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常由于肩手剧烈疼痛而拒绝训练,导致上肢的残障不可逆转。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影响功能的恢复。近两年来我科提倡偏瘫肩手综合征预防要贯穿于偏瘫治疗的各个时期及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在并发肩-手综合征时,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HS一般发生于卒中后1-4mo,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作者对5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了康复护理,旨在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肿胀消失和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多发于卒中后3个月内.中风后发病率是12.5-61%,是影响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是患侧上肢疼痛及血管运动障碍为主,治疗不当可致皮肤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恢复困难.本文利用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琴  鱼东海 《农垦医学》2007,29(4):281-28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肩-手综合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以预防肩-手综合症的发生.治疗3月后评价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及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论: 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可大大降低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②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均有很大的恢复.③患者家属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果: 早期康复干预可预防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症的发生;尽早综合康复可减轻肩-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30例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临床基础护理与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应用必要的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ADL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偏瘫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更好地恢复患肢功能.提高ADL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在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病侧上肢出现浮肿、疼痛及肩部疼痛,使肩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的疾病.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范畴.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管病及其所并发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造成很高的残疾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笔者所在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以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2.5%~70%。常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的疗效及其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15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塞平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录精神状态,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HS)对患者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腕关节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程度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经治疗28 d后两组比较,HAMD、SD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侧上肢的肩、手、腕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肿胀,重度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由于疼痛不能活动上肢,固定肩关节的肌肉瘫痪,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严重影响卒中后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56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28例,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FMA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偏瘫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提升,并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埋线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埋线治疗,对照组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实验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配合埋线治疗能进一步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缓解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常见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病后1~3个月,发生率为(12%~25%),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影响着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我科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48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SASHS)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14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FMA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SASHS)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常见并发症,早期可出现肩部、腕部、指间关节疼痛以及手腕部肿胀,随着病情恶化,可影响日常生活和手部功能~([1])。气动式手康复装置是一种新型电动康复运动设备,具有"泵"效益,正确运用节律性运动模式,可通过空气压力自动驱使手腕背伸活动,从而改善手指麻痹、痉挛、肿胀等症状,解除肌肉紧张感,更好恢复上肢血液循环,提高患手运动功能,避免上肢"废用"。本研究观察气动式手康复装置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陶文彪 《吉林医学》2012,(10):2060-206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83例SHS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康复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主动-被动运动训练法、冷-温水交替浸泡法及针灸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康复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68%。康复组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段银枝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9-296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消除情况,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水肿、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 VAS、水肿评分下降, FMA、MBI 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药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主要症状、可能诱发因素,与卒中类型、病变部位及病灶大小的关系等临床特征及对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23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的5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506例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和同期接受康复治疗不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50例,比较康复治疗3个月前后Barthel指数和上肢FMA评分的变化,以观察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区别。结果:本组1123例卒中患者中合并肩手综合征506例,发生率为45.06%,其中出血性卒中273例,缺血性卒中233例,男性略多于女性,卒中后5个月内发生肩手综合征占75%,5个月后发生的占25%。主要症状为患侧肩手疼痛445例,肩关节活动受限405例,手及腕部肿胀380例,患肢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改变369例,患侧手指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91例。伴有抑郁、焦虑228例,占45%。可能诱发因素为肩关节半脱位、患侧上肢痉挛和患侧上肢过度牵拉。两组康复治疗前后的Barthal指数和上肢的Fugl-Meyer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HS多发生在脑卒中病后5个月内,1~3个月发病居多。主要症状为患侧肩手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手及腕部肿胀、患肢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改变,常伴有抑郁、焦虑。能够严重阻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 (Shoulder handSyndrome)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 ,可引起皮肤、肌肉萎缩 ,肩手关节挛缩 ,严重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降低患者病后生活质量。目前这一综合征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我院1992— 1998年共收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 12 6例 ,本文对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2 6例中男 72例 ,女 5 4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 (6 2± 9)岁。其中原发于脑梗死 78例 ,脑出血 3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出现的时间最短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