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中医学合和思想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小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6):418-420
藉中国古代文化对“合和”的认识 ,将其界定为“整体协调”,运用太极气说及阴阳五行学说阐释了“合和”的机制 ,提出自然或人身存在着合和调控机制的假说。以“合和”为主线 ,对中医学有关理论进行了探究 ,认为合和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合和失调是疾病的本质 ,追求合和是中医治疗的最高法度。根据合和理论对现代中医研究的启示 ,从理论、方法及临床等方面论述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诠释阴阳交感理论的经典涵义,认为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感之后阴阳二气可出现合和、离合、离决三种状态。受精过程是最典型的细胞阴阳合和运动,它激发起生命新的一轮发育。细胞在结构、物质合成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面符合阴阳合和的特点。在进化上,阴阳合和是推动生命发展的基本力量之一,生命遗传和代谢的很多关键性进程是在阴阳交感合和运动中实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其最重要的产物。将阴阳理论运用于细胞基本运动方式的描述和解释,对于开拓阴阳理论的应用范围,进而全面发展中医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诠释阴阳交感理论的经典涵义,认为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感之后阴阳二气可出现合和、离合、离决三种状态。受精过程是最典型的细胞阴阳合和运动,它激发起生命新的一轮发育。细胞在结构、物质合成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面符合阴阳合和的特点。在进化上,阴阳合和是推动生命发展的基本力量之一,生命遗传和代谢的很多关键性进程是在阴阳交感合和运动中实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其最重要的产物。将阴阳理论运用于细胞基本运动方式的描述和解释,对于开拓阴阳理论的应用范围,进而全面发展中医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小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1,8(2):3-5
阴阳,是古人认识宇宙及生命的一种理想模型,也是古人阐释自然现象的说理工具之一。自然万物及人体虽然千差万别、气象迥异,但就其共性而言,无不遵循着阴阳运变规律。阴阳合和。指阴阳双方相互作用而达到 相似文献
5.
方剂由二味或以上的药味所组成,是中药运用的高级形式.由多味药所组成的方剂虽以单味药的性能为基础,但又不是所组成药味功效的简单集合,中医方与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离合关系.试从方药离合的含义、方药离合现象、方药离合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方药离合是药与方在效用方面所表现出的某种趋同与分离的特性,方药离合普遍存在于方药配伍与运用的实践之中,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中药多种性能、药物不同配伍及所主病证的复杂病机等有关,其科学原理正逐渐为现代研究所揭示.方药离合蕴涵着中医学中"药-方-证-效"之间密切关联的科学问题,全面深入认识方与药效用的关系对于揭示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方剂是中医临床应用的基本形式,通过合理配伍提高了临床疗效,几千年来对人类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方剂是一个复杂体系,传统方剂多为饮片配伍,其成分繁杂,质量难以控制,疗效机理很难说清。同时,方剂作用的人体也是一个复杂系统,面对双重复杂系统,必须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将复杂系统中非线性规律部分降阶、降维为线性规律去研究,而多个线性规律的综合有助于对复杂系统的认识。因此,研究必须遵循“复杂-简单-复杂”的原则,借鉴现代药学的研究方法,发挥中医药理论优势,保持中药方剂的配伍特点,研制创新中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中,创建了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模式和相关技术体系,为现代中药的发现与设计开拓了思路和途径。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的十年来的方剂配伍规律进行综合探析,认为方剂的配伍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严密药物的配伍结构,注重配伍用药形式,严格把握用药剂量,并结合现代研究印证了配伍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就预防思想在方剂配伍中的运用与种类进行归纳与总结,从五行生克,卫气营血、六经传变,病邪易感特性,药物偏性以及个人体质易感性等方面阐述方剂配伍中灵活运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具体形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人身合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3):162-164,173
人身是一个多层面的、高度有序的合和结构 ,它以阴阳五行为基本结构框架 ,以五脏功能为主要生理内容 ,各种功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共同构成生命的整体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10.
论五行理论与五味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楠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1):56-57
《黄帝内经》确立了以五味相伍,针对五脏苦欲、六淫太过不及为治法的理论。此五味相伍或依据五脏喜恶以五味入脏,作用于脏腑的气化功能失常,或作用于病邪传化,使脏腑恢复正常的生克制化功能;或以病因病症的五行属性,直接以主药味的五行属性予以制化,并伍以与之药味属性相制化的辅佐药成方,使治疗不致过偏,以免矫枉过正等。1以五味配伍调五脏之苦欲补泻,复五脏生克制化五脏的所苦病变、功能的虚实变化、气化的太过不及,都会打破脏腑之间原有的生克平衡,平衡被打破的同时,就会伴随有脏腑间病邪的传变。以药物之五味入脏,可调脏腑之虚实、苦欲,… 相似文献
11.
12.
方剂的组成,是通过药物的配伍来实现的。方药的配伍从方法上来讲,大致可分为相辅相成和相反两大类,有是可因其试量的增减及所处方剂的不同,其功效也会有所改变。现就方药的配伍方法及影响方药配伍的功效的因素,谈谈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论中药“拮抗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和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306-308
引进“拮抗配伍”一词,来说明中药的一种配伍规则。阴阳的相互资生、消长、转化是拮抗配伍的理论基础,病证自身属性是拮抗配伍的依据。拮抗配伍是中药应用的重要规则,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泻不伤正、反佐、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等用药方法,都体现拮抗配伍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运开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3):50-52
中药的性味功效和配伍是组成方剂的基础,药物配伍则是中医用药治病的主要形式。方剂通过药物的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配伍,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从而使方剂适用于各种病情变化。现就中药配伍与方剂的关系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方剂学中的非加和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海民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4)
从非加和的观点出发,对药物配伍组方的目的、药理作用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中药组成的方剂,不同于西医的联合用药,具有非加和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6.
理中汤方药中六种微量元素的测定米子良,李凤书,韩学梅,图门,马志东(中蒙医系,内蒙古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理中汤方出自《伤寒论》,是临床中常用的温中补益剂,本文就其方药中含人体必需之锌、钴、铜、铁、锰和钼六种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分析如... 相似文献
17.
《伤寒杂病论》合方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建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2):71-73
重点阐述了《伤寒杂病论》所创合方的这一方剂变化的特殊形式及其运用。并对合方的源流,涵义,组方原则,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合方虽源于《内经》,但成形于《伤寒杂病论》。合方具有单方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疗效,如治疗面广,作用性强,产生新疗效,调整作用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李庆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5)
引进“拮抗配伍”一词,来说明中药的一种配伍规则。阴阳的相互资生、消长、转化是拮抗配伍的理论基础,病证自身属性是拮抗配伍的依据。拮抗配伍是中药应用的重要规则,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泻不伤正、反佐、扶正法邪、标本同治等用药方法,都体现拮抗配伍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9.
自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之说后,后世便约之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之制,其中君臣佐使之义显然.但后世医家对七方的价值迨无定论,而任应秋氏认为:远不如徐之才"十剂"切合实用.我们认为,七方的界定对方剂配伍的指导意义确实不大,而最切合实际又有实用价值的,莫过气味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论中药配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松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0(1):1-3
本文论述了固有中药配伍理论的不足:难以概括所有中药配伍,某些概念混淆不清等.提出了配伍理论的新构想,包括配伍原则、配伍规律、配伍禁忌.其中对配伍规律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有协同增效配伍(相须、相得、相从、相使),协同与拮抗并存配伍(阴阳相合、相反相成),制毒配伍(相制)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