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房颤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低,大面积梗死发生率高,死亡率增加.结论老年房颤易致大面积脑梗死,是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2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玥  陈宁 《四川医学》2012,33(6):950-951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治疗、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12例,存活的10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生活难以自理;病死者入院年龄、房颤发生率与其他病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致残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以及预后。方法大面积脑梗死按是否存在梗死后出血分为出血性脑梗死(HI)组和非出性脑梗死组(NHI),比较2组之间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HI组中脑梗死尤其是房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HI组。结论房颤性脑梗死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原因,也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出血性脑梗死发生越早,预后越差;进行病因干预和综合治疗将有助于减少HI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李凤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龄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56例高龄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13例(23.2%),小面积脑梗死37例(66.1%),腔隙性脑梗死仅6例(10.7%).38例(67.9%)合并有高血压病,28例(50.0%)合并有冠心病,20例(35.7%)合并有糖尿病,10例(17.9%)合并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1例(1.8%)以头晕起病;46例(82.1%)以肢体偏瘫起病,其中伴有言语障碍或吞咽呛咳40例,9例(16.1%)以突发意识障碍起病.有26例(46.4%)合并了肺部感染;预后方面,仅1例(1.8%)患者完全恢复,8例(14.3%)出现梗塞后出血转化,7例(12.5%)因病情危重自动放弃出院.40例(71.4%)患者的肢体及言语障碍无明显恢复.结论 高龄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症多,肺炎并发症比率高,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5.
罗海良  许文艳  黄敏 《当代医学》2021,27(7):117-119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F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左房内径(LAD)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未合并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FI、MPV、LAD、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FI、MPV、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I、MPV、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时检测,为临床脑梗死早期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罗海良  许文艳  黄敏 《当代医学》2021,27(7):117-119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FI)、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左房内径(LAD)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未合并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FI、MPV、LAD、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FI、MPV、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I、MPV、LAD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时检测,为临床脑梗死早期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房颤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低,大面积梗死发生率高,死亡率增加。结论:老年房颤易致大面积脑梗死,是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赵岳红 《吉林医学》2010,(33):6070-607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3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过治疗,存活24例,死亡8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主要为高龄且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房颤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眼球凝视麻痹,并发症多,病情危重,预后差,应结合影像学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总结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病因与治疗体会。方法对2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高血压痛、糖尿病、房颤等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致死因素。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是预防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脑疝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因素。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重点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大面积脑梗死87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后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发生率为27.6%,主要表现为原有病情加重,尤其是意识障碍;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高于未并发者(P<0.01);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亦较未并发者多(P<0.01)。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后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发生率较高,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