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PCAB治疗重症冠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申 《山东医药》2010,50(22):61-62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重症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OPCAB治疗重症冠心病460例。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5支,平均3.1支。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死亡12例,死亡原因包括术后低心室排血量综合征5例、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4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结论 OPCAB治疗重症冠心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脏辅助装置之一,本文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病变中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以及作为辅助和过渡治疗,在各种高危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估心外膜超声结合即时血流测量仪(TTFM)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85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术中应用了心外膜超声及TTFM,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5.6岁。搭桥采用全动脉化方案(左侧乳内动脉 双侧桡动脉)9例,全静脉化方案(Y型桥)2例,其余均为左侧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常规方案,静脉桥均采用先吻合主动脉近端的方式,且均为序贯桥;术后1、3、6月进行随访。结果: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后,检测桥血管发现流量低及血流阻力高,遂拆除原吻合口重新做桥血管吻合,再次检测流量及血流阻力满意。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术毕测桥血管流量及血流阻力均达到临床标准;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围术期急性心梗及死亡病例,术后无脑血管事件发生,无主动脉损伤等主动脉不良事件,术后短期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复发病例。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心外膜超声,可以有效避开粥样斑块,将吻合口做在内膜相对光滑的靶血管上,有利于保证吻合口的近、远期通畅;术毕应用TTFM,可以即时检测桥血管流量及血流阻力,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脏辅助装置之一,本文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病变中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以及作为辅助和过渡治疗,在各种高危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62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其中急诊和亚急诊手术9例。结果平均搭建桥血管(3.14±0.67)个,手术死亡2例(低心排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认为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行OPCAB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具有多重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完全再血管化、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远期疗效是冠心病治疗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complex high-risk and indicated patients,CHIPs)是指一类具有严重冠心病需要进行血运重建且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目前关于CHIPs的治疗策略主要有优化药物治疗、血运重建以及机械循环支持(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MCS)。对于CHIPs而言,药物治疗难以使患者显著获益;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为主要手段的血运重建治疗可部分或完全实现患者的冠脉血运重建,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但需要在遵循目前基本共识的基础上高度个体化选择。MCS在冠脉血运重建治疗中的作用各有优劣,亦需合理选择使用。此外,CHIPs的多学科治疗团队在CHIPs的治疗与管理中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围绕CHIPs的临床治疗选择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内高危冠心病(CHD)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在14个城市的51家医院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CHD患者,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经临床试验证实且明确推荐用于二级预防的几种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的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结果:本调查共纳入13 078例CHD患者,均有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但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仅为60%,心肌梗死后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也仅为61.9%.曾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患者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药比例较高.各种β受体阻滞剂中,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使用最为广泛.结论:国内CHD患者目前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状况与指南要求存在差距,如何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让尽可能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仍是临床工作者及卫生决策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Li HJ  Liu J  Liu J  Wang W  Qin LP  Li Y  Wang M  Sun JY  Qi Y  Zhao D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1):1033-1037
目的 通过了解中国内地31个省市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状况,评价我国极高危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重点措施的临床应用与指南的差距.方法 2006年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选择32家三级医院和32家二级医院,每家医院从研究启动时点开始连续收集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50例.采用访谈形式收集患者的信息,填写统一表格.结果 在2516例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男性1746例,女性770例,年龄(65±10)岁.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本次就诊前他汀类药物的服用率为[57.9%(1456/2516)],其中男性高于女性[60.5%(1056/1746)比51.9%(400/770),P<0.01],三级医院患者高于二级医院患者[65.0%(858/1320)比50.0%(598/1196),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为29.8%(537/1803),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32.2%(309/959)比27.0%(228/844),P<0.05],7个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中,华中地区达标率最高[38.5%(77/200)],东北地区最低[18.5%(34/184)].本次就诊时,68.2%(1713/2511)的患者获得医生的他汀类药物处方,其中84.4%(1437/1703)处方为原研他汀类药物,75.9%(1256/1655)的他汀类药物处方剂量符合指南推荐的标准剂量.结论 我国内地门诊极高危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状况与指南有一定差距,且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正>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及时发现和预防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潜在高危因素,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安全是维护就医者利益的主要内容[1]。目前临床年轻护士较多,在护理知识和临床经验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用潜在高危风险筛查评估表可以帮助年轻护士改善临床工作的不足,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潜在问题,使患者得到及时处理。本文探讨潜在高危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Enclose)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脑保护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OPCAB手术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15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相同手术应用侧壁钳钳夹主动脉侧壁手术的20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脑保护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脑梗塞发生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死亡率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Enclose无阻断近端吻合系统为升主动脉存在钙化和斑块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手术机会.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期随访较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范全心 《山东医药》1999,39(1):45-46
TMLR是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采用激光装置在左心室缺血心肌上打孔,使心室内的氧合血经激光束打成的孔道进入心肌血窦,以改善心肌血供,为不能行搭桥和PTCA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1与TMLR有关的基础研究爬行类和两栖动...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并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尽管已经研发了多种药物和治疗措施来延迟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不能修复或再生受损的缺血心肌。而纳米技术为C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并且已在靶向药物治疗和生物材料的开发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本综述将介绍纳米技术在CAD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运用IABP治疗6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经验。结果在IABP辅助下,有43例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1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保守治疗12例。52例好转或痊愈;病死17例,其中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死亡6例。结论IABP可为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如PCI和CABG,赢得有效时机,并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是指经过多种类型的研究已确定的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前三者可称为不可控制性的高危因素,而后四者称为可控制的高危因素。作者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比较两组高危因素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在冠状动脉病变复杂高危有介入治疗指征患者(CHI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行VA-ECMO循环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PCI经过、EC...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危冠心病是指高龄(>8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例如心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相关器材的发展,许多老年高危冠心病得到较为满意的治疗。高龄冠心病:以往的研究提示,年龄是影响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和介入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至今,有关80岁以上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存在争议。美国国家心血管协作网(NCN)对7472例80岁以上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手术风险作出评价,结果显示,80岁以上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肾功能不全、休克、糖尿病等较年轻患者多,手术并发症、住院期心脏…  相似文献   

19.
高危冠心病体表心电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随着血管重建技术的改进和我国介入性诊治的推广使用 ,严重冠心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从体表心电图等床边检查手段初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缺血范围 ,从而发现高危病人并不失时机地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与猝死。一、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类(Braunwald)Ⅰ类 :新发生的严重或加剧性心绞痛 ,但过去2个月内无安静性心绞痛。Ⅱ类 :安静性心绞痛 ,亚急性 (发生在过去1个月内 ,但近期48h内无发作 )。Ⅲ类 :安静性心绞痛 ,急性 (过去48h内发生1次或多次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又可将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20.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研究不同个体体质,在指导疾病防治和养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体质学说在胸痹(冠心病)诊治过程中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更深入地认识冠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