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效的诊断方法,使用PET/CT的结果性分析。方法应用PET/CT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病理、手术等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83.7%、特异度89.0%、阳性77.4%和阴性预告值92.4%。结论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NSCLC患者116例,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行纵隔镜检查或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等获得病理组织,对照病理结果,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48.6%、75.9%、48.6%、75.9%,准确性为67.2%;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1.1%、88.6%、76.9%、90.9%,准确性为86.2%。结论 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无转移者基本可以排除转移,提示有转移者可行纵隔镜手术进一步确诊或手术治疗时规范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施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5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在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315枚,转移淋巴结52枚,PET/CT结果假阴性7枚,假阳性8枚,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7%,高于CT(67%,90%;P=0.002,0.045)。结论假阴性是由于PET/CT稍逊的空间分辨率、低糖代谢率的淋巴结微转移灶、与原发灶毗邻的淋巴结误认为肿瘤。而合并肺部疾病所致淋巴结炎是PET/CT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使用多排螺旋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明确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且均在治疗前给予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多排螺旋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与病理诊断差异不明显;使用多排螺旋CT诊断不同直径淋巴结的准确率均较高,且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但是需要医生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在肺癌(LCA)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LCA患者,分别开展PET-CT、螺旋CT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手术病理显示, 100例LCA患者中,未见淋巴结转移23例,可见淋巴结转移77例,其中局部复发病灶33例, 77例LAC伴淋巴结转移者检出106枚转移淋巴结,其中6枚转移淋巴结直径<0.5 cm,78枚转移淋巴结直径在0.5~1.0 cm, 22枚转移淋巴结直径>1.0 cm。PET-CT诊断LCA阳性98例,阴性2例,诊断准确度为98%;螺旋CT诊断LCA阳性99例,阴性1例,诊断准确度为99%。PET-CT、螺旋CT诊断LCA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78例,淋巴结未转移22例;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2%(75/78)、90.9%(20/22)、97.4%(75/77)、87.0%(20/23)、95.0%(95/100)。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62例,淋巴结未转移38例;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预测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和经病理检查确诊的92例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57)和非淋巴结转移组(n=35),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个代谢参数预测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的MTV、TLG中位数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N分期间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V和TLG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65 cm3、28.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45例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将拍摄的PET/CT片用视觉判断和测定356参数值,对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作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45例患者中找到原发灶者40例,占88.9%(40/45),其中3例为炎症,2例为结核,假阳性率为11.1%(5/45)。结论 18F-FDGPET/CT全身显像能有效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能了解全身各脏器病灶分布情况,为肿瘤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评估病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初诊鼻咽癌一共有30例,30例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鼻咽以及颈部的MRI、CT检测,对2种诊断方法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给予对比。结果60侧(30例患者)咽旁间隙当中,MRI的检出率为46.7%(28/60),CT的检出率为36.7%(22/60)。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采取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强调放射治疗当中,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使靶区勾画的精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膜完整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甲状腺切除术及131I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对于颈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通常不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因此对颈部淋巴结准确分期至关重要。全身131I扫描后对甲状腺残留、良性结节和转移淋巴结难于鉴别,而通过与CT融合技术可以提高转移淋巴结诊断,本文探讨SPECT/CT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疑诊为胃癌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对照。结果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8.4%,准确性85.1%,3例假阴性原发灶直径均为1cm(T1期),2例为印戎细胞癌。1例假阳性手术后证实为胃溃疡伴炎症;②术后病理证实16例胃局部淋巴结转移,PET/CT检出12例,灵敏度为75%;③27例患者中PET/CT检出5例有肝脏、肺、骨.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的PET/CT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PET/CT对胃癌是一种较为灵敏,可靠的检查方法,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共96例,对宫颈癌的髂总、髂内及髂外,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诊断,将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数据与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9.58%、69.79%。其中各个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髂总组,88.54%、68.75%;髂内组,87.50%、67.71%;髂外组,90.63%、70.83%;腹主动脉旁组,91.67%、71.88%。多层螺旋CT组诊断结果明显高于病理检查结果(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较高,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另外综合分析淋巴结的大小、密度和数目对诊断淋巴结转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MRI与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18F-FDG PET/CT显像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方法 41例鼻咽癌患者经放疗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其中27例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检查,以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作为最后诊断,分析鼻咽癌远处转移部位、发生率,PET/CT采用5级分类诊断法,选取不同分级点作为截止点绘制ROC曲线,寻找最佳截止点评价诊断效能。结果18F-FDG PET/CT较MRI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复发灶与纤维化SU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远处转移发生率为63%,最常见的部位是远处淋巴结、骨骼。ROC曲线示以3级为最佳截止点PET/CT诊断效能较高,敏感性92.3%,特异性73.3%。结论18F-FDG PET/CT较MRI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PET/CT诊断鼻咽癌远处转移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腹部淋巴结疾病诊断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淋巴结肿大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超声和CT检查,对超声检查和CT检查在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瘤、转移瘤以及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在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瘤、转移瘤以及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方面准确性分别为95.83%、94.74%、100.00%、86.67%,各指标均高于CT的准确性,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用于腹部淋巴结的诊断较CT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对腹部淋巴结肿大的性质进行判断,提高对腹部淋巴结病变诊断的准确度,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从而帮助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96例,应用多层螺旋CT对其宫颈癌的腹主动脉、骼外、骼内及骼总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实施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在淋巴结转移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9.58%与69.79%,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对多层螺旋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层螺旋CT诊断应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9例胃癌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见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CT平扫征象主要为实性、环状和囊状改变,其中较小转移淋巴结以实性为主,随直径增大呈环状、囊状改变增加;增强扫描强化特征有实性均匀强化,环带状强化和囊状无强化改变;螺旋CT多期扫描对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为86.4%,高于CT平扫,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较准确显示胃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141例,分成试验组(51例,常规超声联合CT检查)、CT对照组(45例,单纯CT检查)和US对照组(45例,单纯超声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各自的价值。结果:试验组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8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例,共采集预测转移阳性颈淋巴结226枚。诊断准确率CT对照组为43.90%、US对照组为58.14%、试验组为70.59%,试验组明显高于CT与US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Ⅵ区转移阳性颈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T检查可显著改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合理清扫方式与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了其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胸部CT和MRI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比较系统采样病例胸内各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与单纯采样术的阳性发现率。结果:患者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κ为0.351;MRI诊断一致性检验.κ为0.449,优于CT。距离肺门和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最高,距离肺根部较远的9、6、3、2、1区淋巴结的转移频率较低。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40例,阳性发现率为85.0%;单纯采样10例,阳性发现率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结论:胸部CT和MRI不应作为术前肺癌N分期的唯一检查,应引入进一步的其他诊断技术,以提高对肺门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在肺癌术中应主动清除肺门和纵隔各区淋巴结,特别是围绕肺门或肺根部周围的淋巴结,不能忽略淋巴结转移的现象。系统淋巴结采样术较适合肺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肺腺癌亚型,临床较少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5 月收 治的 1 例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肺黏液腺癌患者相关资料,通过 18F-FDG PET/CT 检查,明确了原发病灶及淋巴结、 骨骼多发转移灶,探讨了 PET/CT 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宫颈癌的CT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检出淋巴结转移者19例,病理检出淋巴结转移者20例,两者重合15例。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转移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3.3%,准确率为88.8%;阳性预测值为78.9%,阴性预测值为91.8%。结论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全面分析淋巴结大小以及内部密度等因素、有助于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郭旭亮  张好勋 《江西医药》2022,(12):2262-2264
目的 探究64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参数在术前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疑似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整理其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容积CT及病理学检查。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按照肺癌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将其分为无转移组(35例)及转移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PAF、BAF、PI灌注参数,BAF、PI检查方式对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及BAF、PI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无转移组患者的PAFF水平与转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转移组患者的BAF水平低于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PI水平高于转移组(P<0.05);经BAF检查,60例肺癌患者中有纵隔淋巴结转移29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1例,其中真实的有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1例,其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35.00%(21/60);经PI检查,60例肺癌患者中有纵隔淋巴结转移2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5例,其中真实的有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其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33.33%(20/60);与BAF检查比,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