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勤  成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4):311-312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在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浆浓度的改变,探讨ET,NO,TXB2及6-keto-PGF1α在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时的意义。方法: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法(RIA)测定16例健康志愿者及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I期高血压(I期组),16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肾损组)]血浆ET,NO,TXB2及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I期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NO/ET比值显著降低(P<0.01);肾损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I期组又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NO/ET比值显著降低(P<0.01)。高血压时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与BUN,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而血浆NO/ET比值与BUN,C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CCr呈正相关。结论:血浆ET,NO,TXB2水平以及TXB2/6-keto-PGF1α,NO/ET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功能损害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PA、PAI-1、TM及GMP-140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t-PA水平明显降低,PAI-1、TM及GMP-14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agranulemembraneprotein140,GMP-140)存在于血小板a颗粒膜上,随血小板的活化和破坏表达在血小板质膜表面并释放入血,最近发现其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标志物’“。本文测定了22例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GMP-140及血栓烷B。(TXB。)水平的变化,并对血小板在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偏头痛组:共22例,男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5士7.8岁;病程l~18年,平均8.4土6.3年;其中典型偏头痛2…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sIL-2R和TNF-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中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32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27例缓解期患者,并以直线相关法分析与PaO2、PaCO2的相关性。结果 肺心病患者急性工 作期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PaO2呈负相关(P<0.01),与PaO2呈正相关(P<0.01),伴心衰者变化更明显(P<0.05,P<0.01)。结论 心病患者休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导致sIL-2R和INF-α升高,SIL-2R和TNF-α可作为临床观察肺心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病情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血压病(EH)发病机理,采用ELISA法和比色法检测EH患者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显示EH患者血小板GMP-140、vWF和LPO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SO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GMP-140与vWF、LPO是正相关(r=0.78、0.82,P<0.05)。表明:EH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自由基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研究冠心病和风心病患者中心血与外用静脉血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vWF、GMP-140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中心血血小板GPⅡb/Ⅲa、GMP-140平均荧光强度较风心病之明显增高(P<0.01),冠心病组中心血、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膜vWF平均荧光强度较风心病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冠心病血小桥活化程度较高。另外,冠心病组中心血血小板膜GPⅡb/Ⅲa、GMP-140平均荧光强度较自身外周静脉血高(P<0.05)。表明冠心病人中心血血小板活化状态高于外周静脉血,而风心病患者无明显血小板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后老年心绞痛患者血浆 -颗粒膜蛋白 140(GMP - 140 )、6 -酮 -前列腺素 1α(6 -K -PGF1α)、血栓素B2 (TXB2 )的改变 ,为其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 ,ILIB治疗前后血浆GMP - 140、6 -K -PGF1α、TXB2的改变。结果 老年心绞痛患者血浆GMP - 140、TXB2、TXB2 / 6 -K -PGF1α较健康组明显增高 (P <0 .0 1~ 0 .0 0 1) ,以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尤为明显 ,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1)。ILIB治疗后可使患者血浆GMP - 140、TXB2、TXB2 / 6 -K -PGF1α下降 (P <0 .0 5 )。如GMP - 140 ,治疗前后UAP组分别为 (6 0 .7± 2 1.9)ng/ml,(47.2± 18.9)ng/ml;SAP组为 (43.9± 17.4)ng/ml,(30 .6± 11.3)ng/ml。结论 本研究证明老年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较健康组明显增高 ,而UAP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较SAP更为增强。ILIB能够防止血小板的过度活化 ,可能是其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纤维蛋白原(Fg)采用Clauss法,纤维蛋白A肽(F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并发症组Fg、FPA、vWF、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5),AT-Ⅲ、D-dimer、t-PA、PAI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有并发症组Fg、FPA、vWF、D-dimer、PAI、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1),AT-Ⅲ、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时,凝血、抗凝血、血小板、纤溶等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测定上述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监测病情、预防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东昌  张栩 《临床荟萃》2001,16(22):1016-101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尼莫地平两组,川芎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120mg入液静点。尼莫地平组加用尼莫地平4mg入液静点,连用2周后,分别改为口服川芎嗪100mg,每日3次和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总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素(ET-1)的含量。另选择30例查体健康者做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MP-140和血浆TM、E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治疗后,两治疗组GMP-140、TM和ET-1水平显著下降,尼莫地平组较川芎嗪组改善更加明显,临床疗效也显著优于川芎嗪组。相关分析表明,血浆TM、ET-1水平与血小板GMP-140显著正相关。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TM和ET-1水平,改善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血脂水平对血小板活化释放状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老年人血脂水平对血小板活化释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LT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栓烷B2(TXB2);采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采用BayerRA-5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与青年对照组、健康老年前期组比较,健康老年人组β-TG、PF4、TXB2、GMP-140等指标显著增高(P<0.01);高LDL-C组、高TC、TG、LDL-C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青年对照组、健康老年前期组、健康老年人组(P<0.01)。结论:血脂水平的增高对老年人血小板的功能亢进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疗养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探求提高护理疗案质量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的护理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医嘱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6次,一般护理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2次,体温单存在的质量缺陷68次。结论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护理疗案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