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晓明  林梅梅 《中国针灸》2000,20(9):563-564
介绍从分经归纳病症、分部归纳症病(包括近部病症、远部病症、特殊病理)来记忆腧穴主治病症的方法,认为该法既体现了同一经腧穴主治的共性,又突出了各腧穴主治的特性,规律性强。并以手太阴肺经经穴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2.
姚玉芳 《中国针灸》2000,20(10):631-632
目的:从不同角度对腧穴的科学记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总结出腧穴的6种记忆方法:歌诀吟主能法、部位联想法、体表点划法、穴义分析法、故事引入法和综合归纳法。结果:根据腧穴归经、定位、主治等特点,指导学生按上述方法加经记忆,能够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上述记忆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腧穴定位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俊 《中医教育》2005,24(4):50-51
腧穴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腧穴的定位尤为重要,腧穴位置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学生在学中必须重点掌握,但在教学中发现这部分记诵内容多,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腧穴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施治的作用点.因此,腧穴定位的操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每个单元均要求在人体上点穴,加强学生对实体位置的记忆,为将来上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古籍中有大量对腧穴配伍的记载,但多数记载为配伍规律形式的概括,而无法揭示腧穴配伍规律的本质。腧穴因其所在部位、所属经脉不同而有其不同的功效主治,而腧穴配伍,无论是按照腧穴部位配伍或者所属经脉配伍,均是以所选穴位的功效主治为前提的;辨证论治中,辨证取穴是在治疗本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证候或者体质施以穴位的加减,无法完全遵循腧穴配伍以腧穴特异性为前提这一规律,是腧穴配伍的延展部分。  相似文献   

6.
经络腧穴学是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学采取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学习驱动.其中,腧穴定位的学习和训练,成为课程学习中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腧穴定位考核优秀的学生角度出发,分析了腧穴定位的学习难点,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复习解剖基础知识、加强理论知识记忆、结合实操练习,能有效促...  相似文献   

7.
《腧穴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定位问题。本文就在教学示教与指导学生点穴操作中遇到的定位疑点,归纳为5点:①关于定位描述中的方位问题;②关于穴位与穴位连线的问题;③关于骨度分寸中存在的问题;④ 关于特殊形体特殊定位问题;⑤关于其它一些未描述清楚的定位问题。文中就此5方面进行了分析答疑,旨在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8.
腧穴教学谈     
腧穴教学内容繁杂,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通行教材中腧穴的基本内容确非易事,但若能找到腧穴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其规律去组织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笔者多年来在教学中的部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教学中遇到的学生提问进行整理,寻找答案和查阅资料后发现,存在一些知识点描述不清的情况,需要编者、医者、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去解惑,及编入教材,让学生真正地有教材可依。  相似文献   

10.
姜劲峰  余芝  徐斌  王玲玲 《中医杂志》2012,53(20):1714-1716
腧穴以敏化态反映机体的病理变化.腧穴敏化反映机体功能变化具有普遍性、特异性和动态性,腧穴敏化动态过程包涵病理的信息量变内容.探讨腧穴敏化态的科学内涵对于腧穴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对穴"是指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如内关与外关,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等。"相对穴"定位、取穴简便;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两穴(透刺),操作方便;阴阳相配在调整阴阳方面相得益彰。应用"相对穴"治疗心脏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山西中医》2009,25(7):35-36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并设西药治疗32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针刺安神穴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巍 《天津中医药》2005,22(3):213-214
[目的]证实针刺安神穴位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临床对60例确诊病人进行观察,对比针刺前后脑血管血流阻力、血管弹性。[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后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结论]针刺安神穴位可双向调节颅内外血管血流平衡,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脐内环针刺治疗对失眠症的焦虑、抑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心理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为评定标准,并以西药安定片治疗为对照组,观察针刺脐内环针刺治疗对失眠症心理量表的影响。结果:1脐内环针与安定片两组有相当的改善原发性失眠HAMILTON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的临床评分疗效;2二者有相当的改善原发性失眠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的作用;3在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总评分比较上,虽然治疗前、治疗后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脐内环针刺组不及安定片组。结论:壮医脐内环针刺有较肯定的改善失眠症患者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评分的作用,但在睡眠质量指数上不及安定片的稳定作用,提示临床上也宜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以脐内环为基础的失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脉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小肠电图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相对特异性关系。方法: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小肠电图,比较胃、小肠电图频率、振幅变化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养老、曲池穴能使胃、小肠电振幅上升。针刺足三里、养老、通里、内关等穴位能分别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针刺足三里、养老、阴陵泉等穴能同时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促进二者协调运动。表现出与健康人胃相关的有曲池、太冲、外关、足三里、阴陵泉、养老;表现出与健康人小肠相关的有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其中阴陵泉、养老与胃、肠两脏都有关系。结论: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性关系,其效应规律可概括为"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但在穴位选取上表现出多样性,而穴位的选取与针灸疗效密切相关。因此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基础的实验研究概况加以总结,以期为研究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特异性效应提供实验资料,为临床针灸取穴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安眠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安眠针",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1.82%,对照组有效率7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安眠针"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20-423
目的 :总结近15年来针灸治疗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0~2015年有关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配穴以及归经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并对其中规律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共涉及14条经脉以及1个奇穴,每条经脉的选穴比例以大肠经最高,其次为任脉、脾经、膀胱经;涉及主穴35个,配穴20个,主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配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足三里、合谷、曲池、大椎、三阴交,主配穴总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结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阴脾经为最常选用经络,曲池穴与血海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临床一般遵循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及使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及热淋清治疗慢性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在常规服用热淋清的基础上采用耳针联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80例常规服用热淋清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中段尿培养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月,中段尿培养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值2组均有升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及热淋清治疗慢性细菌性膀胱炎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流泪症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的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针灸治疗流泪症的条文,建立数据库,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结果针灸治疗流泪症涉及10条经脉,34个穴位,使用总频次227次,应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胃经,选用穴位4个;应用穴位居第2、3位的分别是膀胱经和胆经,其次为督脉、小肠经、三焦经、肺经、脾经、大肠经。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是睛明、承泣、头临泣、头维、腕骨、四白、攒竹。结论流泪症取穴以胃经、膀胱经、胆经为主;穴位以局部取穴为主。邻近和远端取穴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