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HBV感染、饮酒及吸烟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方法以肝癌高发区广东顺德区为研究现场,选取3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病例组,306例正常者为对照组,运用相加模型分析HBV感染、饮酒及吸烟对原发性肝癌的交互作用。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HBV感染与饮酒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为1.748;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2.268;交互作用归因比为41.4%。HBV感染与吸烟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也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为2.068;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1.716;交互作用归因比为49.5%。结论 HBV感染与饮酒、HBV感染与吸烟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压疮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9年12月 ~2021年10月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压疮感染分为压疮感染组和非压疮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压疮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发生压疮感染患者50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病例约11万,占世界的40%左右。现认为HBV的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病的首要因素,HCV感染亦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不是首要因素,HBV与HCV二者重迭感染才是促进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420例,统计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腹腔感染发生率,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20例肝癌患者中共有50例在术后出现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1.90%。50例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引流液共培养出84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革兰阳性菌28株,真菌6株。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氯霉素耐药性较弱。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弱。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00 min、白蛋白<35 g/L均是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同时应根据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洛阳市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洛阳市HBV、HCV和HG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洛阳市 6 8例肝癌患者和 179例对照的血清 ,应用EIA法检测HBV、HCV和HGV感染指标。结果 HBV感染的六项血清学指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抗 -HCV在两组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检测到抗 -HGV。HBV与HCV合并感染在肝癌的发生中呈简单相加模式。HBsAg、总HBV感染和抗 -HCV分别可以解释洛阳市肝癌病因的 84 .78%、6 1.19%和 6 .2 0 % ,而抗 -HBs阳性则使肝癌发病危险降低 32 .75 %。结论 HBV和HCV感染是洛阳市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TACE术后中晚期肝癌患者762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病原菌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肿瘤分型等临床资料,归纳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医院感染率为8.53%(65/762);以腹腔感染和胆道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62.82%,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5株占32.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占5.13%。年龄,住院时间,腹水和血清白蛋白是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ACE术后中晚期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以腹腔感染和胆道感染为主,应针对感染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AKR1B10)的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BV感染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65例与非感染组45例。分别采集所有患者术前血清,并检测其中HBV-DNA与甲胎蛋白的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肝癌组织中AKR1B10的表达情况;分析肝癌组织中AKR1B10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肝癌组织中AKR1B10表达情况,分析肝癌组织中AKR1B10表达情况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甲胎蛋白水平为阳性者肝癌组织中AKR1B10高表达发生率为55.36%,低于甲胎蛋白水平阴性的90.74%(P0.05);感染组肝癌组织AKR1B10低表达占35.38%,高于非感染组的15.56%(P0.05);肝癌组织中AKR1B10低表达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与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66.67%、76.67%,均高于肝癌组织中AKR1B10高表达患者的35.00%、51.25%(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AKR1B10的表达与甲胎蛋白水平、HBV感染有关,临床上可通过对AKR1B10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判断患者甲胎蛋白水平与HBV感染情况,同时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其HB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折。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率为90.12%,有肿瘤家族史的比例为17.28%。感染模式以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为最多(占48.86%)。结论: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感染模式以小三阳为主,表明该模式的乙肝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应早诊早治。原发性肝癌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对新生儿要严格执行乙肝疫苗0、1、6计划,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肝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10个有关肝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原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病例共920例,对照共1080例。结果表明:南方地区肝癌危险因素是:HBV感染、饮用沟塘水、肝癌家族史;北方地区肝癌危险因素是:HBV感染、肝癌家族史、个人既往肝炎史、饮酒因素。我国南北方地区肝癌危险因素构成不尽相同。吸烟与HBsAg阴性的肝癌有关,而与HBsAg阳性的肝癌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化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与感染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医院行介入化疗手术治疗的33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情况,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肿瘤直径和介入治疗时间等临床资料,归纳肝癌介入化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7例,感染率为8.13%,感染以胆道感染和肺部感染为主;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77.42%,革兰阳性菌7株占12.58%,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术前白蛋白、脾脏栓塞是肝癌介入化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肝癌介入化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胆道及肺部感染多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引起患者介入化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介入化疗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青年人中原发性肝癌致病因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0例青年人原发性肝癌与病人住地附近“健康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多因素探讨。比较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饮酒等多因素作用的大小。单因素分析表明,HBV感染、肝癌家族史与青年人肝癌关系密切,OR值分别为25、3倍。提示HBV感染在青年人肝癌中的作用远远高于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启东肝癌高发区主要危险因素的病因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HBV感染、肝癌家族史、饮用水污染与原发性肝癌(PHC)联系密切,OR分别为25.0、4.0和3.0;析因分析提示,HBV感染在PHC发生中的作用远远高于其它危险因素,HBV感染与PHC间确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治疗的200例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研究,对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13.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肝癌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术前应对肝功能进行调整、术中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其他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效应.方法 对广西5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500例非肿瘤患者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在叉生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基础上,分析了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及HBV感染与其他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效应.结果 HBV感染、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食鱼生、饮酒、常用药物、经济收入差、精神压抑和B血型为广西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因分值分别为0.725、0.186、0.119、0.486、0.385、0.438、0.277、0.607、0.299;交互作用的病因分值分别为0.736、0.643、0.849、0.551、0.592、0.618、0.902、0.577.交互指数分别为0.743、0.651、0.853、0.560、0.600、0.626、0.907、0.586.结论 HBV感染、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食鱼生、饮酒、常用药物、经济收入差、精神压抑和B血型可能是原发性肝癌重要的危险因素;HBV感染与其他危险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具有协同致病作用,能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方法 对 2 1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 ( HBV- M)检测 ,并与同期 2 2 0例非肝癌消化道肿瘤病人检测的 HBV- M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肝癌组HBV- M阳性 186例 ( 88.15 % ) ,非肝癌组 HBV- M阳性 87例 ( 3 9.5 5 % ) ,有显著差异 ( P<0 .0 0 1)。肝癌组乙肝病毒感染以“小三阳”为主 ,“小三阳”指标为阳性者占 12 1例 ( 60 .75 % ) ,明显高于非肝癌组“小三阳”阳性 3 1例 ( 3 5 .63 % )。 结论 乙肝病毒感染在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致病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山东地区HBV感染和其它因素对原发性肝癌的致病作用及HBV感染各项血清学标志在阐述HBV与原发性肝癌关系中的代表性,本文作了107对原发性肝癌病例对照研究,1:1配对,资料作了单因素和配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V感染是山东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遗传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因素。在阐述HBV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诸项血清学指标中,HBsAg和抗-HBc是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因此在研究某地区原发性肝癌的致病因素时,应以HBsAg和抗-HBc作为主要的HBV感染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7.
肝癌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继发性肝癌是因为人体内其它器官上的癌肿经血液、淋巴转移到肝脏所致。原发性肝癌(下简称肝癌)致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已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 有人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有40%~50%演变成慢性肝炎,20%~30%发展为肝硬化,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为肝癌。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1-2006年中晚期肝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 中晚期肝癌医院感染率为33.92%;感染部位以肺部、腹腔、肠道、血液多见;感染组病死率20.83%,非感染组病死率10.16%,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感染率41.57%,无贫血组的感染率21.65%,贫血组感染率高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下降组的医院感染率42.86%,无下降组的医院感染率为22.47%,白细胞下降组的医院感染率高于无下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逐步增加,病原菌以G-菌为主.结论 中晚期肝癌有着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其发生与贫血、白细胞减少及住院时间有关,护理人员应明确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加强中晚期肝癌患者预防感染措施.  相似文献   

19.
11376例肿瘤患者HBsAg、抗-HC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特别是原发性肝癌(PHc)患者HBV、HCV感染现况。方法用ELISA法测定11376例肿瘤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结果肿瘤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9.21%和1.34%,肝癌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阳性率分别是82.31%和1.58%。结论HBV感染是广西原发性肝癌主要致病因素,HCV感染不是本地区原发性肝癌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与预防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月在医院实施介入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80例,制定调查表,对医院感染出现情况进行统计研究,主要涉及患者感染部位、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年龄段等,数据采用SPSS 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8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感染率35.0%;98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占22.1%、大肠埃希菌16株占15.4%;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患者中不同年龄阶段医院感染率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患者肺部出现感染的最多,出现腹膜炎及肠道部位的次之,败血症、胆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也比较普遍,不同年龄阶段发生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