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丽  徐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77-287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妇科肿瘤术后DVT患者和30例有DVT倾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静脉造影为最佳。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发丹参及速避凝等,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科共收治1754例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其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8例,对18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8例患者,15例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骨科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导致患肢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肢功能。随着病程延长,多数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严重者出现小腿部溃疡等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PTS)改变;如栓子脱落可导致致命的肺栓塞(PE)。但由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临床中往往对骨科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缺少必要的防治措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文章通过对  相似文献   

4.
王振英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134-113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腹部手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下肢DVT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和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下肢DVT后综合征。因此应注重对该病的防治,尤其是早期诊断、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2001年2月~2004年12月,我科行腹腔肿瘤手术198例,术后并发下肢DVT28例,发生率14.14%,笔者现将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妇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术后。血栓形成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术后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妇科术后并发DVT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接受了妇科盆腔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薛喜凤 《工企医刊》2008,21(5):61-6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妇科疾病术后并非少见,一旦形成轻者影响下肢功能,重者栓子脱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危及生命。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减少致残,避免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将我院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的16例妇科手术后DVT的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并将该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四种病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了解该病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查体及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骨伤病(104例)、肿瘤(106例)、心力衰竭(100例)及脑卒中(120例)四种病症共430例,未服用司阿匹林等抗凝剂的患者进行了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查。同时,在对DVT专业门诊就医并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6例患者,做了放射性素肺灌注扫描检查,以发现肺栓塞。结果 在430例患者中,共发现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2%。其中心力衰竭5例(5%);肿瘤3例(2.83%);骨伤病2例(1.92%);脑卒中8例(6.67%)。36例DVT患者中,共查出4例肺栓塞,检出率为11.11%。结论 国人上述四种病症DVT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DVT患者PE的发生率也低于西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病因特点及预防,从而总结更有效的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150例经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收集患者资料,掌握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原因、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情况,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辅助诊断。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为中老年妇女,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5.95%,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患者左下肢血栓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肢。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原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左下肢深静脉是极易出现血栓的部位。要高度重视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结合各种预防措施,早期预防,减少患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11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与实验组58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指导、药物预防等综合护理方法。评估并比较2组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19.8%,实验组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对于预防术后DVT形成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韩蕊 《中国校医》2018,32(1):44-4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于本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来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34%(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股静脉血流的平均流速与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情况,了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并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下肢DV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院行子宫全切术的220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110例,开腹组110例。所有患者术后根据DVT风险评估表判断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统计D-二聚体诊断子宫全切术后下肢DV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腹腔镜组DVT发生率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DVT发生危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诊断子宫全切术后下肢DV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和54.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术后DVT的发生率较开腹手术高,D-二聚体预测子宫全切术后下肢DVT的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LDVT)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提高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LDVT的68例及术后未发生LDVT的2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年龄>40岁、肥胖、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输血、手术时间长、体位不适等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恶性肿瘤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术后LDVT的发生率最高,低蛋白血症、手术范围、合并慢性疾病与LDVT发生无相关关系(P>0.05),术前补液可有效地预防LDVT。结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应充分评估,加强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339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类型、术中治疗及术后干预措施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339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30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8.8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年龄(OR=1.438)、手术类型(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OR=3.153),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OR=2.531)、术前合并症(OR=2.885)、术中气腹压(OR=2.835)、手术时间≥1 h(OR=1.397)、术后卧床天数(OR=1.498)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DVT密切相关(P<0.05)。 结论 年龄超过50岁、手术类型(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术前有合并症、术中气腹压>15 mmHg、手术时间≥1 h及术后卧床天数>5 d是妇科腹腔镜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对此类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以期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和妇产科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高龄孕产妇的增多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生逐渐增多。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行剖宫产术268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姚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334-4335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12例妇科DVT患者和16例有DVT倾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中老年妇女、肥胖者易发生DVT;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最佳;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为首选方法。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术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抗凝治疗对DVT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医院尝试在骨科开展下肢DVT强化护理改进活动,评价改进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改进前骨科收治手术患者420例,纳入对照组,改进后2015年3月~2016年5月,入选患者379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内康复训练落实率、经穴按摩、弹力袜穿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预防护理方法基本成熟,但落实不到位是引起DVT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预防措施实际落实质量,进而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值对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及对肿瘤围术期患者预防DVT的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行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187例,其中男172例,女15例,平均年龄(75±10.1)岁。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当日、术后1、2、3、5、7、10、15、20、30d)测定血浆D-二聚体,并于术前、术后f每隔1周或出现症状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记录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术后使用抗凝药与否及使用抗凝药时机、血栓患者出现血栓的时间及部位。结果187例患者中3例发生下肢DVT。所有患者中术前有71例(38%)血浆D-二聚体值超过0.5mg/L,平均(0.83±1.09)mg/L;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手术后当日即有明显升高,平均(2.55±3.33)mg/L,术后第5天出现峰值,平均(3.97±3.52)mg/L,术后1个月仍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腺癌、非腺癌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与消化系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部位肿瘤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值预测下肢DVT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很低,仍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监测方法;术后预防性药物抗凝对于预防下肢DVT有一定效果,但要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9.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老年妇女、手术时间长、术前脱水、术前输血及术后使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华法林、抬高患肢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术后应加强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制定相应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医院收治的450例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分析患者感染率、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合并其他慢性病、术前盆腔感染史、手术方式、术前化疗、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导管及术后卧床时间等相关因素与感染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0例妇科肿瘤患者发生盆腔感染39例,感染率为8.67%;年龄>60岁、手术持续时间>2h、合并其他慢性病、术前有盆腔感染史、开放式手术方式、术前接受化疗、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导管及术后卧床时间>7d的肿瘤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5.11%、12.92%、16.13%、16.67%、10.41%、12.10%、13.25%、10.90%及17.40%,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率与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合并其他慢性病、术前盆腔感染史、手术方式、术前化疗、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导管及术后卧床时间等相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