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王素兰  康裕斌  戴江 《河北医药》2005,27(12):909-9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初诊时血小板数<30×10~9/L 者血小板参数和初诊时血小板数≥30×10~9/L 者血小板参数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MPV、PCT 及 PDW 均与 PLT 呈正相关;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参数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儿童组与成人组相比,初诊时 PLT 及 PDW 差异显著(P<0.05,P<0.01),两组 PCT 及 MPV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 ITP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作为实验组,对其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对照组血小板四项参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四项参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的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40例ITP患者中,其中PLT与MPV呈现负相关性关系,r=0.379,P<0.05。MPV与PDW;MPV与P-LCR;P-LCR与PDW呈现正相关性关系,r分别为0.672、0.517、0.502,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可以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并可以为病情评估与疗效观察提供辅助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于存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进行检测,分析其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某院就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的试验组,再在同一时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同龄儿100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检测项目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比例以及血浆细胞因子IFN-r、IL-4浓度。结果:结果表明,检测时试验组的患儿CD3、CD4、CD4/CD8、IL-4水平比对照组低,且其IFN-r水平要比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采取8周的治疗后,试验组患儿CD3、CD4、IL-4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升高,IFN-r相比于治疗前降低,变化显著。结论: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会出现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情况,其与疾病的活动状态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5.
黄秀 《上海医药》2012,(22):38-41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ITP患儿愈后较好而部分患儿则转为难治性ITP。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诱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有关。治疗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脾切除等。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1)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骼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2)疾病可见于小儿各年龄期,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反复发作型.急性型小儿常见,约占70%~90%,好发于2~8岁,慢性型较少见,约占16%~29%,发病年龄多为6~10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9例。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9例。结果患儿术前均在内科明确诊断和接受正规治疗。42例患儿术后效果显著,7例部分显效。全组无重大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脾切除是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特异性抗血清的ELIgA直接法,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6例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TP)20例。正常对照组10例。各型ITP相对显著增高,与正常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STP组中仅多发性骨髓瘤PAIgM增高,与正常比较P<0.05。急性型和慢性型三项PAIg同时升高阳性率为66.3%和60%,并对1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PLT及PAIgG进行动态观察。PAIg测定值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及鉴别诊断、观察疗效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栓弹力图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状态。方法:对27例ITP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TEG测定,了解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患者TEG表现为低凝图象,k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MA、CI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ITP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TEG可作为观察ITP患者血液凝固性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钱珂  秦锡虎  邱国强 《江苏医药》2006,32(3):210-211
目的研究选择素的表达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激素治疗ITP23例中,13例疗效不良者为A组,10例疗效良好者为B组;另8例肝硬化脾亢者为C组,15名健康献血者为D组。抽全血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P-selectin)及L-选择素(L-selectin)。结果血小板计数,A组为34.2×109/L,B组35.6×109/L,C组56.3×109/L,D组166×109/L。A组sE-selectin水平为53.1 ng/ml,明显高于D组(28.3 ng/ml,P<0.05);B组为21.2 ng/ml;C组61.8 ng/ml,也高于D组(P<0.05)。A组sP-selectin水平上升(15.3 ng/ml),高于B组(3.2 ng/ml,P<0.01)和D组(10.9 ng/ml);A组sP-selectin/Plt显著高于D组(6.9 vs 0.6fg/platelet、P<0.01);B、C组P-selectin低于D组,但sP-selectin/Plt却高于D组。A、B、C 3组sL-selectin、L-selectin水平与D组无明显差异。结论P-selectin、E-selectin参与了ITP时血小板破坏的病理过程,sE-selectins、P-selectin/Plt明显上升的ITP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可能较差,白细胞的活化与否和ITP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血小板生成素(TPO)浓度及网织血小板(RP)百分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50例ITP患者(ITP组)和3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TPO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RP百分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采用常规细胞染色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法检测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ITP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0.65±18.34)×10^9/L和(222.60±45.32)×10^0/L,RP百分率分别为(28.11±14.08)%和(8.19±2.46)%,巨核细胞数分别为(132.58±73.95)个/4cm2和(20.10±7.64)个/4m2,2组间血小板计数、RP百分率、巨核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O浓度分别为(76.65±32.50)ng/L和(75.36±26.32)n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O浓度和RP百分率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同时ITP患者TPO浓度的检测对于针对性应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TPO模拟物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童EBV(Epstein—Barrirus)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EBV—VCA—IgM的方法,进行EB病毒感染的检测。结果:ITP患儿中EBV-VCA-IgM阳性率为31.3%。结论:EB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4例ITP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4例ITP婴儿以男婴为主,男:女=3.96:1;年龄以6个月以下多见(74.6%)。临床多表现为发病急,出血症状轻,但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多见(69.4%)。发病前有感染史57例(42.5%)。血小板抗体检查阳性率52.7%。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51.7%)明显高于EB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93例,有效率达88.2%。结论婴儿ITP大多发病急,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多数有病毒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T细胞亚群变化的具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0例儿童慢性ITP患者和1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8+比值、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细胞)计数、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ITP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8+比值,CD16+CD56+NK细胞数,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结论:CD4+、CD8+T细胞亚群改变,NK细胞减少,Treg细胞减少与儿童慢性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淑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7-218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ITP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评价其与血小板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TP患者PAIgG、PAIgA、P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与对照者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D3+显著降低(P〈0.01),CD4+减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同时CD4+/CD8+比值的降低与血小板表面抗体IgG、Ig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常,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ITP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志海  张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87-128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的围生期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对46例晚期妊娠合并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血小板水平分为A组(PLT50~100×109/L)和B组(PLT<50×109/L),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分娩情况及围生儿结局。结果:B组的症状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组,但两组产后出血及围生儿的结局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视晚期妊娠合并ITP分娩前的综合治疗,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保证重症ITP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剖宫产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25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孕妇作为观察组;28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选择性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过治疗提高血小板计数后,及时地剖宫产分娩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