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15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85,自引:1,他引:84  
本期刊登4篇骨介入性治疗的重点文章,前3篇是有关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这一篇是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是较常见的疾病,至今尚无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文可贵之处是作了探索性尝试,并且取得了初步临床疗效,但尚需作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开展动物实验、注入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及其病理基础的比较等研究课题。任何一种疗法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最好能应用CT和(或)MRI作追随  相似文献   

2.
3.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经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溶栓剂、血管扩张剂及骨质生长剂等药物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质修复。股骨头的血管解剖以Trueta[1] 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旋股内动脉为其主要供血动脉 ,它分出上、下支持带动脉 ,其中上支持带动脉又分出上干骺动脉 (分布于股骨头外上 2 / 3)和外侧骨骺动脉 (分布于外侧 1/ 2股骨颈 ) ,下支持带动脉发出下干骺动脉 (分布于内侧 1/2股骨颈 ) ;闭孔动脉通过髋臼支供血圆韧带动脉 ,终端为骨骺内动脉 ,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5.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ANFH患者的5 3髋先常规行股动脉DSA ,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2 0万u、丹参10ml及川芎嗪2 0mg;术后保留导管于动脉内,经导管每日注入同剂量的药物及肝素钠4 5 0 0u ,连用3天后拔管,治疗后复行股动脉DSA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DSA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 <0 .0 5 ) ,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16个月(平均9.5个月)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DSA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所致,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多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病 ,由于病因多元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 ,我们采用多介入放疗法治疗 1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共 19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为 2 1~ 5 8岁。其中 4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5例可能的病因为外伤所致 3例 ,长期激素治疗 5例 ,慢性乙醇中毒者 3例 ,另 4例原因不明 ,临床上表现均有患肢髋关节疼痛 ,不同程度的关节跛行 ,功能受限 ,所有病例经X线片和CT检查确诊。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患侧的闭孔动脉、旋股内、外动脉 ,行D…  相似文献   

8.
骨骼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因和病理股骨头是骨坏死的常见部位,引起坏死的主要原因是缺血。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引起缺血的因素可分为创性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髋关节外伤和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股骨头和股骨颈部的血供分别来自关节囊附近血管和圆韧带血管。关节囊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为旋股内、外侧动脉。由于这些部位的血管都较细小,容易发生损伤,且少有侧支循环,一旦外伤和骨折引起血管断裂、阻塞,便会影响股骨头的营养,使之发生变性坏死。非创伤性因素很多,不少学者认为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酗酒…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病因复杂。临床病程分为4期,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由于突然发生供血动脉断裂所致的缺血;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的最后结果是血管内形成栓塞^[1]。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我院从1998年起开展此顶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the femoral head,ANFH)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支股骨头滋养动脉伴AVM发生在17例ANFH患者的介入治疗,即先行超选择栓塞AVM,然后超选择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等股骨头滋养动脉的主干和主要分支行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评估此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AVM栓塞和介入溶栓术治疗,成功率达100%,经临床3~48个月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优良率100%,血管造影改善率100%,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100%,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伴AVM的ANFH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X线、CT或MRI检查证实的54例患者,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6例,Ⅱ期38例,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有外伤史39例,长期应用激素史9例,原因不明者6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4~5F Cobra导管超选择插入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结果a)本组54例中有52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约占96.3%;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旋股内、外动脉经介入治疗后血管管径增粗,分支增多,显影时间缩短,骨坏死囊变区染色变浅,回流加速。C)介入治疗后54例患者随访3个月一2a,其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3例,在X线、CT或MRI片上显示坏死骨有不同程度吸收,伴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结论本组大多数病例经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CT及MRI片见坏死骨吸收、新骨形成,说明此法对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特点。材料和方法:对46例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征象进行观察并对全部病例的双侧髓关节做测量。结果:影像学特点包括骨骺硬化、变扁、碎裂、囊变和关节半脱位、股骨颈变粗及干骺增宽。测量结果为颈干角(CDAngle)、HE角及臼/头(A/F)比值减小,髋关节内侧间隙(CMS)和身体中轴至股骨头中心的距离(BC—FH)增大。结论:在局部血洪障碍及骨与关节内压力显著升高的基础上发生臼头对合不适应及髋关节受力方向偏移为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的主要生物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措施。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单侧20例,双侧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对患侧的髂内动脉、旋股内动脉及旋股外动脉插管后,经导管灌注前列腺素E1、尿激酶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经导管灌注治疗2次者35例,3次者15例。术后康复治疗生活指导24-36个月,运用CR摄片及螺旋CT扫描及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单侧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介入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24-36个月,经CT扫描及CR摄片复查,病变稳定12例,明显好转8例;双侧患病的30例中,治疗后病变稳定16例,明显好转14例,总有效率100/%,其中稳定56/%(28/50),明显好转44/%(22/50)。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康复指导是确保取得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评估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1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介入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髋关节DCE-MRI检查,获取患者病侧与健侧股骨头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e...  相似文献   

15.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现状。比较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治疗主要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分期,保守治疗适用于Ficat的0期和Ⅰ期,介入治疗适用于Ficat分期的Ⅱ、Ⅲ期,手术疗法适用于Ficat分期的Ⅱ、Ⅲ期及股骨头发生塌陷或已发生继发性、退行性变的阶段。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主要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分期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在各种治疗方法中,介入治疗是目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分期的介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80例病人的影像学各期表现,其中,综合影像分期Ⅰ~Ⅱ期51例,Ⅲ~Ⅳ期29例进入介入治疗。结果:通过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疼痛缓解率Ⅰ~Ⅱ期为94%,Ⅲ~Ⅳ期为62%;关节活动度均有不程度增加;DSA检查相同时相对比,血管增加Ⅰ~Ⅱ期为86%,Ⅲ~Ⅳ期为45%;骨质明显修复增生,Ⅰ~Ⅱ期为51%,Ⅲ~Ⅳ期为10%。结论: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脉冲式加压灌注法治疗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经健侧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术,置入5Fcobra导管于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处,采用脉冲式加压灌注法给药,以期提高药物使用效率;术后随访。3个月后X线、CT摄片观察坏死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6例患者术后1—4周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髋关节的运动范围亦有不同程度恢复;患侧股骨头的囊状骨破坏区变小,囊内有新骨形成,股骨头显示成骨、骨硬化样改变。结论:经导管脉冲式加压灌注法治疗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经临床和血管造影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均接受了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治疗。该介入治疗操作是以Seldinger技术将5Fcobra导管经股动脉超选送至内,外侧旋股动脉后,进行血管造影与溶通治疗,结果 溶通治疗后,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区的血管计数明显增多。伴临床症状改善见于全部病例,其中,22例(79%)的疗效尤为显。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能明显改善股骨头血供状况,它是目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患者,4个Ⅲ期股骨头坏死,通过股骨大转子下方穿刺钻孔,行坏死区病灶清除和纳米人工骨植入术,术后每3月复查X线平片,随访6~11月,2例术后11月CT复查。结果:2例3髋疗效好,11月后骨质修复良好,关节面无进一步塌陷;1例疗效差,因患肢术后早期负重,加重关节面塌陷。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一种优良的骨修复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好,植骨术后要避免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