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偶见1例用注射用氨苄青霉素加入生理盐水续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时(异瓶同组治疗、无时间间隔,注射用氨苄青霉素处方量为4.0g/次),在同一输液管内,新注入的氨苄青霉素与残留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出现结晶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2.
护士是临床各类药物使用的具体实施者.在保证合理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任务.笔者在氨苄青霉素溶液配制取用过程中发现药液抽吸后密封瓶内仍剩余不等量的药液.选用超注射量的注射器,针头都可造成准确的给药剂量受到影响.结果既延误了治疗效果又造成了药物浪费,给病人带来经济损失及药效的降低.本文通过对两组护士在氨苄青霉素溶液配制取用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讨论,现将观察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将治疗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士在氨苄青霉素配制取用过程中不加任何提示,按平时操作进行,配制取用100瓶氨苄青霉素;实验组护士在操作中给予提示注意,按标准严格执行.同样配制取用100瓶药液.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0.9%生理盐水作为溶媒,每瓶溶媒吸4ml,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 抗生素加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各种输液的 pH 和成份不同,势必影响药物的药效。如青霉素 G,pH5.0~7.5,最佳 PH6.0~8.0,宜选用生理盐水作输液,对禁钠患者可选用葡萄糖液,但需将 pH 调到5.5后再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pH8.0~10.0,最佳PH6.8~7.2,其生物活性可受温度、溶媒、浓度影响,采用分次配制,输注可以解决。红霉素 pH8.0~10.5,最佳 pH6.0~8.0。5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G· S被作为其他药物的载体广泛应用于临床 ,用于滴注或静注。 G· S系一种弱酸性药物 ,用药过程中配伍不当 ,可致药效下降或无效。更严重的是 ,有的药物还会产生沉淀或析出结晶等现象 ,致患者血管栓塞而死亡 ;而有的因其配伍变化极其缓慢和微小 ,不易觉查 ,未能引起临床上的重视。现将 G· S在配伍中易产生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供医疗同仁参考。1 水解作用G· S与氨苄青霉素配伍时 ,对其具有水解作用 ,且 G· S的浓度越高越容易使氨苄青霉素失去药效 ,故两者不宜配伍静滴。两药混合液放置时间越长 ,可使氨苄青霉素钠失去其…  相似文献   

5.
<正> 青霉素为临床常用抗生素,它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少等优点。但如何选择其肌注溶媒,仍为临床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常用的青霉素溶媒有:灭菌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2%苯甲醇注射液;0.2%利多卡因注射液。笔者将上述4种溶媒就溶解速率、溶媒对含量的影响、肌注后是否产生硬结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4种溶媒对青霉素的影响从表上可以看出: 1、灭菌注射用水虽有溶解快、对青霉素稳定、局部反应较轻等优点,但肌注后产生剧烈疼痛。 2、0.9%氯化钠注射液对青霉素的溶解速率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一定的局部反应和疼痛。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上氨苄青霉素药疹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为探讨药物预防和减少氨苄青霉素药疹的发生,对临床适合应用氨苄青霉素的患者同时给予口服酮替芬,观察其预防和减少氨苄青霉素药疹的发生率。 1.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病员中使用氨苄青霉素,且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索皮试均阴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均静脉使用氨苄青霉素,每日6~8克,A组患者加服酮替芬1mg,每日三次,与氨苄青霉素同步眼用;B组不加服酮替芬。氨苄青霉素使用时间一般为7~14天左右,少数病员如血培养确诊为败血症等,且药敏报告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的重症患者用至21天或更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99例氨苄青霉素静脉输入处方,表明氨苄青霉素在单一输液中应用为多,其中以10%葡萄糖、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注射液为常用。探讨了氨苄青霉素在这三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观察存放时间(0—24小时)对效价、pH 值及外观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效价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在10%葡萄糖及5%葡萄糖中效价下降显著;pH 值变化不大;外观性状无变化。据此提示临床应提倡氨苄青霉素与0.9%氯化钠配伍,如必需用葡萄糖输液制剂也应在2小时内快速完成静滴为宜。  相似文献   

8.
<正> 青霉素类应用已历40余年,迄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相继有许多新品种问世,现简介如下。氨苄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目前仍是临床标准的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同类尚有缩酮氨苄青霉素、匹氧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其中羟氨苄青霉素吸收完全、迅速、口服后能很快生效,较为理想。但由于细菌对这类药的抗药性发展很快,一股仅用于伤寒、流脑、细菌性心内膜炎及重症胆道感染。氨苄青霉素的衍生物萘啶青霉素,抗菌活性大为增强,对多数肠杆菌及粪链球菌均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尤其对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类经乙酰化所得的衍生物如苯咪唑青霉素,硫苯咪唑青霉素等有广谱、高效、低毒、耐酶等优点。细菌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易于透过脑血屏障。对绿脓杆菌、流感  相似文献   

9.
氯化铵甘草合剂为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镇咳祛痰剂 ,亦是医院制剂项目中的一个常设品种。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 ,其配制过程常出现棕色的絮状沉淀物 ,影响合剂的质量和外观 ,并直接影响临床应用及疗效。为此我们参考了有关文献[1,2 ] ,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对氯化铵甘草合剂处方和配制方法作了相应的改进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报告如下。1 合剂产生沉淀原因甘草流浸膏中含有甘草甜素 ,甘草甜素遇弱酸性的氯化铵溶液会产生甘草酸沉淀。甘草流浸膏含乙醇 ,当其加入合剂中改变溶媒后 ,会使甘草流浸膏中所含的杂质 (如树酯类物质及破碎的甘草导管…  相似文献   

10.
从病理标本中分离出700株革兰氏阴性菌和肠球菌,并根据这些菌对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分类,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用微稀释法测定Mezlocillin、Ticarcillin和pi-peracillin对上述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对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敏感的菌株通常对其他青霉素也敏感,只是在活性上有量的差别。 Mezlocillin对40%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有抗药性并产生TEM(三  相似文献   

11.
尿糖检查是糖尿病诊断、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用班氏试剂作为尿糖定性法仍较为普遍。由于氨苄青霉素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在使用氨苄青霉素患者的尿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氨苄,致使作班氏法测尿糖时发生干扰,出现假阳性及紫葡萄色。一、分析:氨苄青霉素的合成;以a-氨基苯乙酸为原料。此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聚合反应。此品具有a-氨基酸的性质,与茚三酮反应呈紫色,与硷性酒石酸铜试剂呈紫葡萄色,与班氏定性试剂中的硫酸铜也发生类似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笔者应用DWJ-2型大输液微粒计数器,检测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磷霉素钠、白霉素等4种抗生素静脉滴注始末不溶性微粒的含量。结果4种抗生素大微粒(≥25μm)始末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微粒(≥10μm)始末含量除磷霉素钠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的截留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加药时充分震荡和考虑温度、溶媒对药品溶解性的影响;注意对环境的净化要求;输液终止时瓶内剩余20ml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氨苄青霉素为广谱青霉素类药物,因其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临床上用氨苄青霉素之前要求做青霉素G过敏试验,皮试阴性者可以使用。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我科共发生10例青霉素G试验阴性者用氨苄青霉素致过敏反应的病例,对近期发生的10例氨苄青霉素过敏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氨苄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探讨相关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28岁~64岁;7例为过去使用青霉素G而无过敏史者,此次青霉素G过敏试验仍为阴性者,3例为首次使用青霉素类药,本次青霉素G过敏试验阴性者。2给药方…  相似文献   

14.
氨苄青霉素是供口服或注射用的半合成青霉素,与青霉素G有同样抗菌谱的效能。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作用则比青霉素强得多。虽然如此,也不应常规地用它代替青霉素G。体外试验,氨苄青霉素能有效地抗流感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非产生青霉素酶的奇异变形杆菌菌株、许多大肠杆菌菌株及个别志贺氏菌株。目前,临床经验指出,氨苄青霉素对克雷白氏菌属也有作用,假单孢菌感染则有抗药性。氨苄青霉素亦有利于治疗由粪链球菌引起的一些感染。但如把氨苄青霉素作为常规推荐优先于联  相似文献   

15.
观察加用青霉烷砜后氨苄青霉素对痢疾杆菌的体外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加用青霉烷砜后对69株痢疾杆菌的杀菌效果,从单纯氨苄青霉素的杀菌率59.4%(41/69)提高到98.6%(68/69),有显著增效作用(P<0.005)。各株痢疾杆菌对国产和墨西哥产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无差异。证明青霉烷砜对氨苄青霉素有增效作用,对原耐氨苄青霉素痢疾杆菌的杀菌率达96.4%(27/28)。对耐药痢疾杆菌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中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邻氯青霉素钠等。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吩钠、头孢唑啉钠、头孢氨苄、头孢噻肟钠等。因为此二类抗生素在结构中均有β内酰胺环,故统称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些医院用青霉素皮试替代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皮试做为常规,而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不宜相互替代,报告如下。 例1:男,48岁,肺内感染,在使用青霉素过程中,加氨苄  相似文献   

17.
采用Nitrocefin法和琼脂稀释法对本室近6年从临床分离的322株大肠杆菌的β内酰胺酶及对氨苄青霉素耐药进行了检测,并就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322株大肠杆菌,78.9%的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70.2%的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产β内酰胺酶菌株有84.2%耐氨苄青霉素,而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仅有17.7%耐氨苄青霉素,经X^2检验,P〈0.01,表明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在产β内酰胺酶和  相似文献   

18.
1.氨苄青霉钠不宜用青霉素做过敏试验 氨苄青霉素钠在结构上与青霉素G十分相似,仅侧链上多一个氨基,也能形成青霉噻唑基的衍生物,与青霉素G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它们之间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使用氨苄青霉素就应用氨苄青霉素做皮试,才能达到准确性和科学性。青霉素皮试后出现  相似文献   

19.
氨苄青霉素是最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广谱青霉素,在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需引起重视。1 氨苄青霉素在溶液中的稳定性1.1 氨苄青霉素的水溶液氨苄青霉素易溶于水(pH 为8~10),但溶液极不稳定,易水解。放置后抗菌活性降低,降解程度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一般用于肌注的药液在室温只允许贮存1h,冷藏亦不宜超过24h。在室温放置24h 以上可发生聚合反应,根据红外光谱和硅胶过滤分析,聚合物至少含有10个分子,  相似文献   

20.
氨苄青霉素迟发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54-1154
<正>氨苄青霉素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菌药,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副作用很少,属于临床安全用药之一。但不可忽视氨苄青霉素的迟发过敏反应。我科现有氨苄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