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阴茎海绵体注射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男性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诊断作用。方法47例ED患者经阴茎海绵体注射PGE1 30μg诱导勃起后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左、右海绵体动脉血流指标,包括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非血管性ED组41例(87.2%),其中左、右海绵体动脉PSV分别〉25 cm/s者33例,左右海绵体动脉PSV相加〉50 cm/s者8例。动脉性ED组2例(4.25%),左右海绵体动脉PSV均〈25 cm/s,背深静脉未见血流。静脉性ED组4例(8.51%)。结论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多普勒彩色超声对男性血管性ED检查是一种微创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评价小剂量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他达拉非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43例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被要求连续4周内隔日于晚餐后服用5 mg他达拉非.所有患者均进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并于海绵体内注射10μg前列腺素E1,然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统计分析显示,他达拉非治疗后IIEF-5评分和PSV较基线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小剂量他达拉非能够显著改善海绵体动脉PSV,并因此改善动脉性ED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3.
选择不同剂量他达拉非治疗ED的临床标准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他达拉非(希爱力)对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索他达拉非剂量与阴茎血流彩色多普勒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6例ED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IIEF-5评分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茎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PGE1)注射试验,检测阴茎双侧海绵体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根据治疗前不同的PSV值,随机分为4组,采用了疗程为4周的隔日晚餐后口服不同剂量他达那非的用药方案。A组:PSV>15 cm/s,选择10 mg剂量;B组:PSV>15 cm/s,选择5 mg剂量;C组:PSV<15 cm/s,选择10 mg剂量;D组:PSV<15 cm/s,选择5 mg剂量。结果:治疗4周后,经统计学分析,4组IIEF-5评分以及阴茎双侧海绵体动脉的PSV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1)。而且治疗4周后,A组与B组IIEF-5评分以及阴茎双侧海绵体动脉的PSV之间没有明显差异;C组却显著高于D组(P<0.01)。结论:隔日口服不同剂量的他达那非均能有效提高ED患者阴茎海绵体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改善患者的勃起质量。PSV>15 cm/s的ED患者可选择小剂量5 mg隔日;PSV<15 cm/s的ED患者尽量选择较大剂量10 mg隔日,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服用小剂量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他达那非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3例动脉性ED患者采用了疗程为4周的隔日小剂量(5 mg)晚餐后口服他达那非的用药方案,在治疗前后进行IIEF-5评分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茎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PGE-1)注射实验,检测阴茎双侧海绵体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结果:经统计学分析,IIEF-5评分以及阴茎双侧海绵体动脉的PSV在治疗4周后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他达那非能有效提高动脉性ED患者阴茎海绵体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改善患者的勃起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中药振阳煎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观察,探索对动脉性ED 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47例(40~49岁)动脉性ED患者,用中药振阳煎口服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均采 用罂粟碱30mg+酚妥拉明1mg进行阴茎海绵体内注射(ICI),并运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阴茎 左右海绵体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流率(PSV)。 结果:47例患者经中药振阳煎治疗后,左右两侧海绵体动脉PSV 明显改善(P<0.05)。 结论:中药振阳煎能明显改善动脉性ED患者的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有效促进阴茎勃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阴茎静脉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方法 静脉性ED患者32例,年龄26~63岁,平均41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2.5年.采用前列腺素E1试验后行常规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阴茎背深静脉、海绵体静脉、球静脉的超声表现,分析其与海绵体动脉阻力指数(RI)的相关性. 结果 32例患者诱发勃起前静脉内径(0.06±0.15)mm,血流速度(4.30+1.36)cm/s,诱发勃起5 min后阴茎静脉管径(1.23±0.30)mm,血液回流增多,血流速度(11.50+4.02)cm/s.阴茎背深静脉、海绵体静脉、球静脉流量与海绵体动脉RI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0.53,-0.24(P<0.05).考虑存在混合性静脉漏因素的前提下,阴茎静脉流量与海绵体动脉RI的r为-0.88(P<0.001). 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楚显示阴茎静脉漏部位,可初步判断静脉性ED患者的静脉漏部位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阴部内动脉造影的操作流程及其在动脉性E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PSV)25 ml/s并且NPT异常,高度怀疑动脉性ED患者62例,对其进行选择性阴部内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并测定阴部内动脉主干的狭窄程度以及阴茎背动脉和阴茎海绵体动脉的显影长度。结果:21例患者阴部内动脉主干、阴茎背动脉、阴茎海绵体动脉均显影良好;7例患者阴部内动脉主干狭窄;37例患者阴茎背动脉或(和)阴茎海绵体动脉显影长度不足;3例患者同时有阴部内动脉主干狭窄和阴茎背动脉或阴茎海绵体动脉显影长度不足。仅3例患者股动脉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选择性阴部内动脉造影能够显示供应阴茎的动脉的解剖形态学上的变化,对动脉病变部位做出定位,还能判断阴茎动脉的血流情况,并可以指导此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作为动脉性ED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技术探讨动脉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中的作用.方法 23例糖尿病性ED患者和30例非糖尿病ED患者经阴茎海绵体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主要成分为PGE1)10 μg诱导勃起后,行CDFI检查双侧海绵体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内径(R).结果 PSV和R这两项指标在糖尿病性ED和非糖尿病ED患者中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DV和RI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性ED患者中的动脉性ED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性ED.结论 动脉供血不足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CDFI对血管性ED检查是一种微创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脉外伤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例骨盆骨折外伤引起阴茎动脉供血受损所致ED ,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后仅见阴茎轻度胀大 ,球海绵体肌反射试验正常。并行药物性阴茎多谱勒超声检查 (PPDU)和药物性阴部内动脉造影检查 (IPA) ,其中 3例行腹壁下动脉和阴茎背浅动脉吻合术。结果 术前PPDU和IPA显示 ,1例双侧海绵体动脉及血流均未显示 ,左侧阴部内动脉和右侧阴茎动脉主干断裂 ,2例双侧海绵体动脉血管均低于正常 ,双侧阴部内动脉及阴茎动脉主干未显示明显异常。 1例右侧海绵体动脉血流正常 ,左侧海绵体动脉血流明显低于正常 ,左右海绵体动脉近端有交通枝 ,左侧阴茎动脉主干断裂。 3例手术后随访 ,1例完全恢复正常自然勃起 ,2例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后阴茎达正常勃起。结论 骨盆骨折可造成阴茎勃起血供受损 ,阴茎动脉旁路手术为一有可能达到永久治愈单纯动脉外伤性勃起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阴茎动脉畸形与原发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关系,提高对原发动脉性ED的认识与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 1例原发动脉性ED患者诊治资料。 结果: 动脉血管造影提示阴茎背动脉直径较细,而双侧阴茎海绵体动脉缺如。行阴茎三件套假体植入术,术后患者可正常勃起。 结论: 原发动脉性ED临床少见,应提高对原发动脉性ED的认识,明确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