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91导联体表电位标测法(BSPM)观察80例正常人Q-Tdp(Q波起点到T波峰值间期的离散度),与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照,探讨BSPM条件下测定Q-Td的可行性。结果:① Q-Tp、Q-Tdp、Q-Tc1dp(Bazzett公式校正)、Q-Tc2dp(Fridercia公式校正)分别为(292.69±37.75) ms、(36.77±7.40) ms、(40.23±9.04) ms和(40.11±7.73) ms;②Q-Tdp与Q-Td、Q-Tc1dp与Q-Tc1d、Q-Tc2dp与Q-Tc2d有良好的相关性;③3个年龄组(18~35岁、36~60岁、61~70岁)各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④Q-Tp女性明显大于男性(P<0.05),其余各值男女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BSPM测定 Q-Tdp简便可行、较为准确,正常值可暂定为52 ms。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导应用体表峰值标测图(EPM)观察和分析32例扩张型及肥厚型心肌病所归纳的现象,结果显示两型心肌病均可出现弥漫性多样化的除极和复极异常,包括多R中心、R凹陷、异位Q图、R和/或S中心电位增大及不同的T图分布和极性改变,本方法可在临床用来帮助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正常人体表心电图的QT离散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体表心电图QT间期存在着导联间的差异一直被认为是心电图记录的伪差,1985年Compbell等发现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具有一定规律性,1990年Day等证实这种差异(即QT离散度-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QTd就是不同部位心肌复极时间存在的差异性在体表心电图上的反应。它同长QT间期综合征,药物诱致的扭转性室速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密切相关,本文对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体表心电图QTd测定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体表T波标测图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体表心电标测方法分别对100例正常人、62例原发性心肌病(肥厚型30例、扩张型32例)、50例冠心病、50例高血压病和15例糖尿病患者作+T、-T等电位标测图分析。结果:①两型心肌病在复极期可见T图极性改变和分布异常。肥厚型常见+T和-T图易位;扩张型-T图常位于左前侧胸;②高血压病出现异位的-T图时总是与增高了的R中心伴行;③冠心病时+T图的低压带扩大、零带增宽,-T图低压带相对扩大;④糖尿病的T图特点是零带明显增宽,为正常人的3倍。结论:心肌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体表T波标测图改变各有特点,确定T图的定量指标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7.
Q-T离散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的差异。因正常人资料尚少,国人正常标准不多,现将我院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以门诊体检者512例为研究对象,经B超、放射、检验等检查,除外各种器质性疾病,亦除外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6例正常人及3例陈旧心梗患者体表等时图的研究绘制和实践,发现:①正常人体表等时图有比较稳定的时程和一定的分布规律。②心梗患者在梗塞中心区表现为一无等时线分布的空白区,该区周围可见等时线密集及时程延迟现象,后者可能为梗塞周围阻滞的反映。体表等时图可能为预测心梗患者发生高危险性心律失常提供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肌复极离散,即所谓离散度,这是肯定的。应用心肌细胞电极和更复杂的技术可以测得;例如早在1976年Abildskov等应用体表标测技术(body surface potentialmapping)就已发现心肌复极分离,用的是150枚胸部电极,可看出心室除极和复极开始的部位和持续时间及结束的部位。80年代初中期Kuo氏等发现心肌复极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施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1~T5)治疗,并分析阻滞前后的临床效果和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硬膜外阻滞15min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NST和ST显著降低(P<001),QT离散度显著减少(P<005)。提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而且对减少QT离散度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了解高血压左肥厚患者QTc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同时观察依那普利治疗的的影响。方法测定26例健康体检者,28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依那普利治疗前后QTcd左室重量指数及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表电位标测(dody surface potential mapping,BSPM)定位显性旁道(accessory pathway,AP)的准确性,进一步探索标测的方法学.方法:41例常规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的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病人,分别进行BSPM及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检查.间歇性WPW和小δ波WPW食道调搏使δ波出现、增大时标测.采用BSPM程序法和马长生流程图法定位AP.其结果与成功消融靶点相对照.结果:BSPM与消融靶点完全符合率82.9%,ECG 64.4%,P<0.05.结论:(1)BSPM定位WPW显性AP的准确率高于ECG;(2)干预使间歇性WPW、小δ波WPW定位变成可能、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