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德宏  陈莉  张侠  穆书惠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20-2123
目的探讨强化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及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及人体学指标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由专职培训的医护人员对60名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进行两年的运动、膳食、心理等一对一强化干预及随访和健康知识讲座,使其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有效运动量,并保持乐观的心态。结果强化干预后60名MS个体,做到了三餐搭配合理,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盐及蔬菜摄入合理,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体重指数、腰围、血压、TG、LDL、HDL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强化干预有助于MS及高危人群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但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社区及家庭对糖尿病及易患高危人群进行跟踪观察,普及糖尿病知识及健康防治教育,加强饮食、运动量化干预,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并进行降压、调脂、降血糖有效控制。结果干预1a末,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知识的认识,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均较干预前认知水平有极显著性提高(P均<0.01);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社区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TTM)在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且符合IFG诊断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研究团队根据TTM理论,制定综合、分阶段干预措施,一对一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医学营养、糖尿病知识和心理等干预,使其逐步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当的运动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应用TTM方法干预生活方式后,IFG人群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较干预前好转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IFG人群三餐饮食搭配合理例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摄入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食盐、蔬菜摄入的合理例数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G人群每天有效运动时间、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均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TTM干预有助于帮助IFG人群逐步建立和维持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改善代谢指标,从而降低发病危险因素,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并对高危人群进行为期3年的护理干预,开展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评估干预前后居民糖尿病高危因素的知晓率以及相关健康指标。结果:194,万居民中共筛查出糖尿病高危个体465348人。干预后,社区居民糖尿病高危因素知晓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居民多数健康相关指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为单位的高危人群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护理干预,可以延缓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发病进程,并提高高危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临床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红娟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49-1451
目的开发设计适合我国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DM)和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治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方法运用图文式CP对社区DM患者和DM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DM和DM高危人群经CP干预后,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CP干预后得分高于传统方法干预组(P〈0.05),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图文式CP对于社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具有明显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糖尿病患者运动和饮食的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运动和饮食生活方式的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和糖尿病人群的管理.减轻体重,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的控制,建立饮食合理和规律运动的行为,可有效地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后随访综合管理对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教育组,入院当日用“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护能力评估量表”“糖尿病基础知识问卷”进行评估,次日开始对强化教育组进行强化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不同方法的随访干预管理2年,到达研究终点时评价两组病人糖尿病知识、足部防护知识、血糖控制情况、足部溃疡发生率、截肢率的差异。[结果]随访干预1年时和随访2年时两组组内比较糖尿病一般知识和足部防护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干预2年时强化教育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强化教育组糖尿病足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病人强化教育后随访进行综合管理有助于病人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及截肢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及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社区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知己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中实施的效果.方法 应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和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对2006年6月-2010年12月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属6个社区站1 227例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饮食、运动量化管理,纠正不良习惯,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和健康教育.结果 入选对象健康意识提高,建立了平衡膳食的观念,总运动量特别是有效运动量提高,逐步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知己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模式具有科学化、个性化、数字化特点,患者易掌握可执行,监测方便,是社区卫生服务中控制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健康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体检中心1000名检查者,评估其糖尿病的健康风险,筛选出高危糖尿病患者29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5例,应用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家族史、运动状态、生活方式,检测其各项生化、生理指标等,对照组进行基础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干预,研究组按照评估健康风险结果中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摄入膳食能量和运动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6个月摄入膳食能量、有效运动次数、有效运动时间、有效运动量、饮酒未过量、蔬菜水果肉类适宜摄入、生活方式健康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3、6个月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危糖尿病风险人群进行评估健康风险,并按照评估结果进行饮食、运动、健康教育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糖尿病患者运动和饮食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运动和饮食生活方式的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和糖尿病人群的管理,减轻体重,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的控制,建立饮食合理和规律运动的行为,可有效地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0%~95%。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激动剂联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是治疗T2DM的新型降糖药物。本文讨论在给予规范的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干预下,GLP-1激动剂联合SGLT2抑制剂对T2D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强化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逐步减少致病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观察干预前后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总结经验,为少数民族地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本社区的主要特点,组织本社区体检中发现的血脂异常者,自愿报名,参加主题为"膳食平衡、适最运动"一对一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结果 生活方式干预前后各项检查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减少致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规范生活方式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观察.方法 选择无运动禁忌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采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系统”管理软件和“能量监测仪”指导生活方式,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压、每日总摄入量、总运动量及有效运动量等指标,观察治疗6个月,进行前后自身对照评价其疗效.结果 经过6个月的规范化生活方式干预:(1)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BMI、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极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3.82、25.91、19.56、23.37和19.53,P均<0.01);FPG、PPG、HbA1c、CHOL、TG、LDL较干预前有极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12.06、11.82、9.74、6.98、5.79和6.10,P均<0.01),HDL有显著升高(t=2.51,P<0.05).(2)每日总摄入量较干预前明显减少,有效运动量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规范生活方式管理,更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体质量等危险因素,减少其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心脑血管病及肾病的关系。方法 :比较 132例糖尿病 (单纯 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及肾病 )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 Hcy的水平 ,并观察叶酸对其治疗的效果。结果 :单纯 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及糖尿病合并肾病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及糖尿病合并肾病组的血清 Hcy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单纯 2型糖尿病组 (P均 <0 .0 0 1) ;单纯冠心病或单纯脑梗死组血清 Hcy水平均高于单纯 2型糖尿病组 (P均 <0 .0 0 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单纯冠心病及脑梗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应用叶酸治疗 ,高 Hcy水平明显下降 (P<0 .0 0 1)。结论 :高 Hcy是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及肾病的危险因素 ,小剂量叶酸对治疗高 Hcy血症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标准,对上海市松江区某社区≥45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将其中自愿参加干预的162名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强化干预组(n=81)和对照组(n=81),前者接受强化教育和干预;后者只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吸烟率显著降低;强化干预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多下降了0.41mmol/L,且收缩压均值低于对照组;强化干预组的糖尿病转化率较对照组低16%(P<0.05)。结论:应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积极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连獐子岛地区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2007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连獐子岛地区的907例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食物摄入频率和回顾性膳食调查;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清胰岛素等生化及免疫指标. 结果:问卷回收率为95.9%.大连獐子岛地区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分别为11.36%,37.38%,男性及女性上述两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糖尿病的患病居民中,仅有29.13%的人知道自己患病.2型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 < 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和高胆固醇血症与糖调节受损的发生有关;而年龄、文化程度、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BMI和高血压可增加糖尿病的危险性. 结论:大连獐子岛地区2型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较高,而糖尿病的知晓率低,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治,以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病人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 :指导临床护士为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促进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以明确其健康价值、生活方式水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5 4 .2 %的病人有高水平的健康价值 ,6 1.1%的病人生活方式水平好。病人的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8386 ,P <0 .0 0 1)。结论 :提高糖尿病病人对健康的认识及健康价值的水平 ,能促使他们采取有利于糖尿病控制的健康生活方式 ,从而延缓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Metabolic syndrome consists of a cluster of cardiovascular (CV) an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e.g., abdominal obesity, hypertension, elevated level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triglycerides, and low levels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Because the risks for CVD and type 2 DM are highly variable among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t is essential to assess a patient's risks before identifying specific treatment or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h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CVD are smoking, hypertension, elevated levels of tota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ow levels of HDL-C, and older age. In patients at low risk for CV events,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i.e., weight loss and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may be sufficient to control the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o reduce the risk for type 2 DM and CVD. Patients who are at high risk, however, must receive aggressive drug therapy in addition to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he following factors need to be targeted: obesity (particularly abdominal obesity),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and prothrombotic/proinflammatory states. Drugs with various and complementary mechanisms of action, including drugs targeting lipid metabolism, may b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se factors and thereby delaying or preventing CV events and type 2 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