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安全与防护问题,还需广大医护人员积极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它包括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等20多种疾病,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HBV、HCV和AIDS.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9300万,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出现猛增趋势.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自身防护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感染科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对策,保护感染科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方法:探讨感染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含有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的保护措施,及时培训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熟练的应用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安全。结果:对感染科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教育后,明显地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结论:要减少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就需要针对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关注感染科医护人员这个易感群体,重视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正>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因为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因素等原因产生职业暴露,由此提出一些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性损伤,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系统,将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1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危险因素1.1物理因素1.1.1高温伤害:医护人员每天与高温高压的蒸汽接触,很容易发生烫伤。常见于高压灭菌后,开门取物品时皮肤接触消毒车引起烫伤, 相似文献
5.
基层社区由于接诊人数多、人员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等特点,社区医护人员面临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培训与教育,强化安全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疾病,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在为临床工作中,因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等原因产业职业暴露,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性损伤,控制医院感染。因此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系统,将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环境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而许多是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护理人员可因职业暴露,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受到感染。如何加强手术室护士在职业行为中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其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过程的实地观察和我院职业暴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9.
分析医院后勤人员暴露的危险因素,指出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对不同岗位的各类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提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加强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后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作为省会一家传染病医院,2011年成功进行了351例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手术,其中携带有HBV病毒172例、HCV病毒18例、HIV病毒131例、梅毒30例.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流行趋势相当严峻,呈逐年上升趋势,做为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节奏快、劳动强度大、工作的特殊性,直接接触病人开放性的伤口、血液、体液、手术配合中传递锐利器械、缝针、刀、剪等极易造成意外损伤,因此手术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当务之急应加强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的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霞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4)
口腔科门诊护士长期暴露在致病菌、尖锐器械、高温、高压、高腐蚀及嗓音等危险因素当中,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防护措施,才能保障医院的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2.
贾秋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0):146-146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淋病、梅毒、艾滋病及发病趋势也在增加。因此,传染科病房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危险性相应增加。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助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5名进行监测与随访,分析暴露源病种、暴露类型、暴露发生场合。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占首位,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暴露发生场合主要为手术时。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准确监测,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防护流程,是避免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诊疗助产过程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职于医院肝胆外科的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引起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较高,42例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次数为73次,大致分为污染器械致伤33次和皮肤黏膜暴露40次;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时间、职称和独立值班是引起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引起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积极调查并制定管理对策对提高护士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薛秀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91-92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微态平衡失调时,入侵机体引起感染。特别是对住院病人,其机体抵抗力低,更易感染。医务人员通过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和定期对病区进行空气消毒,完全可以避免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与病人接触做好隔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1一般措施 相似文献
16.
简介职业暴露的概念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感染的危险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及社会心理性危险因素。探讨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和防护措施:避免针刺伤、锐器伤、防止血源性传播,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减少暴力发生的诱因。增强防护意识,加强教育,提出防范措施,掌握预防缓解及技术,提高自我防护职业安全,预防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在治疗、检查、护理、助产等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到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有被感染的危险。本人对我科护士的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我院妇产科26名在职在岗护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查找职业暴露危险环节,探讨职业暴露防控措施及管理对策,为医务人员实施正确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自调查之日起1个月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伤暴露发生率为6.56%,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喷溅暴露发生率为6.01%;发生锐器伤暴露物品种类主要是注射器针头损伤,发生率为36.59%;发生锐器伤暴露危险环节依次为处理医疗废物损伤(29.27%)、掰安瓿损伤(24.39%)、配液损伤(14.63%)、穿刺损伤(9.76%)、缝合损伤(9.76%)、接触锐器损伤(7.32%)、回套注射器损伤(4.88%)。结论规范诊疗操作,加强职业暴露教育培训及职业防护考核力度,提高职业暴露上报及处理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呼吸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危险性,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现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2013年全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抽血注射时不戴手套、针头处理不当、洗手不规范、掰安瓿用力不当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即强化职业风险培训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安全操作的依从性,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职业暴露后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健全护士健康档案以及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等,重在预防,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