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性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开颅手术并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40例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颅内感染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数量化值后输入SPSS 20.0软件,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颅内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s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为,开放性颅脑损伤(OR=3.022,P0.05)、后颅窝手术(OR=7.356,P0.05)、手术时间(OR=2.797,P0.05)、脑脊液外漏(OR=4.787,P0.015)、脑室外引流时间(OR=8.095,P0.01)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应预防性应用更大剂量或更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88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急诊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筛选危险因素对颅内感染的影响。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置脑室外引流的危险性最高(OR=5.687),其余依次为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6 h、手术次数1次、伴有糖尿病及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OR1)。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03—2015-03接受开颅术的800例脑外伤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阶段术后未合并颅内感染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影响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证实,与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后颅窝手术与脑脊液漏;本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证实,手术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后颅窝入路是与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脑室外引流为影响最大的高危因素,其次为后颅窝入路、脑脊液漏与手术时间。结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入路均是与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脑室外引流对颅内感染影响最大。为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需尽可能作好术前准备,明确手术风险,并强调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院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8-04-2013-04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同期32例开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基础疾病、手术情况、侵入性操作、有无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2组7种单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持续时间与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开颅手术持续时间和脑室外引流、有无脑脊液漏与患者的术后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52例颅脑手术后66例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者,61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4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急症、后颅窝手术、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及手术时间过长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的无菌操作、开展微创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及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正确用药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择期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择期开颅手术的2 00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0例。随机抽取同期择期开颅手术后无颅内感染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脑脊液漏、术后置管保留时间≥3 d、手术持续时间≥4 h、颅后窝手术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择期开颅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置管保留时间长、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颅后窝手术的病人,应注意防治术后发生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查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者中81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率为50.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5 h(OR=3.438,95%CI:1.371~8.625;P=0.008)、术中失血量≥400 ml(OR=2.308,95%CI:1.115~4.777;P=0.024)、术中开放额窦或乳突气房(OR=16.817,95%CI:3.689~76.658;P=0.000)是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术中开放额窦或乳突气房的颅底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颅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行开颅手术的1 0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排除68例,最终纳入98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981例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感染41例(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持续时间4 h、颅后窝手术、脑室外引流术、置入性材料、发生脑脊液漏、糖尿病是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密缝合硬脑膜、缩短手术时间及脑室外引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置入性材料、有效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可有效预防、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并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段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但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前GCS评分、是否伴有糖尿病、手术时间、是否伴有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术后白蛋白水平等,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前GCS评分<8分、伴有糖尿病、手术时间≥4h、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2次、术后白蛋白<35g/L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GCS评分<8分、术后低白蛋白、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4h及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GCS评分<8分、术后低白蛋白、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4h及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6-0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神经外科29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是否脑室外引流及术后是否发生脑脊液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298例患者,其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26例,感染率8.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GCS评分、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是颅脑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GCS评分9分、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4h、二次手术是神经外科颅脑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脑室外引流、GCS评分、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时间及二次手术,临床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减少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临床干预措施,以降低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01—2016-11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行开颅手术的患者23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193例,分析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2组潜在危险因素对比发现,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与60岁老年人、手术时间≥4h、放置引流管、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次手术、术中发生脑脊液漏及实施脑室体外引流术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术中脑脊液漏、脑室体外引流术是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手术时间≥4h、放置引流管、手术次数≥2次、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发生脑脊液漏及实施脑室体外引流术。通过术前加强营养、增加患者身体抵抗力、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等降低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可进行控制颅内感染、心理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及五官护理等降低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科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后颅窝手术后继发生颅内感染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皮肤切开前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4 h者加用1次,术毕用生理盐水250ml+注射液万古霉素500 mg反复冲洗;全部患者采用全身用抗生素+脑脊液引流+鞘内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 28例患者颅内感染时间发生在开颅术后3~14 d。27例颅内感染在6周内得到有效控制,1例自动出院。结论后颅窝手术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采用全身用抗生素+脑脊液引流+鞘内应用抗生素是一种治疗后颅窝手术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01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开颅手术后发生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时间、脑脊液漏、糖尿病、侧脑室引流、置管、术前使用激素、术前使用抗菌药)。结果老年患者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率为4.79%。手术时间〉5h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手术时间≤5h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5%VS2.60%,X^2=5.169,P=0.023);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0%VS2.39%,X^2=115.700,P〈0.001);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VS1.90%,X^2=43.080,P〈0.001);行侧脑室引流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未行侧脑室引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VS2.21%,X^2=87.450,P〈0.001)。结论老年患者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率为4.79%。手术时间〉5h、脑脊液漏、侧脑室引流及合并糖尿病是导致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后颅窝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特点及相关治疗及护理体会,为后期治疗、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7我院4例后颅窝术后并发的颅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后颅窝术后颅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护理后全部痊愈,治愈率100%。结论后颅窝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预防、护理是关键。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早期采取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基础上,脑脊液细菌分离培养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静滴、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并给予激素、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同时强调医务人员手卫生、感染患者隔离、加强微生物检测、彻底环境消毒、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等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单侧开颅术后非计划性再次开颅清除对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莆田市第一医院和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初始手术为单侧开颅的TBI患者203例,根据是否为非计划性再次开颅清除对侧颅内血肿,将患者分为单次开颅手术组(182例)和再次开颅手术组(2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对侧再次开颅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次开颅手术组比较,再次开颅手术组患者术前有对侧颅脑损伤CT征象(原始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初始手术中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颅脑损伤CT征象(OR=13.043,95%CI:1.699~100.156,P=0.014)是导致再次开颅行对侧血肿清除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BI患者单侧开颅术后,对侧常因迟发性或扩大的颅内血肿而被迫再次开颅手术,对侧存在颅脑损伤CT征象是导致对侧再次开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实施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分为观察组(发生急性脑膨出)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脑膨出)。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40例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为30.8%。经单因素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致伤原因、有无脑脊液漏以及合并多发伤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首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受伤至手术时间3 h、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合并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以及合并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首次GCS评分低、受伤至手术时间短以及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DTIH和PADBS均为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几率较高,且与入院后首次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DTIH和PADBS情况相关,术前应对患者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我科439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相关差异因素。结果 439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5例,颅内感染率为14.81%。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与开放性颅脑损伤、GCS评分、术后放置外引流管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无关。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颅脑外伤的病人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2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脑积水组(45例)和非脑积水组(23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颅内血肿位置、手术持续时间、开放性颅脑损伤、SAH、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等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血肿部位、开放性颅脑损伤、SAH、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腰穿脑脊液置换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开放性颅脑损伤、SAH、血肿位于硬膜下或脑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敞开为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为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硬膜下或脑内血肿、SAH、术中去除骨瓣以及硬脑膜敞开是s 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而腰穿脑脊液置换为预防术后脑积水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