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FIB水平变化的直线相关性。结果:(1)350例CHD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26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86±0.87)g/Lvs(2.76±0.72)g/L,P<0.01];FIB随狭窄支数增加有增高趋势,但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FIB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间呈轻度直线性相关(r=0.225,P<0.01)。(3)FIB水平对CHD的预测价值以FIB≥3.5g/L为界,其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80.8%。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未发现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余蓉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64-26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对冠心病(CHD)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将三组的D-D与FIB检测结果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三组冠心病组的D-D与FIB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与SAP组对比FIB和D-D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MI组与UAP组的D-D与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结论血浆FIB、DD水平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病和病变程度,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冠心病患者及85例同期住院心脏功能健康的其他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FIB、ADP及花生四烯酸诱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尿11-脱氢-血栓素B2检测的结果。结果对检测结果分析后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浆hsCRP、FIB、ADP及花生四烯酸诱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尿11-脱氢-血栓素B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炎性因子具有紧密相关性,均对冠心病的发病产生较大的影响,是评价冠心病临床状态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易晓君  周崇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94-339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326例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根据狭窄血管支数分成单支、两支和三支组和对照组,术前检测血清FIB和血脂。比较FIB浓度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组间有无差异,FIB浓度与血脂进行相关分析并与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FIB浓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FIB与HDL-C、ApoAI、TG、LDL-C、TC和ApoB明显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发现FIB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明显相关(P〈0.01)。结论:FIB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纤维蛋白原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检测148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根据冠心病分型与血清总胆固醇(totaicholesterol,TC)、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群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性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8月于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9例。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FIB,血清炎性因子MCP-1、hs—CRP、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可能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表明hs—CRP、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IMT(1.03±0.32)mm,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更高水平的FIB,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伟光 《中国药业》2000,9(1):63-64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已成为人群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积极研究开发全安有效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对茶色素(红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降血脂、改善微循环、抗血栓、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就茶色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也是造成血浆粘度增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降脂疗法在血脂降低的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冠心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FIB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s—CRP,FIB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宁注射液能降低患者hs—CRP,FIB水平,提高疗效,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全球流行较广泛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冠心病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笔者将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与血尿酸值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89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非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尿酸值并观察两组血尿酸值的变化。结果通过临床已确诊的冠心病发病者其血尿酸值为(432.26±16.34)μmol/L,非冠心病者的血尿酸值为(321.24±14.32)μmol/L,经统计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独立存在,与冠心病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张庆考  任艺虹 《河北医药》2013,(19):2942-294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有逐年攀升的趋势,部分专家曾提出冠心病的发病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以及肥胖有关系,但这些因素也不完全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清内总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的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广泛受到关注的焦点[1,2]。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例与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资料38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在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各30例,运用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DD,运用凝血酶凝固时间测量FIB,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AMI组、UA组的血清hs-CRP、FIB、DD的水平比SA组、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的血清hs-CRP的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组的FIB、DD水平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的血清hs-CRP、FIB、DD检测,可反映出CHD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奎志  张慧君 《河北医药》2010,32(13):1732-173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39例,分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稳定性冠心病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检查3组患者血浆FIB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FIB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P〈0.05)和非冠心病组(P〈0.01),稳定性冠心病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FIB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血浆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估计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浆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参数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冠心病患者、56例脑梗死患者和44例糖尿病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活性,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冠心病组PT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例组FIB、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AT-III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AT-Ⅲ对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其中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常见临床类型.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心脑血管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增长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药在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倍受重视,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平板运动试验是非冠状动脉造影条件下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本文研究96例糖尿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间接揭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在工业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已成为成年人死亡的第一原因。我国曾是低发国家之一,但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冠心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几方面,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了较详细而深刻的阐述,以期使人们掌握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心理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包括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性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