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 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8例和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运用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肌张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病人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 ,提示养阴熄风通络法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健脾涤痰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健脾涤痰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脾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偏瘫病人 6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2例和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运用健脾涤痰通络法组方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健脾涤痰通络法对脑卒中偏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选取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针刺法,28天后复评肌痉挛状态。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都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有着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12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干预+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均连续治疗4w.于治疗前、治疗4w时评估两组下肢肌张力(Ashworth量表)、下肢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和水肿的疗效。方法 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40例采用康复疗法。观察疼痛、水肿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 w后,治疗组疼痛、水肿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7.
补肾益脑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2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益脑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26例和对照组16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益脑通络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定,并做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愈显率为7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3%,愈显率为41.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益脑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与西药配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方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面瘫患者(风痰阻络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熄风通络方14天,分别观察两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4天,治疗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7天、14天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恢复,但治疗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熄风通络方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针药配合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风痰瘀阻证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运用针刺疗法配合熄风化痰通络中药,对照组单用熄风化痰通络中药,治疗3周后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配合能明显提高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治疗效果,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烫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前臂屈肌肌群。结果治疗45 d后,干预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更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阳熄风化痰法对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拟定入选病例标准,符合中风病恢复期风证及肾阳虚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以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治疗组予侯氏黑散化裁汤,对照组予华佗再造丸治疗,6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肌张力降低,痉挛好转,明显改善率55.5%。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率45%,显效率30%,优于对照组(χ2=8.306,P0.05)。结论温阳熄风化痰法可显著改善中风病患者患肢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年县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熄风通络颗粒组40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熄风通络颗粒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通络颗粒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熄风通络颗粒组和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熄风通络颗粒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熄风通络颗粒组与联合组患者ME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MEP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里两经推拿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表里两经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上肢痉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里两经推拿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4.
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阳明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刺夹脊穴疗效高于传统针刺法,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4组,即常规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治疗,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另分别给予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及针灸、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各组痉挛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疗效、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4组痉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3组指标均高于其余3组(P0.05),研究1组、研究2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3组总有效率高于研究2组、研究1组、常规组(P0.01),研究2组、研究1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1);4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给予自拟通络散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可有效减轻病人痉挛程度,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32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给予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价及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造影检查(VFSS)。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6.7%vs 35.7%,P<0.05);2组环咽肌开放情况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5ml浓流质吞咽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0.16±0.08)s vs(0.22±0.04)s,P=0.018]。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误吸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许多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常见的问题,它限制了患者的肢体运动,甚至会导致关节僵硬、变形,进而影响患者整体运动功能,延迟了康复治疗的进程[1]。针对痉挛性瘫痪,目前临床更多的是关注四肢的张力缓解,对于躯干痉挛的治疗则往往得不到重视,而躯干肌的痉挛会严重导致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以及代偿姿势。如今世界各地的康复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临床上对于躯干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结合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10~2011-10在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而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早期给予运动疗法、ADL训练及心理护理等康复干预,14 d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经过为期14 d的住院治疗后,康复护理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3.109,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营养脑细胞、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微循环、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熄风通络组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1%(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显著,可明改善中医证候,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