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老年人肾移植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观察老年人肾移植存活情况,将老年组与同期移植的青年组在存活率、术后并发症,排斥反应及死亡原因方面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老年人肾移植1、3、5年人/肾存活率与青年组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排斥反应仅16%。术后并发症以感染占首位,为死亡主要原因,认为老年人同样适宜作肾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高危人群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儿童肾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康复五年以上87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2000例次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ang Y  Zh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573-577
目的 对我院1972年~1999年5月间1739例尿毒症行肾移植手术患者(200例次)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总结1985年以后人/肾1、3、5年的存活率;肾移植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影响患者再次移植存活率的因素。HLA-抗原/基因配型及PRA检测。结果 ⑴自1985年临床使用环孢霉素A(CsA)后其1年人肾存活率为87.33%,3年人肾存活率为80.17%,5年人肾存活率为67.04%。⑵50岁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与标准DCD供肾移植(成人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完成的97例DCD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其分为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组(SPKT组,3岁年龄18岁,20例)和标准DCD供肾移植组(SCDKT组,年龄≥18岁,73例),比较两组供受者一般情况、受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结果 SPKT组供者年龄、体重、移植肾长度显著小于SCDK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KT组受者术后1年内蛋白尿发生率显著高于SCDKT组(P0.01);两组受者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供受者其它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标准DCD供肾移植相比,尽管蛋白尿发生率较高,但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肾移植长期存活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肾脏移植工作在国内已开展20余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近百家单位开展过此工作,共进行尸体肾移植2万余例。近几年来,每年开展2000余例,1996年达到2792例次,有6个单位已有千例以上的临床经验,救治了大批尿毒症患者,不少单位一年移植肾存活率达到9...  相似文献   

9.
儿童肾移植临床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世界各国施行器官移植的例数增加甚快,疗效显提高。根据美国UCLA的Terasaki统计,截止1997年底肾移植总数达41854例,1年存活率达95%左右,最长有功能肾存活34年。但其中儿童肾移植开展较少,16岁以下约占7.3%,5岁以下仅1.6%。Goodwin(1963年)为一例双肾发育不全的6天婴儿施行肾移植,但未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例婴幼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计算术后1、3、5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观察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5例婴幼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受者的第1、3、5年存活率均为95.8%,移植肾及死亡删失移植肾的第1、3、5年存活率均为87.2%。1例受者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3例受者分别因移植肾血管血栓形成或输尿管狭窄、尿漏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除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及死亡外,术后1、2、3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99.35±21.78)ml/(min·1.73 m2)、(103.11±29.20)ml/(min·1.73 m2)、(114.99±28.55)ml/(min·1.73 m2)。结论婴幼儿器官捐献供肾的双肾成人肾移植的总体移植效果较满意,做好供、受者匹配,规范供肾获取及手术流程,加强围术期管理可提高成人受者长期疗效,可作为扩大供者来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对23例3~17岁的儿童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d至72个月,平均26.1个月,死亡1例,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6.6%。术后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治疗后逆转,1例因并发移植肾静脉栓塞,切除移植肾;2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另一例仍在随访治疗中;其它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心力衰竭2例,肾静脉阻塞2例,肝功能损害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结论:儿童肾移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血管较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以及药物代谢快等都是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尸体肾移植1210例总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尸体肾移植手术经验,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3年1210例肾移植患者取肾、手术技术、免疫抑制药应用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等资料。男773例,女437例,年龄6~75岁。病因主要为慢性肾炎(1047例),1210例淋巴毒细胞试验均〈10%,640例行PRA测定,340例HLA-A、B、DR配对。结果 1986-1996年免疫抑制剂采用环孢素A(CsA)、泼尼松(Pred)、硫唑嘌呤(Aza),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6%/95%、85%/80%、65%/64%,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99/205,48%)。1997-2003年免疫抑制剂采用CsA、Pred、骁悉(MMF),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6%/96%、87%/82%、66%/65%,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14/25,56%)。结论 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是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1 124例次肾移植回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肾移植的经验 ,提高长期存活率。方法 总结 1978年 7月至 2 0 0 1年 10月的 112 4例次肾移植经验。分析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质量、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1、3、5年人 /肾存活率 ( % )分别为 :83 .1/70 .3、74.6 /6 8.6和6 2 .6 /5 6 .1。淋巴毒试验 >2 %和 <2 %的肾移植群体中 ,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AR)、加速性排斥反应 (HAR)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 335例术前行HLA血清学分型的患者 ,与 5 5 0例单纯行淋巴毒试验比较 ,前者肾移植中HAR发生率明显减少 ;在 2 0 0 0年以后的 130例肾移植中 ,AR和HAR发生率较早期 5 5 0例均有所下降。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供肾质量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减少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给药和长期随访是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多囊肾)患者的疗效。方法多囊肾患者43例(多囊肾组),在不切除原双侧肾脏的前提下,进行肾移植,以同期50例原发病为非多囊肾的肾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随访研究。比较两组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及排斥反应发生情况,通过肾脏B超检查多囊肾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移植肾的体积变化,记录多囊肾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多囊肾组肾移植术后1、3、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5.3%、90.6%、90.6%,术后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5.3%、88.3%、83.7%。对照组相应为96.0%、92.0%、90.0%,94.0%、92.0%、8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囊肾组术后3~6个月原肾明显缩小,1年后体积基本稳定,跟踪观察1~15年肾脏体积变化不明显。移植后血尿逐渐减轻,7~10d后消失。12例在移植后5~10周反复出现肉眼血尿,均经抗感染治疗后消失。多囊肾患者移植后仍需要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多囊肾组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达40%。32例多囊肾合并多囊肝,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7例。结论多囊肾患者采用不切除原肾的肾移植效果满意,移植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移植物肾功能、血尿和感染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1140例次总结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目的 总结肾移植经验、改善移植效果、提高长期康复率。方法 总结1979年1月至2000年6月1140例次肾脏移植资料,分析患者状况、组织配型、供肾情况、移植手术、移植并发症、免疫抑制治疗等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它影响移植效果的因素。结果 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3.5/88.6、76.4/70.2和65.5/61.4其中近5年的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1/90.2、79.2/75.3和69.9/65.1;超急性排斥发生率2.19%,急性排斥(AR)21.4%,慢性排斥(CR)17.9%移植后发生感染42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51例,药物毒性作用340例;共死亡336例,因感染死亡占47.3%,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占34.8%。结论 (1)充分的术前准备是肾移植成功的重要保证,提高肾及移植手术的质量是提高存活率的基础,加强组织配型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之一。(2)并发症是影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预防移植肾慢性失功是稀薄标兵 中晚期处理的重点,坚持出院后患者的随访对提高长期康复率有决定性的作用;(3)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移植后治疗的重点,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是目前理想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多个移植中心138例儿童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个移植中心自1986年3月至2010年5月间138例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13.8±1.4)岁,其中男性92例,女性46例.138例均随访观察1年以上.初始免疫抑制方案均为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主的三联方案,部分受者应用抗体诱导治疗.结果 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9.3%和95.7%.术后38例(27.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5例出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但均在1个月内恢复.其他并发症为移植肾动脉狭窄8例,尿瘘5例,输尿管坏死2例,高血压57例,高脂血症38例,多毛症32例,药物性肝损伤26例,尿路感染25例,牙龈增生22例,肺部感染21例,骨髓抑制12例,单纯性疱疹10例,糖尿病8例.受者术后1年体重增加4~13 kg,身高增加2~7 cm.结论 细致地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加强随访,提高受者服药依从性是儿童肾移植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后抗HLA抗体水平,探讨新生的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38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了抗HLA抗体的监测,监测时间3~96个月,所有受者术前的抗HLA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使用莱姆德抗原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LA抗体,抗HLA抗体水平>10%为阳性.对术后抗HLA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间移植肾功能进行比较,观察新生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术后抗HLA抗体阴性者318例(82.8%);阳性者66例(17.2%),其中抗HLA Ⅰ类抗体阳性者3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者61例,抗HLA Ⅰ类和Ⅱ类抗体均为阳性者2例.HLA-DR位点0个抗原错配者92例受者中有7例新生抗HLA抗体,1~2个抗原错配者292例中有59例新生抗HLA抗体,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抗HLA抗体阴性者中移植肾功能良好者占87.4%(278/318),抗HLA抗体阳性者中移植肾功能良好者占65.2%(43/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位点的抗原错配与肾移植后抗HLA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而新生抗HLA抗体会造成移植肾功能下降,从而降低移植存活率,肾移植术后监测抗HLA抗体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de novo development of anti-HLA antibodie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e on graft function. Methods 384 kidney recipients,who were negative for anti-HLA antibody before transplantation, were monitored for anti-HLA antibodies over a period of 3-96 months, and a sens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anti-HLA antibodies. HLA antibody >10 % was defined as positive levels. Results Among 384 recipients tested, 318 recipients (82. 8 %) were negative for anti-HLA antibody after transplantation; 66 recipients (17. 2 %) developed de novo HLA antibodies, 3 recipients with HLA class Ⅰ, 61 with HLA class Ⅱ, 2 with both HLA class Ⅰ and Ⅱ. According to amino acid residue matching, 7 cases developed de novo antibodies among 92 recipients with 0 HLA-DR mismatches,compared with 59 cases among 292 recipients with 1-2 mismatches,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 01 ). 87. 4 % (278/318) recipients negative for HLA antibodi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chieved good graft fun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65. 2 % (43/66) recipients positive for HLA antibodies (P<0. 05). Conclusion De novo production of HLA antibodies posttransplantation may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LA-DR mismatch. De novo HLA antibodies posttransplantation might damage graft function and reduce graft survival rate. The detection of de novo development of anti-HLA antibodie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assessing renal allograft function.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肾移植(附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手术技巧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特点,提高人/肾存活率。方法:分析26例儿童肾移植患者的手术、免疫抑制剂使用和长期存活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急性排斥反应(AR)11例,慢性排斥反应10例,1例肾移植2周后发生复发性肾炎,病理显示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治疗后肾功能尚可维持;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88%,92%/73%和88%/62%,总死亡率12%。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适宜的手术方法、AR早诊断和恰当的血药浓度是保证儿童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肾移植后的近期存活率。方法:对6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患者与60例肝功能正常患者肾移植后1,3,5年的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60例HB Ag及HCV阳性者的肝肾功能,并发症,存活率及死亡率与肝功能正常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sAg及HCV阳性患者可以接受肾移植,近期存活率与肝功能正常者相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儿童肾移植受者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的体会.方法 35例受者,年龄为(12.4±1.5)岁(10~18岁),均接受成人尸体供肾,其中33例为首次肾移植,2例为再次肾移植.所有受者肾移植后均采用Tac、霉酚酸酯(MMF)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时Tac的用量分别为0.15~0.32 mg·kg-1·d-1、0.12~0.15 mg·kg-1·d-1、0.07~0.11 mg·kg-1·d-1,Tac浓度谷值分别为(10.5±1.4)μg/L、(8.5±0.8)μg/L、(7.2±0.5)μg/L.35例中,18例术前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结果 术后移植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7.1%、93.9%,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4.1%、90.9%.术后第1年受者的体重增加了(6.6±2.2)kg,身高增加了(3.7±1.1)cm.术后共有7例(20.0%,7/3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均逆转.其他并发症包括高血压11例(31.4%),高血脂5例(14.3%).药物性肝损伤4例(11.4%),肺部感染4例(11.4%),骨髓抑制2例(5.7%),糖尿病2例(5.7%),单纯性疱疹1例(2.8%),受者均无牙龈增生及多毛症.结论 儿童肾移植受者采用Tac、MMF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有效,应注意Tac和激素的用量和用法.术前行免疫诱导治疗对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