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颅内占位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颅内占位病人颅内压的影响.方法:ASA I~II级、格拉斯哥评分15分、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12)和异丙酚组(n=12).用依托咪酯、芬太尼、琥珀胆碱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七氟醚组吸入2%七氟醚,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 mg/kg,后以8~10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插管后、给药后5,10和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脑脊液压,计算脑灌注压值. 结果:异丙酚组给药后5,10和20 min时比诱导前平均动脉压分别下降12.28%、13.36%和9.64%,七氟醚组分别下降8.26%、11.1%和10.94%,两组差异显著(P<0.05);异丙酚组脑灌注压分别下降12.34%、10.76%和11.0%,七氟醚组分别下降4.1%、7.5%和8.5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颅内占位病人异丙酚麻醉维持能使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和颅内压下降.七氟醚麻醉维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但颅内压有轻度升高,在过度通气条件下可用于无颅内高压症状对颅内占位病人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复合麻醉对脑血流和脑代谢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脑科择期病人分为两组,组Ⅰ为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组,组Ⅱ为异氟醚组。术中测定不同时间的CaO2、CjVO2、SaO2、SjVO2、ICP、CPP。结果组Ⅰ中病人的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的变化与组Ⅱ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异氟醚复合麻醉在降低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方面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3.
计根林  于军 《医学争鸣》1998,19(4):437-439
目的:比较七氟醚、安氟醚对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影响,评估了七氟醚在颅脑外科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33例择期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16例,安氟醚组17例。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调整其浓度依次为0.5,1.0,1.5最小肺泡浓度(MAC),监测ICP,CP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七氟醚、安氟醚均可引起ICP增高,CPP下降,并使MAP,HR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3 d ALT值高于麻醉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h ALB值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3 d各组的ALB值均恢复正常,而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项指标全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有潜在的、轻度的肝毒性;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防止转氨酶的升高,对安氟醚及七氟醚所致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异丙酚复合安氟醚、七氟醚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诱导后15min、1h和2h采集静脉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结果:麻醉后,A、B两组SOD值均逐渐下降,MDA值均逐渐升高,麻醉诱导后2hSOD、MDA值较麻醉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A、B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D两组SOD值较麻醉前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DA值较麻醉前均逐渐下降,并于麻醉诱导后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C、D两组相比较SOD、MD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与C组之间相比较及B与D组之间相比较,SOD值在麻醉诱导后2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DA值在麻醉诱导后1 h及2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均能产生自由基使MAD升高、SOD下降;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降低MDA.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异丙酚、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1分钟、建立人工气腹前、气腹后5分钟、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醚、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显著,而七氟醚吸入麻醉更能减少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的影响,维持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8.
马启明  谢致  马刚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884-886
目的研究0.5MAC、1.0MAC和1.5MAC七氟醚对颅内压(ICP)的影响,并与异氟醚相比较。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异氟醚(I)组和七氟醚(S)组,每组3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0.5MAC组、1.0MAC组和1.5MAC组,每组10例。全麻诱导前行L3-4穿刺置管测脑脊液压(CSFP)代替ICP;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右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平均动脉压(MAP)。全麻诱导方案相同,诱导后分别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并于麻醉诱导前、异氟醚或七氟醚达预定呼气末浓度即刻、15min、30min时观察并记录MAP、CVP和ICP。结果七氟醚对ICP的影响呈剂量相关性增加,无论七氟醚或异氟醚,1.5MAC组的ICP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MAC值的七氟醚与异氟醚增加ICP的作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对ICP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呈剂量依赖性增加ICP,超过1.5MAC的七氟醚增加ICP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七氟醚复合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将88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诱导,七氟醚组患者采用吸入麻醉并维持,异丙酚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各时间点Sp 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及术毕阶段HR及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丙酚组患者在诱导后及插管5 min时HR及MAP均显著低于七氟醚组(P<0.01);七氟醚组患者的HR及Sp O2在围手术期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诱导后MAP水平低于其余时间点(P<0.05);异丙酚组患者的HR及MAP在围手术期各时间点均不相同(P<0.01);七氟醚组患者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上均显著低于异丙酚组患者(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吸入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可达到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缩短其术后苏醒及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杨慧蓉 《当代医学》2011,17(36):95-97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PR)和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R)。麻醉诱导:PR组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ug/ml),SR组吸入8%七氟醚,两组均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ug/kg和顺苯阿曲库铵0.15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R组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1.5~3ug/ml),SR组吸入2%~4%七氟醚,两组均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5ng/kg),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1.2ug.kg-1.min-1。维持BIS45~5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5mi(n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15mi(nT3)和气腹放气后15mi(nT4)记录患者PETCO2、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的变化,并取动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肺内分流率(QS/QT)和肺动态顺应性(Cd)。结果与T0比较,T1-3时两组患者QS/QT升高(P〈0.05),于T4时QS/QT有所下降,但仍高于T0水平;与T1比较,T2-3时气道峰压(Ppeak)、PETCO2升高,肺顺应性((Cd))降低(P〈0.05),于T4时恢复至T1水平;与P组比较,S组T2-3时上述各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腹腔快速充气阶段呼吸变化最明显,与七氟烷麻醉相比,异丙酚麻醉时呼吸动力学影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1.
采用美国Medasonics公司CDS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日本松下公司EW-254型自动血压计分别检测20名72±3岁健康老年人牛级餐后30min时脑血流速度及肱动脉血压。结果表明,左大脑中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较餐前显著变慢(P0.05)。提示牛奶餐后30min老年人脑部分血管舒张期血流量减少,但其血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梅忆枫 《河北医学》2009,15(11):1277-127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应用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进行婴幼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内环口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①静脉全麻组(R组)30例,麻醉诱导为异丙酚2.5mg/kg、阿曲库铵0.06mg/kg、芬太尼3ug/kg。②吸入全麻组(S组)30例,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06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R组用瑞芬太尼0.15~0.3ug/kg.min、异丙酚6mg/kg.hr维持麻醉。S组吸入七氟烷2.5~3%维持。术中根据手术进程适当调整麻醉深度。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EtCO2、心率。记录停药后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拔管后的SPO2、EtCO2、MAP和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R组停药后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均少于s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苏醒更优于吸入七氟烷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异丙酚和七氟醚广泛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术中维持.我们对这两种药复合短效的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进行了前瞩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对5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在颅骨切开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维持由开始的0.5μg/kg·min逐渐减少至0.25μg/kg·min.麻醉诱导用异丙酚,术中麻醉维持予靶控输注异丙酚,最低靶浓度为2μg/ml.或者用初始吸入浓度2%的七氟醚吸入.术中平均动脉压大于100mmHg或低于60mmHg分别视为高血压或低血压.分别记录手术方案、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9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低血压的发生率S组比P组高,S组的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明显比P组多.两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每小时的麻醉药用量S组比P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或七氟醚两组都能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良好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陈军政  常艳 《中外医疗》2016,(5):133-135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接受二尖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对比3组血浆c Tn I、CK-MB水平。结果七氟醚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在麻醉诱导前血浆c Tn I、CK-MB水平无差异(P>0.05);主动脉开放后2 h、主动脉开放后4 h、主动脉开放后8 h时,七氟醚组的c Tn I、CK-MB水平明显低于七氟醚组和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P<0.05)。结论该次研究认为在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时采用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能够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局部脑血流 (rCBF)的影响 ,将 2 0例病人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异氟醚组 (A组 ,n =1 0 )和尼莫地平组 (B组 ,n =1 0 )。A组用异氟醚吸入降压 ;B组用尼莫地平静脉注射 ,继以持续泵入降压 ,2组均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在 8.0~ 8.7kPa(60~ 65mmHg)。动脉瘤夹闭后 ,2组均停止降压 ,并用罂粟碱浸泡术野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局部rCBF的变化。结果 :2组在降压前后rCBF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与动脉瘤夹闭前相比 ,夹闭后A组rCBF明显减少 (P <0 .0 5 ) ,B组rCBF变化不大 (P >0 .0 5 ) ;应用罂粟碱后 ,2组rCBF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其中A组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 ,用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 ,rCBF的变化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氢清除法和计算机(自编程序),测量29只Wistar鼠脑皮质下等14个部位LCBF的同时,观察吸入氢对脑血管阻力和血压的影响。发现动脉血压明显下降,MAEP下降为4.8±1.3kPa(P<0.01)。CVR降低为0.08±0.03kPa·m1-1·100g-1·min-1(P<0.05)。其机制可能是血管平滑肌舒张和脑血管自身调节造成的。两侧脑尾核壳核、苍白球、海马m-LCBF分别为61.96±6.17、75.30±5.90、75.91±10.35ml·100g-1·min-1。两侧脑全部的m-LCBF进行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七氟醚和丙泊酚维持麻醉苏醒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维持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期的情况,探讨七氟醚麻醉的优势。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74例,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维持麻醉,n=37)和S组(七氟醚维持麻醉,n=37)。记录术毕苏醒时间、躁动例数及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等指标。结果:术毕呼吸恢复时间、咽喉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术后躁动评分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语言有反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后5m in、1h伤口疼痛评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h、24h伤口疼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和丙泊酚均能很好地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但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意识恢复快,镇痛作用强,更适合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和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择期小儿手术70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七氟醚复合氯胺酮;P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质量等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苏醒质量S组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但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是更为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用新鲜未肝素化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的脑出血模型,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后24h内不同血肿量和不同出血部位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结果提示:出血量越大,继发性脑缺血范围越广,持续时间也越长;丘脑出血比尾状核出血所致的远隔区域额叶皮层rCBF下降程度大。  相似文献   

20.
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金华 《医学综述》2014,(13):2447-2449
目的探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动态变化特点与疾病进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4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第1日、第7日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根据其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2例和非进展组95例,与同期147例健康体检者动态血压变化做比较,进展组及非进展组患者入院第30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并分析其血压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进展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M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日间平均血压(dMBP)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及24 h平均血压(24h MB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MBP、dSBP、dDBP、nSBP、nDBP、nMBP均与Rankin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老年急性脑梗死了解其血压变化及昼夜节律,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其疾病进展和损伤情况,评估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