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脊髓脊膜膨出是由于神经轴中胚叶发育缺陷,神经管闭合不全形成脊柱裂,导致脊膜、脊髓或神经根成分膨出所致畸形[1],表现为腰骶部脊髓疝入膨出的脊膜内形成囊肿,并存在尿失禁、便秘、大便失禁等障碍,尽早手术是有效的治疗预防途径,而术后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住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患儿39例,均手术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TCS)是脊髓圆锥被一种或几种硬膜内或硬膜外异常病变栓系、压迫或内外终丝粗短而致的一组小儿较常见的先天畸形。本将我院1991年12月上1999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脊膜膨出术后TCS病人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用于脊柱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矫形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脊髓功能障碍是预防脊髓永久性损伤的关键,而术中唤醒可早期发现脊髓损伤。为此笔者对30例脊柱矫形术患者分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经微量泵持续输注在术中  相似文献   

4.
成人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麻醉处理,国内曾有数篇报道,但在小儿进行此种手术的麻醉处理报道尚少,麻醉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在术中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脊髓损伤,以防术后截瘫并发症,麻醉管理中监测脊髓功能,常需做唤醒试验和足趾活动检查。我院自1998年到2004年应用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麻进行了10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取得过较好的手术和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症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症 (tetheredcordsyndrome ,TCS)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脊髓因各种因素受到牵拉或压迫 ,使脊髓不能正常回缩 ,脊髓张力过高 ,发生缺血、缺氧及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及核磁检查的普及 ,本病确诊率逐渐提高。我院 1996~2 0 0 2年共收治 2 9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 2 9例中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的2 0d ,最大的 14岁 ,其中 1岁以内 6例 ,1~ 6岁 14例 ,7~ 14岁 9例 ,原发 19例 ,脊膜膨出术后 10例。1 2 手术治疗 插管全麻 ,俯卧位 ,头部略低。取骶部纵切口…  相似文献   

6.
张毅 《云南医药》1993,14(1):54-56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为小儿麻醉时与术中一种十分有效而又重要的监测仪,它能在术中早期提供小儿有否缺氧的可靠信息,大大提高小儿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因而认为是现代小儿麻醉手术中重要的监测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小儿脊髓后天病变的临床表现和探讨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小儿脊髓后天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应用磁共振进行诊断。结果 磁共振在诊断脊髓病变方面存在优越性、准确性,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论 患儿脊髓病变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治疗时间也长,早期进行磁共振检查可为脊髓病变及早确诊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脉全麻术中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全麻是小儿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是较为安全的一种。小儿年龄越小,在解剖、生理、药理方面与成年人的差别越大,各项生理功能变化迅速而急剧,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和熟悉与麻醉有关的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麻醉医师做好各项小儿的监测,护理工作及注意事项,使小儿能安全平稳渡过麻醉和手术关,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9.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神经外科杨晓明骨科吴晋普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spingcordsyndrome)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合并多种病理情况,包括脊柱裂、脊髓园锥被一种或几种硬膜内异常病...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在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神经损伤因素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腰骶椎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神经功能损伤中的价值,分析影响神经系统损害的因素。方法搜集TCS患者58例,按年龄分为小儿及成人两组,行MRI腰骶椎脊髓及终丝成像。神经损伤的轻重程度依临床表现分为4级。在MRI图像中观察脊髓圆锥的位置、形态及脊椎的全貌,按圆锥在椎管内的位置分为高低两级。结果58例TCS患者脊髓圆锥位置均低于L2椎体下缘,小儿组合并脊柱侧弯或腰椎生理曲度加大或硬膜囊扩张的脊柱畸形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较未合并脊柱畸形患者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5)。小儿组脊髓圆锥的位置较成人组低、神经损伤的程度较成人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可全面显示脊髓圆锥、终丝及周围组织形态,能为TCS患者脊髓张力的判断及神经损伤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宗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40-2241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手术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回顾2005年11月~2007年2月在显微镜下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期护理记录,总结手术期间的护理要点。结果:47例患儿均在显微镜下行脊髓拴系松解术,手术全部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结论: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正确的体位摆放;(2)充分的器械、物品准备;(3)保证显微器械的正常使用;(4)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密切的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固定牵拉可能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因此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是预防术后脊髓永久性损伤的关键,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术中唤醒试验;即要求病人在手术中途清醒并主动活动双下肢,以证实是否有脊髓损伤。我科应用异丙酚复合麻醉在12例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资料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短潜伏时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对脊髓手术中,后进行动态监测,以期减少或避免脊髓进一步损伤。方法术前监测作为对比基础,术中定时动态监测描记,术后检查对比,对术中操作范围,术后效果予以评估,发现术中波幅下降60%以内,潜伏时延长11%以内,对脊髓损害较轻,可复,通过监测,对手术操作时脊髓损伤具有预见性,对手术效果评价具有客观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钟绍敏  余良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57-3659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统综合征(TCS)手术治疗的适宜护理方法,以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7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的术前心理护理、体位及膀胱功能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皮肤及伤口的护理和康复训练等措施。结果:76例患儿中出现脑脊液漏9例,尿潴留5例,经及时落实护理措施,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伤口及皮肤的护理,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腓肠肌肌腱痛刺法在脊柱侧弯患者术中进行脊髓功能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将20例行脊柱侧弯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腓肠肌肌腱痛刺组和术中唤醒组.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2mg/kg/h、瑞芬太尼0.25μg/kg/min和3%~4%异氟醚.分别观察术中腓肠肌肌腱痛刺法和术中唤醒法与术后患儿清醒后脊髓功能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脊髓功能均正常.唤醒组的MAP、HR在麻醉前和唤醒时分别为(62.6±3.4)mmHg、(76.6±7.3)bpm和(92.6±7.6)mmHg、(132.6±13.4)bpm,差异有显著性(P<0.05).腓肠肌刺痛法组的MAP、HR在麻醉前和唤醒时分别为(63.3±3.2)mmHg、(68.7±5.4)bpm以及(95.6±6.3)mmHg、(112.6±9.5)bpm,差异无显著性(P>0.05).腓肠肌刺痛法组所用的时间(842±65)s与唤醒组(465±71)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小儿脊柱侧弯手术中采用腓肠肌肌腱痛刺法对术中脊髓功能判断是有效和可行的,尤其适用于不合作的患儿.  相似文献   

16.
胡吉  项冬仙  谢淑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449-3450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多发于10岁以前的小儿,占儿童肿瘤的15%~20%,是颅内恶性度最高的胶质瘤之一.髓母细胞瘤对放疗十分敏感,实践已证明术后放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放疗范围包括:局部+全脑+脊髓.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由于中西医密切合作,对脊髓灰白质炎的治疗上有了进步发展,茲将我院开展对脊髓灰白质炎治疗的经验初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指正。 (一) 脊髓灰白质炎概述:我国内经最早记载瘫痪素问痿论说“五脏有热可使人病痿盖职热于内,形痿于外,诸病原候论及千金方有石膏湯主治小儿……手足不遂”小儿直决有全蝎散治小儿手足偏废的记载,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曾指出“小儿患半身不遂者自周岁到童年皆有。”欧州最早记载本病是英国1795年,意大利1813年,印度1823年,最初记载流行的是英国Bell's 1831年报告了St.Helena之流行在岛上所有3~5岁小儿都发烧及肢体麻痺现象。近代我国第一个报告小儿瘫者是1882年牛惠生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重症胸椎管狭窄术后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在脊柱外科手术当中,手术风险大,术后效果不理想,因为其部位特殊性,及手术要求麻醉方式为全麻,更加要求术者在操作过程中,解剖操作技术过硬,手术精细,但手术过程中对脊髓所造成的创伤可引起脊髓水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减轻脊髓损伤和神经根的水肿,并且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脊髓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通过增加脊髓的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生理功能恢复[1].自2003年1月以来,我科对18位重症胸椎管狭窄术后1 h内开始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以达到预防和减轻脊髓水肿、促进脊髓生理功能的恢复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脊柱侧弯症(Scoliosis)常发于青少年,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1]。侧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是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术治疗手段。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术中麻醉唤醒下能有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SD大鼠T7脊髓半横切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治疗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脊髓损伤组,每组12只。SCI组咬除T6~8棘突及相应椎板,暴露相应脊髓,定量切除T7右半侧脊髓组织;对照组仅切除相应椎板。术后行人工排尿、排便等护理,于3d、7d分别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检测,并取T7脊髓行组织学观察。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出典型的脊髓半切症状;BBB运动功能评分低于8分;术后3d及7d损伤组检测不到SEP,而对照组潜伏期轻度延长及波幅轻度下降;脊髓形态学观察显示该方法达到脊髓半横切要求;术后SCI组大鼠无死亡。结论大鼠T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建立成功,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提高模型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