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碳化物(PFC)以其携氧能力高、粘度低、颗粒微小和化学与代谢惰性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诸如输血、器官移植时的器官保存,心肌缺血时的心肌保护,增强肿瘤放射敏感性和超声、X线或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尤其是Fluosol-DA和全氟溴辛烷—卵磷脂乳剂已通过了大量动物和人体试验。但由于存在毒性反应和稳定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新型PFC乳剂之一为Therox~(TM)(1,2—双—全氟丁基乙烯),  相似文献   

2.
全氟碳化物(PFC)最初作为血液代用品用于治疗急性出血和贫血.国外最新研究结果表明PFC的作用不仅限于携氧,还具有适于各种治疗和应用所特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对其应用的探索主要包括:①作为血液代用品:可减少外科手术中供体输血,达40%~60%,提高手术的成功率.②治疗肺疾患:可治疗小儿和成人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透明膜病和吸入性损伤.③心血管系统的应用:用于冠脉血管成形术;作为心肌麻痹液;移植器官的保存液;用于心肺旁路;治疗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物混合人工器官指的是细胞或少量组织群被包裹在一层半渗透膜中,并植入活体内的治疗装置。这层半渗透膜有免疫保护的作用,它的微孔可以输送有关的小分子物质,如营养物质、电解质、氧以及生物活体分泌的产物,通过活体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系统的作用防止或适当妨碍接触已包裹的材料。多年来,研究人员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曾以溶血空斑试验(简称 PFC)及组织内 cAMP 和 cGMP 含量变化为指标,对中医益气固表方剂玉屏风散及其主药黄芪在机体免疫状态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动态观察。发现该方及单味黄芪对 SRBC 致敏小鼠脾脏 PFC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  相似文献   

5.
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发展及最新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超声微泡造影剂经历了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目前靶向微泡造影剂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方法:超声微泡造影剂可分为普通型和特殊型两类。普通超声造影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为内含空气的气泡,无包膜且尺寸大;第二代内含空气,有膜包被,尺寸小;第三代内含氟碳类气体,有稳定的膜壳。靶向微泡造影剂是一类特殊造影剂,最新研究用于超声-微泡介导的靶向分子成像,如血栓、炎症显影,还可用于溶栓治疗,靶向药物或基因治疗等方面。结果:超声造影剂的稳定性不断提高,靶向微泡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可到达特定靶区,低能超声作用下可提高局部组织显影的分辨率。携带治疗药物或基因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在低频(1MHz)超声作用下产生瞬态空化效应,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因而有效提高了药物或基因的转染率。结论:超声联合靶向微泡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其确切的生物学机制还未清楚,超声治疗参数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生物力学试验多为离体的生物组织试验。由于离体生物组织丧失了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控作用,不能表现出生命活体的组织器官在原位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因而难以提供准确的生物力学参数。随着临床应用、生物  相似文献   

7.
使用过氟化合物(perfluorchemical.PFC)溶液通气(LV),成功地降低了表面张力,比较低的肺液压即可进入肺内,维持气体交换,使早产儿、新生儿及呼吸困难的成年动物释放生物物质。近期临床研究证实,用LV治疗有呼吸困难的早产、新生儿是可能的,因为PFC液能以低压、均匀一致地分布全肺,PFCLV技术在比较低的危险性气压伤维持气体交换时,提供一种有效的诱导麻醉方法,因而设想,PFC LV能作为一种氟烷麻醉载体进行麻醉诱导。动物试验采用7只大鼠作颈动脉及股静脉导管、气管造口术使之麻痹,机械性气体通气处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郁金挥发油对小鼠中毒性肝炎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四氯化碳法制造小鼠中毒性肝炎模型,通过碳粒廓清试验、溶血素测定、脾细胞PFC试验,观察郁金挥发油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模型组经用郁金挥发油注射液治疗后,其溶血素含量和脾细胞PFC均明显降低(P<0.05,<0.01),说明郁金挥发油能调节中毒性肝炎小鼠的体液免疫,具有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泌尿系疾病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和缺失,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组织工程通过对细胞、生物支架和生物相关分子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替代或再生受损组织器官的治疗手段。三维(3D)生物打印技术作为新兴制造技术,能对载有细胞的生物材料精确控制,进一步推动着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3D生物打印技术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讨论了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胰腺炎(SAP)仍是危重监护中的一个难题。研究证实,各种体液介质在SAP引致的多器官衰竭(MOF)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由此构想以连续血液透析滤过(CHDF)治疗SAP从而去除各种致病体液介质。最近又有一项研究观察了CHDF治疗SAP并发器官衰竭的效果。试验选择了23例SAP患者,除常规治疗外还行CHDF,试验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血液过滤器,并使用甲磺酸萘莫司他进行抗凝。其标准血流量为60ml/min,过滤率为3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为观察CHDF对并发器官衰竭SAP患者的疗效,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做了评价。所有患者均住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告了人扁桃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和诱生原发性抗SRBC反应的实验条件。发现比较合适的培养细胞密度是0.5~1.0×10~7个有核细胞/ml在添加混合的牛血清和马血清的培基中,比单独使用牛血清或马血清的培基能诱生出更多的抗体形成细胞(即空斑形成细胞PFC)。适当剂量的胰岛素、脂多糖或胸腺嘧啶核苷和次黄嘌呤都有增加PFC数的作用。人扁桃体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诱生出的抗SRBC PFC数一般是100~300个PFC/10~6个有核细胞。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氢化考的松(氢考)在体外对入外周血中抑制性细胞功能的作用。所研究的抑制性细胞有两种,一种是天然存在于10%正常人的外周血中的抑制性细胞,用直接抗绵羊红细胞空斑形成试验(PFC试验)检测,其对体外美洲商陆促有丝分裂素  相似文献   

13.
纳米银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纳米银已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它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纳米银生物安全性研究的现状,认为虽然根据ISO 10993系列标准进行试验的结果也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从对其它含银医用产品的研究总结可以发现银能够以银离子(Ag )形式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其它的组织和器官中蓄积,当达到一定的剂量后,会对人体产生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等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发生.纳米银的尺寸仅比银离子大1~2个数量级,而且已有报告显示纳米银可以在体内迁移,因此有理由怀疑纳米银是否会和银离子一样产生毒性.另外,已有一些体外试验显示纳米银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但人们还不了解纳米银是通过其自身释放的银离子还是纳米银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后与其它亚细胞器反应而产生的毒性.所以,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还存在隐忧.  相似文献   

14.
趋化因子CXCL12/CXCR4生物轴在肿瘤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高表达CXCR4的肿瘤细胞,可能在CXCL12趋化、牵引下转移至作为配体产生源的某些器官,从而形成器官的特异性转移,因此,目前大量针对拮抗CXCL12/CXCR4生物轴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也陆续得到证实。本文主要是对该生物轴的概念、信号传导通路、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5.
胞外囊泡 (EVs) 作为细胞外的膜颗粒,在细胞间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EVs有可能用作特定器官 (如内耳) 的生物标志物或药物递送系统。在压力与健康状态下,EVs释放的分子不同,这些活性分子能够识别机体的患病状态。研究表明,可以利用EVs将药物输送到难以到达的器官,如耳蜗感觉毛细胞和大脑,因为它们能够穿过血迷路和血脑屏障。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有关EVs的生物组成和发生、分离技术、表征手段、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潜在治疗应用、药物加载方法及在听觉系统内耳治疗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整合组学分析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PFC)代谢组及磷酸蛋白质组的变化,研究产前应激(PS)导致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SD雌性妊娠大鼠在孕期第14~20 d接受慢性束缚应激。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检测出生后30 d(P30)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分别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结合磷酸肽富集法和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对子代大鼠PFC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及代谢组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样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有8404个差异修饰肽段和34个差异代谢物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经KEGG通路注释及富集比较发现,差异修饰肽段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胰岛素分泌、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代谢、醛固酮合成与分泌、c GMP-PKG信号途径、甲状腺激素合成等生物过程。结论:PS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子代大鼠PFC中多种生物过程中的相关蛋白磷酸化及代谢物,从而诱导产生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是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有许多生物标志物已被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微小RNA(miRNA)无蛋白质编码功能,能通过抑制mRNA的翻译或转录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炎症、感染和脓毒症等病理条件下,如miRNA-150、miRNA-122、miRNA-25等水平也会发生改变,并可以被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关于miRNA在脓毒症和脓毒症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中的研究,分析miRNA在脓毒症诊断和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探讨miRNA作为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血管是胚胎时期形成的第一个器官,形成人体最大的网络,对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的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疾病机制的不断探索,发现与血管异常有关的疾病有70多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血管形成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尽管有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基本明确.但仍然还有很多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不清楚。本文回顾近年来在血管形成过程中部分影响因素的研究,为血管异常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时的功能替换和加强支持在抢救终末期器官衰竭病人中有重要作用。透析技术已常规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但肝脏功能极为复杂 ,人工模拟或部分替换其功能一直都只是临床医生和生物工程学家的梦。随着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 ,结合生物医用材料和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而设计的体外灌流装置能替代人类肝脏部分功能 ,此即所谓“组合型”或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最近 ,许多类型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已进入临床前试验。本文就生物型人工肝的基础和临床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技术是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波汇聚于体内肿瘤靶区,通过高温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contrastagents)在HIFU治疗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探讨了超声造影剂在HIFU治疗肝癌前定性、定位及治疗后疗效评定等方面的作用,尤其是造影剂在HIFU治疗过程中通过增强空化效应,改变声学环境从而提高HIFU治疗肝癌的生物学效应,使超声造影剂成为一种备受重视的HIFU增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