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下颌骨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下颌骨骨折的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Balance螺旋CT扫描机,共检查下颌骨骨折病人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19岁~53岁,平均年龄465岁,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并经下颌骨螺旋CT扫描.结果 本组34例中全部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其中,下颌体骨折15咧,角部骨折3例,下颌支骨折4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并颞颌关节脱位或半脱似5例,下颌骨多处骨折7例。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了解下颌骨骨折的3D空间表现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下颌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2例(26处)下颌骨骨折的对比观察,显示了曲面体层在对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取代常规,下颌骨系列片,具有费用低、减小投照曝光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骨折多见于外伤.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多以切开复位和无创伤的颌间结扎复位法为主.1998年1月-2009年4月我科应用颌间结扎法治疗下颌骨骨折1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方法。方法在内窥镜下对22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复位,经皮穿刺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均恢复良好的面部外形,骨折愈合好,21例下颌运动正常,20例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内窥镜下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有效,无并发症发生,适用于下颌骨髁突颈及颈下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刘蔚 《人民军医》2005,48(9):523-525
下颌骨骨折占平时颌面骨骨折的72%左右,影响进食、咀嚼和言语等功能及容貌。1995~2003年,我们共收治各类下颌骨骨折1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颌面损伤的35%,而下颌骨又是颌面部最易发生骨折的骨骼。车祸、工伤事故导致的下颌骨骨折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颌面部骨折已经普遍采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V)技术。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0月对5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小型钛板RIF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38例面中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1995~ 1999年间收治12 7例颌面部外伤 ,其中面中部骨折 38例。对 38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经冠状切口或应用鼻根部、眼眶外侧、上颌前庭龈颊切口 ,暴露所有骨折部位 ,恢复颧骨的解剖位置 ,进行骨折复位 ,置微型夹板处于或平行于上颌骨力支柱方向作骨折内固定 ,保持面中部垂直高度、宽度及深度。已经恢复重建的上颌骨可作为骨折下颌骨恢复咬 关系基础 ,先行上、下颌间固定 ,恢复咬 关系 ,再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如下颌骨无骨折 ,则以下颌骨为基础 ,作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颜面部外形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重组下颌骨及颞颌关节SSD(surface shaded display)图像。成分结果56例中下颌骨正中颏部骨折12例、下颌骨颏孔部骨折17例、下颌骨下颌角部骨折11例、髁状突颈部骨折8例,髁状突错位7例,喙状突骨折1例。其中线性31例,粉碎性18例,错位7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三维重组能够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出骨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吕道志  欧子民 《人民军医》2007,50(9):560-561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口腔科常见急症之一。因骨骼的特殊性,外伤时解剖结构、形态及生理功能常发生改变,多伴颅脑及脊椎损伤、出血、休克和呼吸道堵塞等。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多见。我们收集整理了自1995年以来治疗下颌骨骨折215例的资料。现就其骨折原因、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勇 《西南国防医药》2003,13(4):407-408
目的:观察应用加压小纲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4例46处下颌骨骨折,采用加压小钢板内固定。结果:33例临床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术后1月观察33例无颌功能紊乱,1例轻度错He,张口度均大于30mm。结论:加压小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可明显缩短颌间固定时间,促进骨折断端愈合,手术简便安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常规X线、口腔曲面断层片、二维CT和三维CT在颌骨骨折诊断中的优缺点。方法对74例不同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的常规X线、曲面断层片、二维CT和三维CT的显示情况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下颌骨易发生骨折.其中下颌骨体部骨折率最高,然后依次为髁状突、下颌角、升支;三维CT在颌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最高,二维CT、口腔曲面断层片、常规X线次之(P〈0.05);对下颌骨骨折线的显示准确率三维CT最高,口腔曲面断层片次之,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上颌骨骨折线三维CT的准确率最高,二维CT次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影像学检杏各有优缺点.为提高骨折显示的准确率.4种方法结合使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中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5例二维CT诊断下颌骨骨折病人行三维重建,显示下颌骨结构,测量骨折移位距离及下颌骨厚度.结果:45例下颌骨折中颏部和体部骨折最多见,其次为下颌角及髁状突颈部,下颌升支骨折最少见.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精确、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骨缺损范围等情况,对下颌骨骨折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兔下颌骨骨折愈合中下齿槽神经缺失对骨痂血管生成和矿化成骨的影响,探讨神经在颌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分作失神经下颌骨骨折的实验组和单纯下颌骨骨折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d、7d、14d和28d获取骨痂,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对标本行形态学观察,对比两组CGRP、VIP表达情况;通过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检测骨痂早期新生血管密度,四环素免疫标记法检测骨痂后期矿化成骨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痂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实验组中CGRP、VIP表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早期血管密度和后期矿化成骨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下齿槽神经缺失影响骨痂的血管生成和矿化成骨量,不利于下颌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比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普通X线和CT检查结果,着重提出CT诊断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下颌骨位于颜面下1/3部位,因其位置较突出,易发生骨折,是颌面部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下颌骨髁突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髁突骨折如手术处理不当会诱发关节强直[1]。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于1999-09至2014-02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2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全颌曲面体层摄影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的评价管志海,蒋华平,王经刚全颌曲面体层摄影(Pantomography)国内从70年代已开始使用。我们利用此法对180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进行了诊断,并与常规下颌骨正侧位片进行对照,发现诊断准确率有显著提高。其优...  相似文献   

17.
多数学者以往对下颌骨骨折多采用颌间结扎固定,虽然此法效果肯定,但对进食和保持口腔内卫生均感不便。为此,1990年以来我科对部分下颌骨骨折病例采用改良的下颌单颌牙弓夹板固定,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五一般情况ZI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8~42岁,平均33.4岁。下颌颖孔部骨折14例,下颌角或体部骨折7例,其中有6例合并其它部位的损伤及软组织伤。同时,对照观察了颌间固定或骨间固定的下颌骨骨折20例。1.2固定方法对错位不明显的病例采用扁的1.42mm不锈钢丝作牙弓夹板固定,对于有错位者在局呼手法复位后在舌例及须侧…  相似文献   

18.
全面部骨折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8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对致伤原因、伤情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致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占全部骨折的86.8%,其中摩托车伤占交通伤比例的57.6%,骨折类型除上下颌骨骨折外,鼻骨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多成粉碎性,其次为颧骨。下颌骨多呈线形骨折,单处多见,上颌骨以双侧骨折、颧上颌缝分离、上颌窦前壁粉碎性骨折、双侧上颌骨中缝分离为主要的骨折类型。手术方法遵循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的骨折复位固定顺序,重建咬合关系和恢复面部外形,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目前全面部骨折以上颌骨、鼻骨、颧骨、下颌骨多发骨折为主,遵循建议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下颌骨形态不规则。常规正侧位投照,由于下颌骨颏部相互重叠,在照片上很难准确显示其结构。如果碰到外伤不配合患者,更不能明确诊断。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下颌骨斜位投照法,此种照法对于下颌骨颏部的骨折、骨髓炎、肿瘤性病变很有诊断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CT资料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CT资料。结果:129例颌面部骨折中,男女比例为3.78∶1,好发年龄为20~39岁(46.5%)。下颌骨骨折74例(占57.4%),发生率最高,其中下颌骨颏部和髁突为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结论:颌面骨折以20~39岁男性患者多见,好发于下颌骨的颏部和髁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