. A 32-year-old woman was scheduled for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for multiple fibroids and menorrhagia with pancytopenia. She also had diagnos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with cirrhotic changes,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grade IV Manageesophageal varices with hepatosplenomegaly. In view of pancytopenia, splenic artery partial embolization was done preoperatively. Her hematologic parameters improved, and she underwent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intrathecal morphine analgesia, uneventfully.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with associated hypersplenism and pancytopenia who are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can be optimized with preoperative 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护理。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平均年龄51.7岁,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惠者,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和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门静脉压力平均降低3.76mmHg,随访2~6个月无1例再出血,脾亢症状明显改善。食道钡餐见2例曲张静脉消失,7例病人由Ⅲ度静脉曲张变成Ⅱ度曲张,3例无变化。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止痛、止血、止吐、镇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输液抗炎,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