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喘停袋泡颗粒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咳喘停袋泡颗粒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咳喘停袋泡颗粒,对照组服强的松;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及症状、体征、肺功能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体疗效及症状、体征、肺功能及影像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咳喘停袋泡颗粒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咳喘停袋泡颗粒治疗热哮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咳喘停袋泡颗粒,疗程均为14 d。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7%,对照组为86.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FEV1、IgE、EO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Ig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咳喘停袋泡颗粒治疗热哮型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疗效,并有降低血清IgE水平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咳喘停袋泡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郁肺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咳喘停袋泡颗粒.观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及肺通气功能变化情况.结果:2组症状、体征及肺通气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停袋泡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郁肺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靳宝兰  单丽珠  陈娴 《中草药》2004,35(7):795-79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情复杂,险恶多变,是主要死亡因素之一。因此,探索提高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方法很有必要。笔者自2000年以来,应用稳心颗粒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律失常,并与同期单纯西医治疗组对比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咳喘丸配合中药组静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8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氧疗,抗生素、解痉平喘,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给予口服抗咳喘丸,同时静点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注射液、重症给予抗生素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58.14%(P<0.01).治疗后的分析:动脉氧分压(PaCO2)及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O2)下降,肺功能中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增加,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抗咳喘丸配合中药组静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具有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提高临床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每次急性发作都会促使病情进展 ,加重心肺功能损害 ,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 ,有效地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降低病死率乃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近几年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 5 0例患者均系在我科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其中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 3 8~ 79岁 ,平均 5 8岁 ,病程 3~ 4 0年。全部病例均按 1 97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定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均属痰热郁…  相似文献   

7.
丹参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线,治疗组45例采用常规疗法加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2例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舌质紫暗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亦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丹参注射液参改善肺心病生发作期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将 6 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 32例。治疗组在西医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75 % ,对照组为 75 % ,2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中西医组40例患者和单纯 西医治疗组40例患者均以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及纠正呼吸衰竭为基础治疗,中西医组加用保肺汤治疗。结果: 中西医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降低全血黏度、血 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心 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90%),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清金培土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金培土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83.33%;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宣肺平喘中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用宣肺平喘中药。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宣肺平喘中药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加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可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用复金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84例确诊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2例,西药组42例。[结果]两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2.9%,对照组有效率<71.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较单用西药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自 1996年 10月~ 1999年 7月 ,笔者采用参附注射液加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56例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56例 ,男 38例 ,女 18例 ;年龄52~ 81岁 ,平均 6 3.1岁。对照组 5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4 8~ 79岁 ,平均 6 1.6岁。 2组病人 (病程 5~2 5a,平均 15a) ,均符合 1977年全国第 2次肺心病专业委员会诊断标准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具可比性。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常规治疗中 ,加用黄芪注射液 2 0 m L、参附注射液 6 0 m L于5%葡萄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2例,控制感染效果满意,并与西药治疗组3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①本组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诊断标准;②本组病例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肺功能及X线片诊断,均属急性发作期;③原有心、脑、肝肾痼疾患者,不作选择。12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共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30~40岁1例,41~50岁9例,51~60岁17例,61~70岁20例…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是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 1999- 12~ 2 0 0 0 - 12期间的住院病人随机抽样 6 0例 ,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6 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均符合 199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1 ] 。治疗组 30例 ,男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84岁 ,平均 56岁 ;病程 8~ 50年 ,平均 2 9年 ;轻型 4例 ,中型 5例 ,重型 2 1例。对照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4 0~ 79岁 ,平均 59 5岁 ;病程 5~ 50年 ,平均 2 7 5年 ;轻型 5例 ,中型 5例 ,重型2 0例。中医辨证分为…  相似文献   

18.
刘娟 《北京中医》2001,20(4):23-2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加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可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用复金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中医药研究》1998,14(5):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