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在大肠息肉临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肠镜检出患有大肠息肉疾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A组)与高频电切术治疗(B组)两组,每组100例。对比患者耐受性、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2组间Boston评分、插管成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A组: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98.7%(151/153);B组:高频电切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8%(147/150),P> 0.05。④UEMR组腹痛评分较高频电切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UEMR组及对照组均无术中、术后穿孔病例,但UEMR组术中出血率2.61%(4/153),电切除组术中出血率7.3%(11/150),P <0.05。UEMR组出现迟发性出血病例为0例,电切除组迟发性出血出现1例。⑥息肉注水浸泡后,无蒂息肉基底部显露更佳、有蒂及亚蒂息肉蒂部暴露充分度良好,益于大肠息肉病情观察和临床治疗。结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大肠息肉可在不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同时,减少患者腹痛,增加患者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值得推广到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巨大息肉的治疗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8例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巨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8例大肠巨大息肉全部使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再用氩气喷洒止血。全部病例2例小量出血、1例迟发性出血,出血率为1.7%,经内镜下再次止血而痊愈,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巨大息肉术的治疗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加用氩气喷洒止血可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频电凝切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接受高频电凝切治疗的36例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对切除的息肉进行病理检查,随访调查复发情况。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巨大息肉直径均>3.0cm,平均直径(3.5±0.5)cm,14例有蒂和6例亚蒂息肉采取电圈套器切除,16例宽基息肉采取黏膜分块切除,息肉切除率高达94.5%,术后未发生出血和穿孔等不良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例息肉为绒毛状腺瘤,其中2例息肉伴有低级内瘤变,2例息肉伴有高级内瘤变,其中一例息肉基底高级内瘤变残留,追加开腹手术,7例为绒毛管状腺瘤,其中2例息肉伴有低级内瘤变,其中1例息肉伴有高级内瘤变并累及基底,追加开腹手术治疗,22例为管状腺瘤,其中5例发生低级内瘤变;随访调查1年内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有效微创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行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行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的6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针对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用药指导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在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98枚大肠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摘除的情况.结果 798枚大肠息肉成功切除.5例术中出现即刻出血,2例术后24~48 h出现迟发性出血,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术(APC)止血成功,无穿孔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樊梅芳 《北方药学》2012,(4):115-1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护理干预和术中配合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来我院行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结肠巨大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一般护理,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与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进镜时间、术中和术后的腹痛、腹胀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进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9,P〈0.01)。术中及术后1h的腹痛、腹胀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且疗效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王小琼  喻德暄 《江西医药》1999,34(5):265-266
目的 研究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对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圈套摘除术,热活检钳烧灼术、圈套摘除术或息肉分块切除术加热活检钳烧灼术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除8例术后中小量出血外无穿孔等其他并发症,5颗息肉术后病理诊断局灶区癌变。结论 大肠息肉应切除,术前术后应送病检,局灶区癌变息肉应追加外科手术,内镜下电切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胃肠道巨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方法的选择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内镜下依据息肉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及蒂粗细长短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对于长细蒂巨大息肉,多选择高频电凝切术摘除;对于长粗蒂巨大息肉多选择黏膜下注射—高频电切除术、黏膜下注射—金属夹夹闭—高频电切除术或尼龙圈套扎—高频电切除术;对于短粗蒂巨大息肉多选择黏膜下注射—金属夹夹闭—高频电切除术:对于亚蒂及无蒂巨大息肉多选用黏膜下注射—高频电切—金属夹夹闭术.结果 39例患者的39枚胃肠巨大息肉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其中高频电切除息肉8例,出血2例,出血率为25%;黏膜下注射—高频电切除息肉9例,均无出血;黏膜下注射—金属夹夹闭—高频电切除息肉8例,均无出血;尼龙圈套扎—高频电切除息肉7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出血率为14.3%;黏膜下注射—高频电切—金属夹夹闭术切除息肉7例,均无出血.均无穿孔病例.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均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黏膜下注射—高频电切除术、黏膜下注射—金属夹夹闭—高频电切除术及黏膜下注射—高频电切—金属夹夹闭术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更安全有效,能预防术中即刻及术后迟发性出血;内镜下尼龙圈套扎—高频电切除术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有效,能预防术中即刻出血和穿孔,但尚有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单纯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有效,但出血并发症相对多.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小息肉技术在全国已相当普及 ,这是一种简单安全、并发症低的有效措施 ,已替代剖腹手术成为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切除直径 2 5cm以上广基息肉的难度和风险比有蒂小息肉大 ,选择剖腹手术还是高频电切除尚有分岐。本文总结 5年来我院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巨大广基息肉 2 4例 ,以探讨大肠巨大广基息肉的治疗方法 ,提高内镜治疗水平。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在大肠镜检查中发现直径 2 5cm以上广基息肉 35例 4 1颗 ,其中 2 4例选择内镜下高频电切除 ,11例选择外科手术。选择高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选择不同方法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电子结肠镜与相配套的器械设备,在内镜直视下摘除息肉.结果 128例经肠镜明确诊断的大肠息肉患者,共摘除息肉205枚,采用直接活检钳钳除治疗56枚,电凝烧灼治疗43枚,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67枚,圈套器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39枚,全部息肉均切除,其最主要并发症是出血、灼伤,给予镜下喷洒8%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APC及金属钛夹夹闭治疗,止血成功.结论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经济和有效的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早期大肠癌患者中,采用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期大肠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内镜治疗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癌细胞的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进行的时间上、治疗费用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大肠癌患者而言,采用内镜治疗的方案和手术治疗的方案相比,临床治疗效果几乎相同,但内镜治疗手术时间短,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的并发症较少,而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49-450
目的对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鼻息肉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率为1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9%(P>0.05)。结论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对鼻息肉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EMR)法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疗效.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153例(193枚)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电切组(n=76,96枚,单纯予以高频电切术)和EMR组(n=77,97枚,行EMR治疗),比较两组切除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MR组完整切除成功率96.9%(94/97)显著高于电切组的81.3%(78/96)(x 2=10.637,P=0.001);而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高于EMR组的19.6%(x2=18.371,P=0.000).结论 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法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势特点,是一种安全性高的内镜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吴加亮  尹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01-230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接受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腺样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彻底切除腺样体所需时间为(10.65±2.38)min,术中出血量(28.82±0.98)mL,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3、31.79,χ2=3.92,均P<0.05);观察组重度疼痛1例,低于对照组的9例(χ2=8.86,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5%(χ2=7.26,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腺样体切除术治疗,采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治疗腺样体肥大能在显著减小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疼痛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CME治疗)与对照组(传统根治术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清除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4%(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采用CME治疗能更好地清除淋巴结,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及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72例胃及大肠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3%(χ^2=15.73,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7%(χ^2=31.65,P<0.05)。结论对于胃及大肠息肉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与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并发症以及淋巴结转移复发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7.69%,低于对照组的25.00%、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手术时间较短,能有效清除淋巴结,近期、远期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察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独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组(电切组)37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组(联合组)36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月经改善、月经间期出血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均优于电切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检查发现的34例患者,行36次大肠息肉切除及镜下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山田分型Ⅰ型、大小0.5Ⅲ型、大小0.52.0 cm的息肉病变进行黏膜下注射后行高频电圈套切除。结果除横结肠近脾曲处广基底息肉l例行EPMR,直肠距离肛门口4 cm息肉术后出血转外科在肛门镜下缝合创面止血外,术后出血再次镜下治疗2例,穿孔0例,感染0例。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亚蒂或广基息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病灶切除完整,治愈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经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结直肠癌腹腔镜治疗直肠癌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微创、术中失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