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4年1月到2009年12月对42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取出脱出椎间盘组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3~70岁,平均43岁;病程1d至11年,平均7.5个月。临床特点:部分患者有头颈外伤史,主诉多汗、  相似文献   

2.
1992年1月至2005年1月,本研究采用经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部分行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获得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31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4岁。致病原因:由于有颈椎病,经颈椎按摩不当而使症状加剧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Solis颈椎间融合器治疗,探讨所取得的早期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采用Solis颈椎间融合器治疗;B组23例,采用常规的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取髂骨时问、暴露放射线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症状缓解率、颈椎融合率和JOA术前术后评分的改善率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3~18个月随访,平均为10个月,A组患者手术取髂骨时间、暴露放射线时间、手术时间均低于B组,且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患者均低于B组,且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症状缓解率、颈椎融合率和JOA术前术后评分的改善率指标上A组患者优于B组,但是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治疗上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首选Solis颈椎间融合器治疗,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射线暴露时间短、临床愈合快。符合对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求早期疗效以及安全性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8例患者均行全麻,手术减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行椎板切除减压加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术后随访,术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14.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平均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功能改善率68.5%,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四肢功能评定结果为:优5例,良2例,可1例。未出现血肿、脑脊液漏或者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未见颈椎反曲现象发生,未出现螺钉断钉和松动现象。结论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联合椎板切除减压加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减压完全,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后单侧和双侧内固定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给予椎间融合术治疗。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双侧内固定,观察组进行单侧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术后随访1个月~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间融合术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中单侧内固定法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再次翻修手术采用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Et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问卷调查及影像学随访观察。结果本组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所有病例脊柱节段均获融合,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2)个月。术后随访1~5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6.6%。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经扩大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治疗后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在其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周定治疗的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结果:本组30例均随诊10~15个月,平均(13.26±2.14)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优19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3%.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平均(11.05±2.02)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螺钉松钉、断钉、钢板滑脱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尽早诊断、及时手术干预能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对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6月笔者对7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板开窗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椎板开窗术是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少,适合在各个不同层次医院开展的手术,也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椎间融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8例病人,26~72岁,平均51.3岁。行腰椎后路病变节段脊柱附件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术。平均随访4.7年。随访观察指标有JOA评分、植骨融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临床恢复率术后半年、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分别为78.9%、92.1%和68.4%。最后1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7.4%。2例未观察到可靠的融合,并在术后2年出现内固定的断裂而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2%。病人满意率达94.7%。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前路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后纵韧带切除与保留在颈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疗效。方法经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其中后纵韧带切除组24例,保留组26例,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术前MRI显示的脊髓最细处选取T1加权正中矢状切层面测量,对术前术后、切除与保留组之间比较。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疗效进行χ2检验,对两组脊髓矢状径术前术后测量值进行t检验。结果随访时间7月至57月,平均27月,后纵韧带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62±24)%,(P<0.05)。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脊髓矢状径增加值为(3.26±1.05)mm,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2.32±1.23)mm,(P<0.01)。结论后纵韧带的切除,使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脊髓形态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张世东  张立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53-3553
2004年3月~2006年2月,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32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4例,年龄36~71岁,临床表现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与开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椎板开窗治疗,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总体疗效和手术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81.25%和96.88%,两组前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术与开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显著远期疗效,但椎间孔镜术具有近期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卧床和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临床应准确掌握其适应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连续型双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及疗效。方法 58例连续型双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后路进行单纯患侧椎板切除,骨赘、增生黄韧带及病变椎间盘摘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疼痛和疗效评定分别采用VAS和改良Macnab。结果平均随访17.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腰痛及患侧肢体的疼痛麻木症状明显减轻,肌力明显改善;术后无血管及硬膜囊损伤,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内固定无松动、断钉及植骨块脱落。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12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2%。结论后路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连续型双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充分减压的同时,弥补了患侧椎板切除导致的椎体后柱不稳,恢复了椎间隙高度,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显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的相应症状,如颈肩痛、上肢麻木、肢体运动障碍等。牵引、服药等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近年来,我院开展了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共治疗患者32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极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颈前路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且行颈前路手术的患者39例,行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联合前路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标准侧位X片上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融合节段椎体后缘高度(HPB)。结果术前JOA评分为(8.09±2.20)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98±2.01)分,(P0.05),其中优25例,良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术后1周时的Cobb角、HAB和HPB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HAB和HPB相较于术前同样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效果明显,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于永江  王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88-1689
1999年2月~2005年7月.我院采取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RF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LED)与椎板间开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F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和91.3%,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镜下术野清晰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