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癜风是由皮肤及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减退或消失,导致黑素粒(即黑色体)生成进行性减少或消失而引起的一种后天性原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维吾尔医称“白热斯”,在治疗白癜风方面维吾尔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白癜风是由皮肤及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减退或消失,导致黑素粒(即黑色体)生成进行性减少或消失而引起的一种后天性原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维吾尔医称"白热斯",在治疗白癜风方面维吾尔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氢醌(hydroquinone,HQ)是体内外有效的黑素生成抑制剂,对人的皮肤和毛发具有可逆性脱色素作用,是治疗皮肤色素过度沉着性疾病的脱色素制剂。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 HQ 对酪氨酸酶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 related protein-2,TRP-2)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 HQ 脱色素的酶学机制,并为筛选促进黑素合成的中药方剂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 材料1.1 动物 6周龄健康雌性 C57BL 黑色小鼠30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繁育场提供。常规喂养2周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  相似文献   

4.
复方补骨脂酊治疗白癜风45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症 ,是由于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减退或丧失而引起 ,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癜”、“白驳”或“白驳风”。白癜风是临床中既常见又难以治愈的疾病 ,笔者自 1995年 6月以来采用自制“复方补骨脂酊”外用 ,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典美容名方“七白膏”每味中药的美白作用。方法对不同文献的“七白膏”中涉及的10味中药分别进行萃取,体外观察各提取物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采用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采用Hunt法测定黑素合成。结果10味中药提取物对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有抑制作用,与熊果苷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白膏中的中药的提取物基本都有美白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癜风是以表皮内黑色素细胞损伤和消失为特点的色素减遐性常见病,是体内的异常黏液质沉着在皮肤底船,破坏皮肤局部气质,阻碍皮肤的正常血液循环、代谢等生理功能,使营养成分不能输送到皮肤,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或完全受损,从而皮肤脱色导致的皮肤病。该病易于、只别诊断,难于治疗的一种慢性疾病,在维吾尔医被称为“白热斯”。  相似文献   

7.
中药对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铮  肖艳  邓燕 《新中医》2008,40(4):117-118
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合成黑素(Melanin)是机体的一种自稳保护机制,皮肤黑素含量过多、过少或缺乏等均可引起疾病,如黄褐斑、白癜风和白化病等.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因而影响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药物可以用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黄星涛  叶蓉  林琦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15-116
白癜风是—种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好发于暴露部位而影响美观,症状为皮肤出现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皮损处黑素的生成减少或消失,本病属中医"白驳风""、白癜"的范畴。此病是一种容易诊断而难于治疗的皮肤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可以累及所有种族。目前治疗白癜风主要有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0.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 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 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 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 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 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樊建红 《光明中医》2012,27(5):1018-1019
外阴营养不良既往称之为外阴白斑,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病变.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外阴局部或弥漫性皮肤及黏膜脱色、变白;组织粗糙,肥厚,增生或角化变硬,或萎缩变薄,皲裂,弹性降低或消失,甚至组织粘连溃疡,红肿溃烂.  相似文献   

12.
白癜风是皮肤局部或大部分甚至全身皮肤的着色功能受损导致皮肤脱色,但不影响正常体力活动的慢性皮肤病。维吾尔医称为“白热斯”。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14,(5):1125-1126
白癜风是-种色素生成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暴露部位而影响美观,症状为皮肤出现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皮损处黑素的生成减少或消失,亦称"白驳风"。全世界患病率为0.5%-4.0%,我国患病率0.1%-2.7%[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白癜风是-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未阐明。目前;主要学说有自身免疫学说、神经介质学说、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色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达50%~70%。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常见病因主要有激素因素,日照、热刺激、化妆品等外界因素刺激,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精神状态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酪氨酸活性升高、黑素细胞及黑素体生成增多等密切相关。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对黄褐斑的发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病机总属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机失调、肾水亏虚、脾失健运,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瘀滞于头面发为黄褐斑。而肝脏的疏泄功能异常是导致黄褐斑发病的主要原因。对于黄褐斑的治疗,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各有所长。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谷胱甘肽、维生素、氢醌、氨甲环酸等药物治疗,以及激光美白治疗等。谷胱甘肽通过与酪氨酸酶中的铜离子结合,从而导致酪氨酸酶失活,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体的合成。维生素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进而淡化色斑。氨甲环酸则是通过抑制纤溶酶系统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体而起到治疗目的。激光治疗虽然能去除黄褐斑皮损区的黑素颗粒,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或降低黑素细胞及黑素体增多,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也就存在复发的风险,在治疗后期还要联合脱色素霜局部涂抹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中医学将黄褐斑分为肝气郁结、脾虚、肾虚、气滞血瘀等四种证型,并通过辨证论治,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针灸、中药外用等治疗黄褐斑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黄褐斑的治疗,西医起效较快,但易于反复;中医治疗起效相对较慢,周期较长,但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因此,应中西医有效结合,各取所长,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黑素细胞及黑素的情况。方法:将130例黄褐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给予益肾健脾化瘀祛斑方煎服治疗;对照组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色素、皮损面积、黑素细胞的形态、黑素的含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89%(80/90)、27.50%(11/4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130例患者中,75例为真皮型、55例为表皮真皮混合型患者,治疗有效的患者表皮和/真皮的黑素含量明显减少,树枝状的黑素细胞树突明显变短变小或消失。治疗组皮损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CI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皮损处治疗前后MCI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肾健脾化瘀法可抑制黑素细胞的树突化、减少黑素含量,因而治疗黄褐斑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白癜风小鼠模型皮损区酪氨酸酶(TYR)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一6(IL-6)表达的情况,探讨活血补肾合剂促进实验小鼠黑素生成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活血补肾合剂组、白癜风胶囊组和模型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化学脱色法造模,同时给以相应的药物治疗40天,观察各组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TYR)、IL-6表达情况。结果与白癜风胶囊组和模型组比较,活血补肾合剂组能显著促进白癜风小鼠模型黑素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活血补肾合剂组皮损区TYR表达明显高于白癜风胶囊组和模型组,而IL-6的表达则明显低于白癜风胶囊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补肾合剂能够促进黑素的生成,可能与其增加酪氨酸酶的表达和抑制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动”“静”辨虚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加禄  杨晓  郭素英 《河南中医》2010,30(4):324-325
“动”“静”辨虚实是我们体会到的中医诊断疾病虚证和实证的一种辨证方法,“动”就是忠者处于劳力、劳心和房劳状态;“静”就是患者身心处于休息和安静状态;如果患者在“动”的状态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在“静”的状态消失或减轻,即可辨为虚证;如果在“静”的状态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在“动”的状态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即可辨为实证。“动”“静”辨虚实主要是针对慢性病,但还要结合其他辨证方法和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王倩  蔡念宁 《北京中医药》2007,26(5):317-319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是皮肤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是黑素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特征性标志,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黑素在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中合成,由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反应而合成,并通过黑素细胞的树突而运输到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从而形成表皮的色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加味七白膏的美白作用机理及对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采用酶学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490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 中药水煎液对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加味七白膏美白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为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达到减少黑素合成的目的 而起到美白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