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普遍开展,发现心肌桥现象并非少见,国内报道[1]在冠状动脉造影病例中的检出率为0.665%.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心肌桥在国内外文献中已有报道[2].我们对5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成功施行了直接支架植入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一种新策略。本文综述近3年的有关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一种新策略.本文综述近3年的有关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应用率已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以上.以前,球囊预扩张是支架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随着器材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可为部分患者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而不用球囊预扩张,以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操作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并发症[1].我院1999年5月-2003年10月共完成121例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远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 (冠脉 )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对冠脉血流储备 (CFR)的远期影响。方法 对 34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支架术术前、术后 72h内及随访期 [( 6 .7± 1.5 )个月 ]记录病变血管远端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 (r Vd)、注射潘生丁及等长握力实验时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 (d Vd)及CFR。每例患者于随访期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随访期造影无再狭窄 2 8例。据术后 72h内CFR分为CFR受损组 ( 10例 ,CFR≤ 2 .5 )及CFR未受损组( 18例 ,CFR >2 .5 )。术后近期CFR受损组r Vd较CFR未受损组明显增高 (P <0 .0 1) ;随访期时CFR受损组CFR升高至CFR未受损组水平 (P >0 .0 5 )。随访期出现再狭窄 6例 ,CFR均 <2 .0 ,降至术前水平。结论 ( 1)成功的支架术后部分患者存在暂时性CFR降低 ,CFR的降低及其恢复与r Vd的一过性增高及恢复有关 ;( 2 )再狭窄患者冠脉血流储备于随访期显著降低 ,达到术前水平。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作为冠脉介入治疗后一种简便、安全、无创的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6年 1 1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对 4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 ,除 4例未置入支架外 ,其余 40例共置入支架 48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0例 ,女 4例 ;年龄 34~ 74岁 ,平均 55.4± 9.3岁。不稳定心绞痛 1 7例 ,心肌梗塞 2 7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1 0例 (前壁梗塞5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1例 ,前壁广泛合并高侧壁梗塞 1例 ) ,陈旧型心肌梗塞 1 7例 (前壁梗塞 7例 ,前间壁梗塞 4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2例 ,下壁合并…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coronary tent,CS)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应用金属支架支撑于病变的冠状动脉内壁,使狭窄或塌陷的血管壁向外扩张的技术。支架置入后,新生的内皮细胞逐渐覆盖于支架表面,最终被完全包埋于血管壁内,支撑血管保持开放状态。支架置入术后如护理不当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再灌注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术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入选239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的患者(直接支架组)和239例球囊预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的患者(常规支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支架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8.8%)低于常规支架组(19.2%,P<0.01),直接支架术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较低(6.7%vs13.4%,P<0.01)。结论冠脉内直接支架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无复流现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海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2):135-13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近期疗效和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0年6月-2002年6月连续240例冠心病患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86例年龄>65岁(A组),154例<65岁(B组),比较两组支架术成功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A组中84例支架术成功(97.7%),并发症率9.30%。B组中150例支架术成功(97.4%),并发症率4.55%,两组差异均无显性(P>0.05)。随访12.5土6.5个月,随访率95.7%。A、B两组的心功能改善(54.7%和51.9%)、心绞痛复发(30.2%和36.4%)、再入院(18.6%和20.1%)、总心脏事件发生率(18.6%和22.7%)及无心脏事件存活率(86.0%和85.1%)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且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80 8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 ,其中糖尿病组 174例 ,非糖尿病组 6 34例。随访两组患者远期结果。结果 两组支架术成功率 (96 0 %和 96 1% )相似。平均随访 (19± 7 8)个月 (6~ 4 2个月 ) ,临床随访率为 95 3%。随访期内 ,与非糖尿病组相比 ,糖尿病组心功能改善者 (5 2 2 %比 6 1 0 % )较少 ,再住院率 (4 2 7%比 32 5 % )增加 ;且心脏事件 (30 6 %比 2 2 2 % )、再狭窄 (19 1%比 12 5 % )及总死亡(10 2 %比 4 6 % )均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 ,糖尿病为死亡 (OR =2 2 0 ,95 %CI 1 12~ 4 33,P =0 0 2 2 )和再狭窄 (OR =1 6 6 ,95 %CI 1 0 4~ 2 6 7,P =0 0 35 )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远期结果可以接受 ,但糖尿病仍是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斑块分析对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接受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并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治疗的患者42例,置入支架44枚.根据支架释放后有无残余狭窄分为2组,组间对比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所示斑块的性质、斑块的CT值、钙化长度、横断面最大钙化面积.结果 残余狭窄组患者斑块的最大CT值大于无残余狭窄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斑块的CT值达到648~679时,支架释放时出现残余狭窄的概率为70%~90%.结论 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支架释放后出现残余狭窄与斑块的最大CT值有关,当斑块有明显大的CT值时,采用直接支架术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采用充分预扩张支架术、有限预扩张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优缺点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如下特点的病例进入观察:①临床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②年龄≥65岁。③无糖尿病史。④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狭窄程度≥75%但≤95%,长度≤30mm,参考直径≥3.0mm,成角≤45°。⑤透视下病变钙化程度中度以下。对人选病例的病变随机分为3组:①充分预扩张支架组,采用与病变参考血管直径1:1的球囊充分预扩张后置入支架。②有限预扩张支架组,采用比病变参考血管直径小30%左右的球囊作有限预扩张后置入支架。③直接支架组,不经过预扩张直接置入支架。全组病例术后常规服用噻氯匹定4周,联合应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降脂药物。每半年随访症状和心电图,对有胸痛症状和缺血检查结果者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共入选198例患者(263个病变),男/女为122/76,年龄(72±11)岁。3组病变分组情况及介入治疗结果:①充分预扩张支架组,87个病变(63例),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支架直径(3.3±0.7)mm,长度(2.68±0.7)mm,预扩张后33个病变(37.9%)出现夹层,其中11个(33.3%)需采用长支架或补放支架处理。②有限预扩张支架组88个病变(69例),支架全部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评价直接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成功率、病变选择特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92例急性心梗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植入组(32例)和球囊预扩后植入支架组(常规支架植入组,60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靶血管造影特征、操作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直接支架组年龄较常规支架治疗组小(53.14±9.18 vs 64.28±12.36,P<0.01),罪犯血管A型和B1型病变占病变率明显高于常规支架治疗组(79% vs 45%,P<0.01),操作时间直接支架组明显短于常规支架组(19.16±10.28 vs 27.29±7.69,P<0.01),操作成功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A型及B1型病变为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选择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操作时间短,而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规支架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与择期支架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探讨即刻支架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12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即刻组,n=115例)和择期支架术(择期组,n=17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型和B型病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型病变的成功率即刻组低于择期组(P〈0.01),而并发症率高于择期组(P=0.05)。结论A型和B型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是临床可行的,而C型病变不宜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因此,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支架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L Martínez-Elbal J M Ruiz-Nodar J Zueco J R López-Minguez J Moreu I Calvo J A Ramirez M Alonso N Vazquez R Lezaun C Rodriguez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2,23(8):633-640
AIMS: To assess the safety of direct coronary stenting, its influence on costs, duration of the procedure, radiation exposure, clinical outcome and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METHODS AND RESULTS: We randomized 416 patients (446 lesions) to direct stent implant or stent implant following balloon pre-dilation. Patients >75 years old, heavily calcified lesions, bifurcations, total occlusions, left main lesions and very tortuous vessels were excluded. Direct stenting was successful in 217/224 lesions (96.8%). No single loss or embolization of the stent occurred. All stents in the group with pre-dilation were effectively deployed. The immediate post-procedure angiographic results were similar with both techniques. Fluoroscopy and procedural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direct stenting (6.4+/-0.3 and 21+/-0.9 min) than in pre-dilated stenting (9.1+/-0.4 and 27.5+/-1.1 min) (P>0.001).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ere one in direct and four in pre-dilated stenting (P=0.05)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follow-ups at 1, 6 and 12 month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giographic reevaluation at 6 months was performed in 94% of the cases. Restenosis rate was 16.5% in direct stenting and 14.3% in pre-dilated stenting (P=ns). CONCLUSIONS: Direct stenting is as safe as pre-dilated stenting in selected coronary lesions. Acute angiographic results are similar but procedural costs, duration of the procedure and radiation exposure are lower in direct stenting. Overall success rate, mid-term clinical outcome and restenosis are similar with both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42例 ,其中单支血管病变 2 1例 ,双支血管病变占 11例 ,三支血管病变 10例。结果 :42例患者病变血管73支 ,病变长度为 18± 13mm。其中 B型病变占 45 % ,C型病变占 2 1%。共植入 71个支架 ,成功率 97%。结论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直接支架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及其术后即刻与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性对3例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不预扩左主干的支架直接置入术,其中2例置入MultiLink支架,一例置入BeStent支架。每例均采用高压(16至22个大气压)扩张1至2次,持续时间10至20秒。结果3例左主干病变直接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临床随访6、7及12个月均无心绞痛症状复发。结论选择性左主干病变直接置入支架术安全、有效、可行。该方法对左主干病变治疗较其他部位及方法可能更为有利,但此需得到大组病例及随机对比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Darren Mylotte MRCPI MD Helen Routledge MRCP MD Talal Harb MD Philippe Garot MD FESC Thomas Hovasse MD Hakim Benamer MD Thierry Unterseeh MD Bernard Chevalier MD Marie‐Claude Morice MD FACC FESC Yves Louvard MD FSCAI Thierry Lefèvre MD FESC FSCAI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2013,82(4):E437-E445
19.
目的 探讨决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直接支架术围术期死亡和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重点分析多支病变对直接支架术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队列研究,对6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直接支架术后立即开始3~6个月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对在随访期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进行记录,并在整体水平上对各个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相关分析.结果 (1)多支病变组术中非致命性合并症的总发生率为24.6%,与单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2)多支病变组共死亡4例,其中3例为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单支病变组无死亡.多元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多支病变与死亡率之间无相关性.心源性休克是决定死亡的唯一因素.多支病变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01).(3)多支病变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1),但是两组之间的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P=0.20).(4)运动试验中多支病变患者Stmax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结论 多支病变和急诊PTCA术中和术后的死亡率之间无相关性.再狭窄率高和MACE发生率高是多支病变患者急诊支架术后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