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全部骨性愈合。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程度好,均在2mm内,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5%。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效解决了传统手法复位后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时缺乏支撑的缺点,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吴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31-32
目的对比分析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3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80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Lidstrom评判标准及骨折复位评判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复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复位评判优良率为45.0%,功能评判优良率为47.5%;治疗组患者复位评判优良率为95.0%,功能评判优良率为92.5%,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较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疗效显著,而且外固定支架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桡骨骨折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入院救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35例进行切开复位,使用T型钢板内固定对其治疗;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35例病情相近、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患者,对比使用传统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术对骨折进行固定治疗。分别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固定治疗及出院后近1年内的随访,观察组相对对照组患者拥有更好的Dienst的功能标准评分和更为理想的治疗恢复效果。结论通过使用T型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的不稳定性骨折进行固定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通过随访得知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理想。与传统的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方法相比较,无论术后效果还是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T型钢板内固定是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疗效评价:优良率90%。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稳定性好,损伤小,复位良好,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能够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200-20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9),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方法治疗,研究组给予传统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均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桡骨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恢复情况,并采用Sarmiento Colles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采用Dienst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的功能恢复的优良情况,并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桡骨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43%(38/39)明显优于对照组77.41%(24/31)(P<0.05);研究组腕关节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87%(37/39)明显优于对照组74.19%(23/31)(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疼痛、腕关节僵硬、桡骨短缩、骨折移位、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总率5.12%(2/39)明显低于对照组25.80%(8/31)(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腕关节功能,提高骨折稳定性,减少骨折复位后再移位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与外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2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所有患者接受骨折后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研究组采用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外支架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3~12个月,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研究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夹板联合石膏托在治疗非开放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时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采用手术方式和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0.9%)高于对照组(75.8%),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方式,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将其分为3组,即石膏外固定组28例、外固定支架组32例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0例。观察对比3组治疗的优良率。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93.75%、96.67%,均高于石膏组71.43%(P<0.05);但外固定支架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收效更为理想,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白玉明  刘颖  马世云  王怀良 《河北医药》2009,31(13):1589-1590
目的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3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6周。在术后第1天、拆除外固定支架前、随访结束时进行临床和放射学评估。结果3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优24例,良9例,可5例。结论非桥式混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方法,适用于AO分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3~C3型,尤其是C1、C2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6.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72.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7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均先采用手法复位前臂石膏夹固定治疗,其中27例维持石膏固定4~8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23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25例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分别进行骨折的功能评分,比较不同方法的优良率。结果 7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功能评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88.0%,"T"型钢板组为91.3%,石膏托组为44.4%,其中外固定支架组和"T"形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优于石膏托外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简单、安全、微创,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采用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法治疗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9.2个月,按照Dienst腕关节功能系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关节内骨折全部愈合,所需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3个月。腕关节功能优51例,良2l例,可8例,优良率为90%(72/80)。临床上骨折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均未出现。结论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3.
罗轶  彭永岳  张晓峰  孙玉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6):915-916,I0002
目的 探讨掌侧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或再加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2例.AO分型A3型13例,B2型5例.B3型7例.C1型10例,C2型12例.C3型5例。其中植骨9例,同时行尺骨内固定7例。结果 5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41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38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为90.4%。结论 掌侧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稳妥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不适合内固定应用的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11月,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多段骨折3例,Pilon骨折6例,胫骨远段骨不连1例,胫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1例,股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1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1例,必要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58个月,平均24.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术后3~14个月,平均6.6个月,有2例延迟愈合。保证了肢体长度的均衡。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复杂性骨折,避免了内固定治疗的一些缺陷,显示其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5月~2008年10月治疗95例桡骨远端骨折,根据AO分型为A、B、C3型,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斜"T"形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3种固定方法,分别进行骨折的复位,并进行其功能评价。结果:9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23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改良的Shea评定法,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1.7%;斜"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1.3%;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88.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较为复杂,治疗方案需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患者年龄及骨质情况、患者经济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托联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和石膏托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联合石膏托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优良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5.6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托联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以外固定支架或辅以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3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3例获得4—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87%。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术后可以早期锻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患者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联合组),31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钢板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良率为93.1%,钢板组优良率为9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疗效相似,并且具有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