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神经元眼优势改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从细胞功能水平检测斜视性弱视猫纹外视皮层 2 1a区神经元眼优势的变化 ,探讨斜视性弱视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市购幼猫 9只 ,随机分成 2组 :斜视性弱视组 5只、对照组 4只。斜视组于 4周龄时行右眼外直肌断腱术 ,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确定形成弱视后行细胞电生理检测。给予正弦光栅刺激 ,微电极记录 2 1a区神经元的放电水平 ,比较 2组动物视皮层神经元的双眼性和眼优势。结果 斜视性弱视组 2 1a区双眼细胞比例较正常组下降 (P <0 .0 0 1) ,神经元眼优势分布向非偏斜眼转移 (P <0 .0 0 1) ,非偏斜眼驱动的单眼细胞比例达到 70 % ,而斜视眼驱动的单眼细胞比在 5 %左右。结论 斜视性弱视的病理缺陷在纹外视皮层表现更为严重 ,2 1a区较初级视皮层发生了神经元眼优势分布的转移。这为斜视性弱视神经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17区神经元眼优势及空间特性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从单细胞功能角度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扫描正弦光栅刺激 ,应用微电极检测 8只正常猫组、9只斜视性弱视猫组纹状皮层细胞的放电水平 ,研究斜视性弱视猫皮层细胞的双眼性、眼优势及其空间特性的改变。结果 斜视性弱视组细胞数为 76 ,正常组为 83,斜视性弱视组皮层双眼细胞较正常组减少 (P <0 .0 5 ) ,眼优势未发生转移。与对侧眼相比 ,斜视性弱视弱视眼驱使皮层细胞的最优空间频率 (正常2 4 9± 0 .4 5 ,斜视组 0 .90± 0 .12 )、高端截止空间频率 (分别为 6 .19± 1.0 7,3.4 9± 0 .5 1)下降 (P <0 .0 0 1) ,两眼时间频率调谐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斜视性弱视可能与两眼间异常相互作用以及弱视眼驱使皮层细胞的空间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VIP在单眼剥夺性莲 层17区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弱视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PA法对7例正常猫和8例单眼剥夺性弱视猫视皮层17区免疫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定位,并定量研究其变化。结果 在单眼剥夺猫剥夺侧17区的4层VIP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单眼剥夺可造成剥夺侧视皮层17区剥夺眼相应支次的VIP表达下降,从而促进弱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斜视性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娜  李平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39-1142
随着脑科学的蓬勃发展,弱视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研究证实:发育早期异常视觉经验可影响皮层神经元的空间特性,弱视视功能损害涉及多个脑区并与皮层神经元空间特性的异常密切相关,弱视是视觉神经通路多方位、多层次损害的综合。在此我们对斜视性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单眼剥夺性(MD)弱视小鼠视觉功能及对视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7 d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ham+Control组、Sham+Exercise组、MD+Control组及MD+Exercise组,每组10只。视动反应检测小鼠的视功能;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视皮层神经元的数目及结构;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视皮层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形态,并比较树突棘密度;膜片钳技术记录视皮层L5锥体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结果 与Sham+Control组相比,MD+Control组小鼠视功能、皮层神经元数目、树突棘密度及自发放电频率均显著下降(均为P<0.01),神经元结构完整性受损;而经过有氧运动训练后,与MD+Control组相比,MD+Exercise组小鼠的视功能、皮层神经元数目、树突棘密度及自发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神经元结构完整性得到改善。结论 有氧运动对剥夺性视皮层神经异常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斜视性弱视眼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余敏忠 《眼科新进展》2001,21(4):246-248
目的研究斜视性弱视眼视野各部位视功能的变化.方法记录和分析了5例斜视性弱视眼和45例正常对照眼的多焦VEP.刺激图形由61个六边形单元组成,每个刺激单元内有黑白格子,刺激野直径约13.6°.在VERIS系统电脑程序(伪随机双极m序列)控制下,各刺激单元同时并互相独立地进行黑白翻转刺激,通过用快速Walsh变换计算刺激与反应的互相关函数,分离提取到各自的反应波形.结果斜视性(内斜)弱视眼在中央视野和颞侧视野,多焦VEP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按不同离心度的环分组统计,斜视性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P1波潜伏期平均值在中央凹和第一环分别延长20.2ms和11.2ms;P1-N2振幅平均值在中央凹下降68.8%,在第一环下降52.6%,在第二环下降47.5%,N1-P1振幅平均值在中央凹下降54.4%.按鼻颞侧分组统计,斜视性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潜伏期平均值在颞侧视野延长10.6ms;P1-N2振幅平均值在颞侧下降66.5%,N1-P1振幅平均值在颞侧下降63.7%.斜视性弱视眼潜伏期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延长11.2ms;P1-N2振幅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下降64.2%,N1-P1振幅平均值在颞侧视野比在鼻侧视野下降64.2%.结论本研究证实,斜视性(内斜)弱视眼在中央视野和颞侧视野,视功能下降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猫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视皮质17区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斜视性弱视猫治疗前后视皮质 (VisralCortex ,VC) 17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改变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联系。方法 普通 4周龄家猫 1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斜视组和斜视治疗组 ,每组各 6只 ,后两组 4周龄时行右眼外直肌切断术 ,术后 4周经P -VEP检测确定形成弱视后立即将治疗组 6只猫行对侧眼睑暂时缝合。三组猫全部于 12周龄处死 ,取右脑半球VC17区脑组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 17区NGF免疫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斜视组与正常组相比 :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P -VEP的P1波潜时延迟 ,波幅降低 ;治疗组和斜视组相比 ,免疫阳性细胞增加 (P <0 0 5 ) ,P1波潜时缩短 ,波幅增大。结论 斜视性弱视猫VC17区NGF表达特性发生改变 ,通过遮盖对侧眼 ,增加弱视眼的视觉信息输入量 ,NGF表达增加 ,和P -VEP的改变相符合 ,遮盖治疗使实验猫弱视眼的视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NGF作为一种细胞功能的调控因子 ,在视觉系统发育的可塑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Yin Z  Yu T  Chen L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472-475,W001
目的 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斜视猫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基 1(N methyl D aspartatereceptorsubunit 1,NMDA R1)在超微结构水平的表达与变化。方法 幼猫 11只 ,其中 6只猫在 2周龄行 1只眼外直肌断腱术产生单眼内斜。依动物处死时的年龄分为 3组 :3周龄组(斜视手术后 1周 ) ,2只正常和 2只斜视幼猫 ;5周龄组 (斜视手术后 3周 ) ,2只正常和 2只斜视幼猫 ;成年组 (6月龄 ) ,1只正常和 2只斜视性弱视猫。 3组动物均取初级视皮层组织进行冰冻切片 ,NMDA R1单克隆抗体标记后 ,分Ⅱ~Ⅲ层、Ⅳ层及Ⅴ~Ⅵ层各为一个区块行常规电镜染色切片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电镜下分析 32 8个视皮层神经元 ,发现 3组正常猫的视皮层神经元NMDA R1标记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斜视猫 (χ2 =4 2 8,4 4 1,4 89;P <0 0 5 )。 (2 )共计数 132 0个NMDA R1阳性突触 ,显示正常猫发育过程中 ,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MDA R1受体突触数多于Ⅳ~Ⅵ层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F =3 2 8,P <0 0 5 ) ;斜视猫视皮层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MDA R1受体突触数 ,3周龄组与正常幼猫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F =0 17,P >0 0 5 ) ,5周龄组和成年组均较正常猫组显著减少 (F =2 6 94 ,4 7 0 1;P <0 0 0 1)。结论  (1)正常猫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思利巴对斜视性弱视立体视重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思利巴对斜视性弱视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将38例弱视基本治愈,斜视矫正治愈的斜视性弱视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弱视治疗仪(微型光刷闪烁仪)、双眼视觉训练仪,服药组:使用弱视治疗仪(微型光刷闪烁仪)、双眼视觉训练仪,加服思利巴。治疗3个月,观察了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结果,用颜氏近立体图检查中心抑制暗点,立体视,结果:服药组暗点的消失,立体视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每组第3个月、6个月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思利巴有利于立体视功能的改善,其机制可能是解决了视觉抑制,立体视功能改善后可以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猫形觉剥夺性弱视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视皮层17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4周龄幼猫分为正常组、单眼剥夺组、左旋多巴组,每组6只。通过单眼眼睑缝合制备形觉剥夺弱视模型,观察不同干预条件下各组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P1隐含值及波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视皮层17区NGF的差异。结果单眼剥夺组剥夺眼P100波隐含值延长,波幅降低,与正常组及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多巴组双眼P-VEP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夺组视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密度为80.23±9.54,正常组为111.83±7.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多巴组为118.06±12.37,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结论敏感期内剥夺性弱视幼猫视皮层17区NGF的表达减弱。左旋多巴干预治疗后,NGF表达明显增加,弱视眼P-VEP明显改善,左旋多巴能促进实验猫弱视眼的视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发育不同时限视皮层17区神经元5-HT2c受体(5HT2cR)的表达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以5-HT2cR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发育不同时限8只正常发育猫、8只斜视猫视皮层17区5-HT2cR的表达。定量比较正常发育猫与斜视猫视皮层17区5-HT2cR在生后第3周、6周、9周和6月龄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发育猫视皮层各层均可见5-HT2cR染色阳性细胞。其中,II~I V层信号相对较强,V~VI层表达信号较弱。5-HT2cR的表达在生后第6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6月龄猫5-HT2cR表达与9周龄猫接近。与正常猫相比,斜视猫5-HT2cR表达水平下降,6周、9周和6月龄斜视猫5-HT2cR表达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HT2cR是调控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P物质在单眼剥夺性弱视视皮层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P物质(SP)在单眼剥夺弱视猫视皮层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弱视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APA法,对7例正常猫和8例单眼剥夺弱视猫视皮层17区SP免疫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定位并定量研究其变化。结果 在单眼剥夺猫剥夺侧视皮层17区SP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单眼剥夺可造成剥夺侧17区剥夺眼相应输入层次的SP表达下降,从而促进弱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桂香  胡聪  杨先 《眼科研究》2003,21(4):361-361
本实验比较了敏感期斜视性弱视幼猫经过标准化和量化的模式刺激及遮盖治疗后视皮质的P-VEP改变,评价模式刺激治疗斜视性弱视幼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质17区c-fos mRNA在治疗前后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检测斜视性弱视猫视皮质c—fosmRNA在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生后关键期内,弱视猫视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正常幼猫15只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和斜视组共9只,于4周龄时行眼外直肌切除术造成人工斜视,经图影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确定形成弱视后,治疗组3只猫于术后4周缝合对侧眼。正常对照组6只。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15只猫的c—fosmRNA在不同时限的表达状况,并同时纪录P—VEP的变化。结果 斜视猫视皮质的阳性染色细胞较正常猫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阳性染色细胞较治疗前有显著性的增加,与图象例转视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u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反应的视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变化大体一致。结论 测定c—fosmRNA的改变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证实弱视电生理学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可以作为评价视皮质功能状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弱视大鼠视皮层突触密度超微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突触素(SYN)在视皮层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弱视大鼠视皮层突触密度及功能的关系,为弱视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分子水平理论依据。

方法:选用正常新生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弱视模型组,每组16只,两组大鼠均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弱视模型组在出生后第13d采用单眼缝合的方法建立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经典模型。两组大鼠均于出生后51d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检测。检测结束后立即取材,用透射电镜及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观察并统计两组大鼠初级视皮层V1M区第Ⅳ~Ⅵ层大锥体细胞周围神经纤维网络的突触密度变化。利用漂染法对视皮层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对SYN阳性神经元进行定位观察和定量统计分析。

结果:F-VEP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剥夺眼的P2潜伏期较正常眼明显延长,P2波振幅较正常眼明显降低(P<0.05);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双侧视皮层的突触密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弱视眼对侧视皮层下降更加明显(P<0.05);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视皮层脑切片形态完整,镜下组织结构清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模型组SYN阳性神经元表达强度值明显降低(P<0.01)。

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存在着突触结构可塑性,单眼形觉剥夺可以造成大鼠初级视皮层突触密度的降低,SYN表达水平下降,视皮层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左旋多巴对14例猫斜视性弱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猫弱视眼模型的作用,以探讨弱视的发病机理。方法:对14只猫斜视性弱视模型,分20mg/kg 40mg/kg左旋多巴及安慰剂灌胃给药,观察猫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左旋多巴能一定程度地缩短猫斜视性弱视眼的P1波峰灌时及提高P1波幅值。结论:用左旋多巴对猫斜视性弱视模型灌胃给药12周,能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弱视眼的传导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7.
思利巴对斜视性弱视立体视重建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思利巴对斜视性弱视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3 8例弱视基本治愈、斜视矫正治愈的斜视性弱视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用弱视治疗仪 (微型光刷闪烁仪 )、双眼视觉训练仪 ;服药组 :用弱视治疗仪 (微型光刷闪烁仪 )、双眼视觉训练仪 ,加服思利巴。治疗 3个月 ,观察治疗后第 3个月、 6个月的结果 ;用颜氏近立体图检查中心抑制暗点、立体视。结果 服药组暗点的消失、立体视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每组第 3个月、 6个月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思利巴有助于立体视功能的改善 ,其机理可能是解除了视觉抑制 ;立体视功能改善后可以维持。  相似文献   

18.
19.
郭珍  刘冰  林锦镛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12,30(3):228-232
背景 视觉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助于对视觉发育期视功能的异常进行解释和防治,目前轴索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目的 观察正常发育猫和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神经元NogoA的表达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4周龄幼猫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斜视性弱视组,每组8只.斜视性弱视组手术离断右眼外直肌制备成人工内斜视模型,与正常组在同等视觉环境下饲养1周后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VEP P100波幅下降及隐含时延长确定为弱视模型制作成功.确定弱视形成后用断颈法处死实验猫,制备猫视皮质区21a区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2个组猫视皮层区的发育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正常组和斜视性弱视组视皮层21a区NogoA的表达并进行定量比较. 结果 斜视性弱视组猫P-VEP P100隐含时为(108.50±6.95)ms,右眼/左眼P100振幅比值为0.35±0.09,正常组为(98.10±7.07)ms,右眼/左眼P100振幅比值为0.83±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0,P=0.005;t=5.970,P=0.005).2个组视皮质21a区苏木精-伊红染色表明斜视性弱视组视皮质神经元的数目无明显减少,但神经元细胞质突起变短或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NogoA阳性细胞均存在于Ⅱ~Ⅵ层,呈棕黄色表达,位于神经元一侧.正常组视皮质21a区Ⅱ~Ⅵ层可见NogoA阳性染色细胞,斜视性弱视组Ⅱ/Ⅲ、Ⅳ、V/Ⅵ区NogoA表达的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387.37±2.01)、(354.58±1.85)、(289.68±1.81)个/mm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61.39±1.98)、(128.93±1.26)、(96.25±1.49)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00、-201.890、-164.740,P=0.000). 结论 NogoA在调控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中可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视放射发育情况,比较两种弱视患儿视觉损害发生机制的异同。方法 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以及正常对照组15名儿童进行DTI程序扫描,采集所有儿童两侧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对左右侧视放射FA及MD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儿童不同部位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种类型弱视患儿视放射的发育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儿童的FA及MD右侧均略高于左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右侧FA(0.469±0.012)高于左侧(0.460±0.013),右侧MD(0.872±0.015)低于左侧(0.888±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斜视性弱视组患儿右侧FA(0.475±0.013)低于左侧(0.496±0.015),右侧MD(0.871±0.012)高于左侧(0.863±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双侧视放射FA降低、M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斜视性弱视组患儿双侧视放射FA均降低,右侧视放射MD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侧视放射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弱视患儿比较:左侧视放射FA、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右侧视放射FA、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DTI可以无创地观察弱视患儿视放射微观结构的改变,为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