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35例,稳定性心绞痛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同型半胱氨酸、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呈正相关(r=0.439,P<0.01),而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呈负相关(r=-0.398,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紊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组方对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对家兔血浆有显著作用的药方。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不同三七皂苷组分在体外对家兔血浆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新配方和三七总皂苷相比,有一个三七皂苷配方能提高血浆t-PA活性水平,另一个三七皂苷配方抑制血浆PAI-1活性。结论改变三七总皂苷中三七皂苷单体的含量,所得配方在功效上有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三七皂苷Rg1对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家兔体内、外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三七皂苷-Rg1在体外能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高血浆t-PA活性,其作用强度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静脉内给药显示:三七皂苷-Rg1 30、60、120和240 mg.kg-1组能降低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增强血浆t-PA活性,而且本品还能降低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结论三七皂苷Rg1能够有效对抗由于PAI-1活性增高和t-PA活性降低所引起的血栓,这可能是其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检测,对其中34例患儿进行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的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纤溶活性明显升高,经治疗后,随着症状改善,纤溶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观察治疗前后纤溶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肾病患儿病情和疗效判断,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患儿高凝状态检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蝎毒活性肽对内皮细胞释放t-PA和PA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endothelialcells,VEC)能合成和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 ,t PA) ,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 ,促进局部血栓溶解 ,VEC还可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plasminogenactivatorin hibitor,PAI) ,当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t PA与PAI保持动态平衡 ,这对于维持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 ,血管内皮细胞在调节血栓的形成和溶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蝎是名贵中药材 ,有祛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血栓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快速抑制物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对73例脑血栓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快速抑制物(PAI-1)进行测查,并与4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脑血栓患者t-PA低于对照组,而PAI-1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期脑血栓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明显下降,说明血浆t-PA及PAI-1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恢复期血浆纤溶活性处于低水平,这种状态可能病前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变化,对7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发病第3天)、亚急性期(第15天)及恢复期(第30天)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t-pA和PAI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亚急性期t-pA明显升高,PAI明显降低;恢复期t-pA明显降低,PAI明显升高(P&lt;0.01)。结论:测定恢复期血浆t-pA及PAI水平,有助于对血栓前状态的了解,并对预测脑血栓形成的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南山楂水煎提取液喂饲高脂大鼠后的血清对牛肉皮细胞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 以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含量与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的活性及胆固醇含量,结果 南山楂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高脂组为:12.563±0.637IU/ml,高脂 南山楂(小)组为:10.397±0.341IU/ml(P<0.01);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分泌,增加其活性,高脂组为:1.032±0.412IU/ml,高脂 南山楂(小)组为:1461±0.117IU/ml(P<0.05),高脂 南山楂(大)组为l.539±0.304IU/ml(P<0.05);还能降低内皮细胞的胆固醇含量.结论 南山楂促进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患儿外周血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的活性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总活性 (PAs)的变化特点及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影响。方法  2 3例紫癜肾儿童为研究对象 ,11名正常对照。分别于ACEI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前、治疗后 1周、治疗后 2周取血、尿标本 ,用纤维平板法测定尿PAs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血tPA和PAI 1活性 ,以 x±s报道数据。 结果 紫癜肾患儿于治疗前血tPA水平和尿PAs总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PAI 1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ACEI和肝素联合治疗后 ,随着治疗的持续可明显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紊乱的趋势 (P <0 0 1)。结论 紫癜肾儿童血、尿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紊乱 ,表现为凝血亢进和纤溶障碍 ,干预性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T-1)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t-PA和PAI-1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DR组血浆t-PA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PAI-1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t-PA低于对照组(P<0.05)及PAI-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有纤溶功能损害,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对DR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南山楂水煎提取液喂饲高脂大鼠后的血清对牛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 以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含量与活性,纤溶酶原激活枷的抑制物(PAI)的活性及胆固醇含量,结果 南山碴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高脂组为:12.563±0.637IU/ml,高脂 南山楂(小)组为:10.397±0.341IU/ml(P<0.01);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分泌,增加其活性,高脂组为:1.032±0.412IU/ml,高脂 南山楂(小)组为:1.461±0.117IU/ml(P<0.05),高脂 南山楂(大)组为1.539±0.304IU/ml(P<0.05);还能降低内皮细胞的胆固醇含量。结论 南山楂促进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祝刚 《抗感染药学》2016,(4):890-892
目的:评价纤溶酶原激活物对急诊脑梗死患者溶栓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急诊室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值、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值及白介素-6(IL-6)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1.76%(P<0.05);NIHSS评分值、Barthel评分值及IL-6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7.65%(P<0.05)。结论:采用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急诊脑梗死患者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其溶栓的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病人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无明显差异的OSAHS病人 5 2例和健康者 4 8例 ,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 ,以Clauss法测定Fg ,以发色底物法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活性 (PAI 1∶A) ,抗凝血酶 Ⅲ活性 (AT ⅢA) ,以酶联免疫法测vonWillebrand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 (tPA∶Ag)、纤溶酶原含量 (PLg∶A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含量 (PAI 1∶Ag)。以免疫火箭电泳法测抗凝血酶 Ⅲ抗原 (AT ⅢAg)。 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vWF、Fg、PAI 1∶A、PAI 1∶Ag明显升高 (P分别 <0 0 0 1、0 0 5、0 0 1、0 0 5 ) ,AT ⅢAg、AT ⅢA、PLg∶Ag、tPA∶Ag明显降低 (P分别 <0 0 1、0 0 5、0 0 5、0 0 5 )。结论 OSAHS病人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4.
参三七皂甙Rg1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研究参三七皂甙Rg1抗血栓作用。结果表明,参三七皂甙Rg1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血栓形成,对大鼠血浆纤溶系统亦有明显作用,可升高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活性型t-PA百分比,降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同时利用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发现Rg1可以剂量依赖性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提示Rg1抗血栓作用与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促进血管内皮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脑梗死大鼠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抑制剂(PAI-I)含量及其脑组织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及大鼠糖尿病脑梗死模型,尾静脉注射疏血通注射液,大鼠眼眶静脉取血,检测t-PA和PAI-I含量,同时快速分离缺血侧脑组织,RT-PCR检测t-PA、PAI-I的基因mR-NA表达。结果疏血通注射液能提高t-PA的含量(P<0.01),降低PAI-I含量(P<0.01),提高t-PA、基因mRNA表达(P<0.01),降低PAI-I的基因mRNA表达(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通过改善血浆和脑组织纤溶功能,对糖尿病脑梗死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纤溶酶特异的发色底物分解产色法对注射不同剂量抗栓酶3号(Svate-3)的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作了检测。结果发现给药后tPA活性增高.PAI活性降低.并与给药剂量及速度有关.血纤平板纤溶面积与tPA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861;P<0.01),与PAI活性呈负相关(r=-0.769;P<0.01)因此认为Svate—3的溶纤作用可能与血管内皮tPA释放增加及PA I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吴珊  徐坚 《贵州医药》2004,28(9):803-804
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有赖于血浆中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的动态平衡,血流中不断有血栓形成,不断有血栓溶解,如果血流中凝血功能亢进或纤溶功能低下,则易导致血栓性疾病,如纤溶功能亢进或凝血功能低下,则导致出血性疾病。血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对机体纤溶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织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变化。方法 测定39例AMI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浆t-PA、PAI及AⅡ水平。结果 AMI后血浆t-PA水平降低,PAI及AⅡ水平升高,依那普利可使血浆PAI及AⅡ水平降低,t-PA水平升高。结论 依那普利可提高血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浆AⅡ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参三七皂甙Rg1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皓亮  刘宛斌 《药学学报》1997,32(7):502-506
用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研究参三七皂甙Rg1抗血栓作用。结果表明,参三七皂甙Rg1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血栓形成,对大鼠血浆纤溶系统亦有明显作用,可升高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活性型tPA百分比,降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同时利用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发现Rg1可以剂量依赖性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提示Rg1抗血栓作用与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促进血管内皮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212-21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情况,以及轻度急性脑梗死和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PLG)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情严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酶原活性明显低于病情轻度的患者,并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有明显的变化,并且各项指标的变化和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指标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