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体检中心用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查的1008例体检者,并对他们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008例体检者中,有224例肺部有≥3 mm结节,其中单发性结节180例,多发性结节44例;陈旧性钙化结节176例,非钙化结节48例;支气管病变64例中,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内壁不规则24例,支气管管腔狭窄或闭塞16例,肺亚段支气管黏液栓16例;发现纵隔淋巴结168例,其中直径>10 mm者32例;肺部条索状影4例。组织学病理检查为:肺部炎性病变12例,小细胞肺癌8例,肺腺癌4例。结论 LDCT可提高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对肺癌早期诊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2例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低剂量螺旋CT共检出结节性病变93例,将发现的肺部结节分为钙化结节及非钙化结节.结果中9例被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其中8例为早期肺癌(ⅠA期).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可提高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肺癌的筛选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高危肺癌人群的筛查价值及影像表现。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行健康体检的120例高危肺癌人群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包括常规扫描、低剂量扫描,观察并记录CT扫描对各肺叶结构、肺部结节显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低剂量扫描对各肺叶结构显示、肺结节个数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出肺部小结节33个,其中良性28个,恶性1个,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需随访者3个,其中3个月复查2个,显示结节增大,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早期肺癌,6个月复查1个,结节大小变化不明显,18个月再次复查结节中央呈现点样钙化,判定为良性结节。结论多层螺旋CT对各叶细节结构、肺部结节数可清晰显示,对高危人群肺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且建议行低剂量CT筛查。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行胸部LDCT检查的无症状人群,总结肺结节和肺癌的检出率,比较吸烟相关的肺癌高、中、低危人群组中LDCT筛查的价值差异.并探讨是否能通过血清肿瘤标志物降低LDCT筛查的假阳性.结果 2251名体检人群中,222名(9.9%)胸部LDCT结果显示至少1个≥4 mm的非钙化结节.随访发现诊断为肺癌者2例,1例手术切除.与吸烟相关的肺癌高、中、低危组中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8.8%、9.5%和10.1%;3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864).年龄≥55岁者肺结节检出率显著高于年龄<55岁者(12.7%比9.1%,P =0.034).女性为磨玻璃样影或磨玻璃样结节的高危因素(P=0.015).肺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鳞癌细胞抗原(SCC)的单独或联合检测未能预测肺结节检出率(均P >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2014年接受健康体检的肺癌高危人群268例,分别在对其展开胸部DR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低剂量CT对肺部结节性病变检出率高于DR(P<0.05),CT组检出结节大小在5 mm以内和6~10 mm者的例数多于DR组(P<0.05),对于检出结节平均大小方面,CT组检出结节性病变平均大小小于DR组(P<0.05),CT组检出合并有肺不张及胸腔积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内非钙化小结节、支气管病变的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肺癌疾病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釆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600例体检者,年龄18~78岁;男280例,女320例。应用64排128层CT扫描机,30mAs,120 kV,进行低剂量的肺部扫描。诊断标准为:阳性结节:实性或者是部分实性无钙化结节直径大于等于5mm、磨玻璃结节大于等于8mm。结果在全部的受检者中,有10例受检者被检查为肺癌,占全部受检者的1.67%。通过对受检者应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结节的人有8例,占全部受检者的1.3%,阳性结节有11个,在全部的阳性结节中有3个为实性结节,占27.3%,有8个为磨玻璃结节,占72.7%,发现为有阳性结节的患者年龄都大于40岁,其中,60%的人的年龄在50-78岁。结论对肺癌进行筛查应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检査,能够收到较好的诊断价值,我们的建议是参与体检筛查的人群年龄大于等于55岁。  相似文献   

7.
侯献忠 《吉林医学》2011,(36):7803-7803
目的:探讨和研究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效果,以及对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常用的低剂量螺旋CT扫描机对320例胸部查体人员进行筛查,按照医学筛查处理原则,追踪CT随诊基线筛查结果。结果:在320例胸部查体人群中,未见异常者160例,慢性支气管炎50例,间质性病变10例,结核钙化灶28例,结核索条影16例,肺大泡36例,支气管扩张3例,胸膜炎5例,结节12例(高危结节检出有8例)。查体人员吸烟者260例,非吸烟者60例,肺癌总体发生率为2.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常见疾病及肺癌早期发现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可明显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普查对肺癌诊断、临床分期及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对600例55岁以上,吸烟15年以上,每日吸烟>20支,全胸片检查未见明显肺结节的人群进行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同时对于不同大小肺结节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定性及治疗。结果:600例中经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78例,其中恶性16例(2.67%),I期病变10例,II期病变5例,IIIA期病变1例。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目前相对更少侵袭、更少费用肺癌筛查的工具,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春 《当代医学》2016,(20):93-9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肺结节患者50例(60个结节),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剂量检查,后经患者同意进行二次16层螺旋CT低剂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测量肺结节直径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查出肺结节空洞、胸膜粘连、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钙化等结节形态学特点检出情况。结果16层螺旋CT常规检查肺结节直径为(12.1±5.4)mm,16层螺旋CT低剂量检查肺结节直径为(12.0±5.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层螺旋CT常规剂量检查法与16层螺旋CT低剂量检查法检查出肺结节空洞、胸膜粘连、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钙化等结节形态学特点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节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剂量检查与16层螺旋CT低剂量检查无显著差异,但低剂量检查对患者的辐射危害性较小,临床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陈东  葛湛  何学军  黄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395-2397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病人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mm,5mm~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可行性,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6例全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前瞻性研究。结果:低剂量螺旋CT共检出结节性病变48例,有7例被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其中6例为早期肺癌(ⅠA期)。结论:低剂量螺旋CT可提高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能取代胸片筛查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总结肺癌的CT诊断经验,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收治肺癌患者53例,对其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28例,其中肿块型26例,病灶呈软组织肿块:肺炎型2例,表现为发病肺叶斑片状结节状阴影,形似炎症;均有纵隔淋巴节转移。中央型肺癌22例,肿块型21例,在肺门区形成软组织肿块,腔内型1例,表现为右下肺支气管后壁增厚,呈弧型突入支气管腔内,局部支气管变型、变窄。有"三阻征"26例。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肺癌,诊断过程患者无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肝动脉期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胸部各级肺动脉管内外显示,肺癌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技术分析,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伴发病变、中晚期恶性肿瘤行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恶性肿瘤资料48例,初诊34例(肺癌19例、食管鳞癌12例、恶性胸腺瘤3例)、肿瘤治疗后随访或疗效监测14例(其中有肺部手术史3例)。观察无肺部手术史45侧肺动脉的分级,癌症合并肺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周围的淋巴结分布;19例肺癌观察肿瘤供血血管,肺癌病灶内肺动脉分支的表现;测量48例肺动脉干分叉层面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朵45例显示肺动脉7级以上,6级以内肺动脉均能清晰显示,发现癌症合并4—6级肺动脉栓塞l例,显示5级以内肺动脉旁淋巴结。19例肺癌肿块直径≥3cm12例均见病灶供血血管,病灶直径〈3cm7例,4例见供血血管。供血血管主要是支气管动脉,部分为外周肿瘤附近的肋间动脉或膈动脉供血。显示肺癌内肺动脉受侵表现。48例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注射延迟时间分别位于22S-33fi之间,平均29.17±0.45S。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分别为250.51±4.82Hu、27O.OO±8.26Hu、24O.41±4.44Hu、452.21±29.45Hu,四者动脉cT增强净强化值均大于200Hu。结论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扫描时相控制在对比剂处于肺循环中后期、体循环早期的胸部“动脉血管期”,腹部肝动脉期,胸部可以发现肿瘤合并6级肺动脉以内的肺栓塞,显示5级肺动脉旁淋巴结,肺癌病灶内肺动脉的受侵情况,肺癌的供血血管,同时发现腹部肝动脉期的病变特性,有利于更大范围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癌的介入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探讨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BA)的CT影像特征,为肺癌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63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延迟时间25~ 30 s,扫描时间8~12 s;并将上述轴位图像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选取最佳观察角度,充分显示BA的CT影像特征.结果 原发性肺癌组BA显示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肺癌组较正常组BA明显增粗(P<0.05)、肺癌组患侧较健侧BA明显增粗(P<0.05).原发型肺癌病灶内支气管动脉主要表现为断断续续、迂曲增粗、交织成网状;相关肺动脉可被包绕,表现为残根状,截断及受侵变窄.结论 64层CTA能安全、直观评价肺癌供血动脉的CT影像特征,为肺癌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方法:对本院57例中央型肺癌(直径3-5cm)患者行16层MSCT胸部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实验组29例,采用对比剂示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Start);对照组28例,采用经验时间法,扫描延时为(25+2)s。采集层厚1mm,螺距15,扫描速度0.5s/r。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l/mL),注射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5mL/s。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采用遮盖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实验组29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93条,平均为3.21条/例;对照组28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31条,平均为1.11条/例。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及平均显示数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6层MSCTA扫描是一种安全无损害,简便有效的支气管动脉显示方法;利用SureStart技术能更好地显示支气管动脉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病例。对28例病例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其中9例有DSA对照。结果 28例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均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12例肺癌病例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16例支气管扩张病例显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迂曲。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从而指导相关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 (EBTB)的CT表现 ,了解CT诊断EB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EBTB13例的CT表现。结果 :支气管狭窄并阻塞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 5例 ;支气管壁不规则 2例 ;肺内散在之小点片状高密度影 4例 ;肺内及支气管未见异常改变 2例。结论 :CT检查可以确定EBTB的部位和范围 ,有助于支气管镜检查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64例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CT可见圆形、卵圆形块状影,密度均匀,厚度一致,边缘光滑;先天性肺叶肺气肿CT扫描可见大叶内含气量上升,肺叶透亮度提升,肺纹理、气管及心脏向左偏移,邻近正常的肺组织被压缩;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T可见左上肺叶尖后段支气管开口处于闭锁状态,自肺门至肺叶内可见放射状柱状征,呈"V"形,可见支气管被黏液填塞、截断,周围肺组织肺气肿。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可显示支气管病灶位置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图像质量好,定性、定位优势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高危患者经多层螺旋CT筛查诊断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体检时被筛选为肺癌高危人群的107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多层螺旋CT筛查,对筛查结果显示为疑似肺癌者给予病理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归纳整理肺癌确诊患者及非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的影像特点。结果 1107例肺癌高危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筛查为疑似肺癌者共78例,发现可疑癌结节60个,可疑癌肿块20个,共计80个;经多层螺旋CT筛查为疑似肺癌的78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者64例,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2.1%(64/78);其中癌结节55个(83.3%),癌肿块11个(16.7%),共计66个;2肺部癌灶为结节者53例(82.8%),检出癌结节55个,平均结节大小为1.8cm,其中33个(60.0%)合并明显CT征象,剩余22个(40.0%)未合并CT征象;肺部病灶为肿块者11例(17.2%),检出癌肿块11个,平均结节大小3.5cm,其中7个(63.6%)合并明显CT征象,剩余4个(36.4%)未合并CT征象。结论肺癌确诊患者中癌结节所占比例较癌肿块高,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